最新預警!臭氧污染要注意

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持續出現晴熱天氣,藍天白雲成為朋友圈秀圖的標配。但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卻顯示,部分晴朗的藍天是污染天,元兇就是近期頻發的臭氧污染。

按照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台、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等部門發佈的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顯示,本月,華北、華東、東北、成渝地區和汾渭平原等地部分城市均可能出現臭氧中度及以上污染過程。尤其是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南部,從6月7日起到9日,可能出現臭氧中度至重度污染。“藍天白雲”的臭氧污染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有什麼危害?又該怎樣治理?

“地球衞士”變身“健康殺手”

對於臭氧,人們更熟悉的可能是大氣中距離地面20~25公里的臭氧層,它阻擋吸收紫外線,保護人類健康。為此,近些年全球各國一直致力於減少氟利昂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從而防止大氣層臭氧空洞的擴大。但這樣一種物質,一旦到了距離地面10~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層,就會由“地球衞士”變成“健康殺手”,其強氧化性會對人體呼吸道產生強烈刺激,同時也會刺激眼睛和皮膚。

近幾年來,夏季臭氧濃度持續上升,成為打贏藍天保衞戰過程中除PM2.5之外的另一個“攔路虎”。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説,目前,全球臭氧背景濃度呈增長趨勢,平均每年上升1微克左右,而從我國情況來看,在空氣質量普遍改善、各項空氣污染物明顯降低的情況下,臭氧濃度不降反升。去年因臭氧而導致的空氣質量超標天數已經和PM2.5一樣,達到四成以上。

劉炳江: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的41.8%,導致全國優良天數比率同比損失2.3個百分點,成為僅次於PM2.5的影響優良天數的重要因素。去年7—9月,全國多個省份出現高温少雨的氣象條件,導致臭氧濃度同比大幅提升,超標天數明顯增加。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坦言,一定程度上來看,臭氧污染和PM2.5污染甚至可以説是“按下葫蘆起了瓢”。

柏仇勇:2019年,臭氧超標天數佔比為41%左右,僅次於45%的PM2.5。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既是PM2.5的污染較重區域,也是臭氧濃度較高區域。同時,大氣中PM2.5濃度顯著下降時,會導致光輻射增強,有利於臭氧生成,監測結果表明,PM2.5和臭氧的年際變化整體上呈反相關性。京津冀及周邊“2 26”城市、汾渭平原6—7月為臭氧污染最重月份,長三角地區6—9月為污染最重月份,珠三角9—11月為污染最重月份。

但這兩種污染物在治理上,也有共通之處。因為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既是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的前體物,也是PM2.5中二次組分的主要前體物,這就意味着未來要達到空氣質量持續提升的目標,需要實現兩個協同,一個是PM2.5和臭氧的協同治理,另一個則是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的協同減排。

專家建議:晴熱天氣午後少出門

此前生態環境部已經發布《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公開徵求意見,明確今夏臭氧污染治理的重點措施。劉炳江解釋,相關防治措施尤其需要做到科學、精準。

劉炳江:很多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管控精細化不夠,無組織排放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要加強含VOCs物料全方位、全鏈條、全環節管理。

目前,山東、河南、湖北等地已明確,本月起開展夏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行動,山西將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專項執法檢查行動。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説,生態環境部還將對部分臭氧污染防治壓力較大的區域開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監督幫扶工作。

指導和幫助相關政府、企業落實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減排任務。

對於個人來説,對臭氧污染要加強關注,但也無需談“氧”色變。柏仇勇建議,夏日晴熱天氣午後應儘量減少外出。

柏仇勇:據研究,臭氧平均濃度超過160微克/立方米,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臭氧污染比PM2.5污染更隱蔽,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和損傷作用。通常情況下,臭氧超標時段一般集中在午後氣温較高、陽光較強的時段,在此期間只要大家儘量減少外出及室外活動,臭氧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可防可控”。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中央廣電總枱中國之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5 字。

轉載請註明: 最新預警!臭氧污染要注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