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徵收拆遷 最高法發佈典型案例提高產權保護精準度

  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7日首次發佈涉產權保護行政訴訟典型案例。最高法方面表示,此前在行政強制、徵收拆遷等領域,侵害私有產權的違法行為仍然存在。期望通過發佈案例,有效推廣相關法院的有益經驗,提高產權保護精準度,加快建立產權保護長效機制。

  此次最高法發佈的9起涉產權保護行政訴訟典型案例中,有一起行政強拆案——李三德訴寶雞市渭濱區人民政府行政強制案。該案經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寶雞市渭濱區人民政府拆除李三德房屋的行為違法。

  最高法闡述該案典型意義時指出,行政機關在對土地和房屋徵收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先補償、後拆遷”原則,依法對被徵收人進行安置補償。在被徵收人已經依法得到安置補償或者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安置補償的情況下,行政機關若要實現強制搬遷和拆除,也必須按照法定程序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在獲得人民法院准許強制執行裁定前,行政機關沒有直接強制拆除被徵收房屋的權利。

  最高法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民法院在處理涉產權保護行政案件時,為實現平等保護產權,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大力暢通涉產權保護行政案件的救濟渠道,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涉產權保護行政案件切實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第二,堅持合法性審查原則,依法審查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切實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合法利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共同履行社會責任;第三,明確因行政機關違法行為的充分賠償和因國家利益需要的充分補償原則,確保當事人產權利益得到有力保護。

  “結合當前的行政審判實踐,人民法院審理涉產權保護行政案件時,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上述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説,第一,加大對處罰、沒收等行政強制行為和徵收徵用行為的司法審查,切實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產權;第二,嚴格把握政府解除行政協議的條件,監督政府誠實守信,營造鼓勵民營經濟和社會資本創業、創新的土壤,推動責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落到實處;第三,加大對行政主體不作為的監督,在產權受到非法侵害需要藉助公權力保護的情況下,督促行政機關積極行使行政權力,對私有財產權提供有效保護;第四,加大對地方保護、區域封鎖等行政行為的審查,消除隱性壁壘,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平公開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共同履行社會責任。(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0 字。

轉載請註明: 涉徵收拆遷 最高法發佈典型案例提高產權保護精準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