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金融數據透露了哪些信息?這五點值得一看
作者 曾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今年以來,在“金融去槓桿”的基調下,貨幣政策和監管輪番發力,對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產生顯著的影響。強監管的目的,主要在於防範金融風險,並推動金融機構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10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今年三季度的金融數據。同一天,銀監會也發佈了一系列銀行運行數據。從這些金融數據來看,到三季度末,貨幣空轉已得到有效遏制,銀行業迴歸本源的趨勢明顯,資金脱虛向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有所增強,銀行經營業績也有一定的改善。具體表現在:
貨幣增速持續放緩
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65.57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的下跌趨勢。但整體仍維持在較低水平,其中,同業業務的貨幣派生顯著下降,表明金融空轉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融資結構有所優化
前三季度新增社會融資總量15.67萬億,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21萬億元。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佔據絕對比重,其他融資增加部分主要來自信託貸款和未貼現承兑匯票,其中,信託貸款比去年同期多增1.3萬億元,未貼現承兑匯票今年前3季度增加4659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減少2萬億元;與此相反,委託貸款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279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同比少2.44萬億元。
銀行資產結構優化
銀行業主動壓縮表外規模,部分表外資金主動回表,貸款佔資產比重上升。9月末,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3.2%,高於同期資產增速2.6個百分點。前9個月新增貸款11.5萬億元,佔新增資產的比例較去年同期提高35.5個百分點。製造業貸款增速連續9個月保持正增長,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2.6個百分點。金融薄弱領域服務得到增強,小微企業貸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和基礎設施行業貸款同比分別增長15.7%、43.8%和15.8%。銀行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提升。
同業、理財業務持續收縮
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同比繼續負增。截止9月末,同業資產、同業負債分別較年初減少2.6萬億元和2萬億元。9月末,理財產品餘額同比增速降至4%,較去年同期下降30個百分點,已連續八個月下降,其中同業理財今年以來累計減少2.6萬億元。
投向實體經濟的資金鍊條縮短
此前存在特定目的載體(SPV)投資領域資金空轉現象突出、嵌套層級較多、加槓桿明顯。在監管強化的背景下,今年以來SPV投資和委託貸款增速明顯放緩,意味着投向實體經濟的資金鍊條縮短,多層嵌套加槓桿加鏈條的現象得到明顯遏制。8月末,SPV投資同比少增4萬多億元,增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7個百分點。委託貸款餘額今年4月以來一直保持減少態勢,同比少增6100多億元。
綜合上述數據不難看出,三季度以來,金融去槓桿政策已經取得明顯進展。金融空轉得到了很好的遏制。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去槓桿政策對銀行所產生的短期衝擊,已逐步被消化。二季度之後,銀行業淨息差穩中有升,盈利能力有所回升。從中長期看,金融迴歸本源可以為實體經濟穩中向好創造更為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也為金融業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曾剛,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銀行研究基地主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南開大學等高校的兼職教授。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