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孩子嘛,犯錯闖禍總是難免的,畢竟是親生的,無論你當時有多生氣,最後還是要原諒他。
但是原諒孩子的標準在哪裏呢?或者説,讓我們當父母的能安穩走下來的台階在哪裏?
當然是“孩子認錯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説句“對不起”,一切皆大歡喜。
我們可能會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就教他説對不起了,這簡單的三個字孩子也可以學會。但是當孩子越來越精明,或越來越倔強,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口中的“對不起”,根本就不能代表他認錯了:
有時候,“對不起”只是孩子的一種敷衍儀式,成為了孩子的護身符咒,一旦發現父母臉色不對,就跟不要錢一樣成捆成捆的往外丟,根本就不走心也沒歉意。
有時候,“對不起”又變成了某種拉鋸戰,熊孩子明明犯錯卻要面子嘴硬,非要父母苦苦逼迫一番,最後説了這三個字也是滿臉的不服不忿,白眼翻到天上去了,怎麼看怎麼都不像認錯。
可是孩子已經按要求説對不起了,雖然態度好像不太對勁兒,那當父母的還能怎麼樣呢?再不依不饒的修理一頓好像又有點不講理。
可是你輕易饒了孩子,孩子可未必饒了你。這樣讓道歉流於形式的結果,會讓孩子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壞行為也就不可能得到改善。
真應了那句順口溜:對不起,請原諒,下次還這樣!
2
所以,當孩子犯錯,我們不應該僅僅管他們要“對不起”這三個字來當台階下,而是要花功夫和孩子產生鏈接,讓孩子調動所有感官注意力,來面對自己行為的後果,最後打心眼兒裏明白自己有何不妥之處,並且感到愧疚,才是一次真正有效的管教。
具體實施做法上,要有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終止一切活動。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説話的時候,孩子還在繼續瘋跑,在吃東西,在玩玩具,那你無論吼多大聲,對孩子來説都是無所謂的噪聲,因為他的注意力根本都不在你身上,你話説得再狠,孩子也是沒聽進去的。
所以,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不用着急吼他訓他,只需要第一時間讓他停止現在的所有活動,叫他的名字,讓他不要玩了,不要吃了,過來到我這裏來(他不過來你可以“幫”他過來),站好,看着媽媽,媽媽有話跟你説,孩子就會馬上明白:不好,事件大條了!
當你確定,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教育才能進行下去。
第二步,讓孩子觀察後果。
為什麼孩子會犯錯了還不服氣,因為這個錯誤是我們大人單方面告訴他的,而且是帶着情緒説出來,孩子的抗拒和叛逆其實並非不想承認錯誤,而主要是在抗拒父母表現出的那種厭惡、嫌棄、否定的態度。這樣雙方的情緒都上了頭,就非常容易擰成死結,小小一件事鬧得不可開交,也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
當父母的當然可以説孩子的錯誤,但這其實是很講技巧的一件事,你説輕了他不當回事,説重了他又會覺得自己委屈。所以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先彆着急扣帽子定罪,而是問孩子問題,引導孩子自己去感受,去觀察自己剛才的行為造成的後果:
寶寶,你看你的朋友怎麼了?他是不是哭了?他是不是很難過?你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嗎?因為你剛才搶了他的東西有沒有?
寶寶,你來看看地上怎麼了?是不是都是碎片?是不是很髒很亂?是不是很危險?那怎麼辦?要不要媽媽來清理?媽媽清理起來會有什麼感覺?會不會很累很不開心?那為什麼會這樣?
總而言之,讓孩子觀察現場的情況,觀察別人的情緒,讓他意識到,這一切糟糕的現狀,都是他剛才的行為才造成的。
讓孩子去直面自己搞出來的爛攤子,他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愧疚感。
第三步,道理講明白。
這個時候就可以跟孩子講道理了。
注意,不是指責,也不是搞批鬥,因為孩子這個時候肯定已經在愧疚了,再多加壓他情緒容易崩,崩了就不太容易溝通了
只需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你會搞成現在這個樣子?你剛才具體哪個行為是有問題的?應該怎麼做才對。
媽媽有沒有告訴過你,喜歡別人的玩具要怎樣做?要先問對不對?不問就去拿,那小朋友還想玩呢,當然不願意!當然就容易動手爭搶受傷。你看,你剛才想要玩玩具,但是不問人家,就會造成這種後果。
媽媽有沒有告訴過你,杯子不要放在桌子邊緣,很容易碰到地上。雖然大多數時候不會掉下來,但是一旦掉下來就很麻煩是不是。你看這次就是你沒有注意放杯子的位置,才會打碎杯子。
説完這些還不算完哦,因為孩子很可能在走神,或者沒認真聽,要讓孩子重複一遍,自己為什麼會做錯,才能確定他真正聽懂了:
你聽懂了嘛?好,那你現在和媽媽説,你錯在哪裏了?下次應該怎麼做?
當然,如果孩子比較小,不太會説話,組織不好語句,你也可以幫他組織好語句,讓他跟着你重複説一遍:
和媽媽一起説:我不該搶小朋友的玩具,我應該先問
我不該把杯子放在桌子邊兒上,我應該放在中間
到這裏,道理才算是完全講清楚了
第四步,留下思考題。
跟孩子拆解完問題了不算完,還需要孩子去負起責任,讓孩子自己想一想,自己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表達自己的愧疚和歉意。
因為前面已經引導得很足了,比較大的孩子一般都會產生自己的想法,去儘量彌補過失,你只需要鼓勵孩子説出來並且去執行就好。
如果孩子比較小,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辦的話,你也可以給他一些選項,讓他自己做出選擇:
你現在要不要去把玩具還給人家?問問小朋友覺得好點了嘛?或者幫他吹一吹揉一揉?或者和他説對不起?或者你也可以保證再也不搶他的玩具了。
你要不要和媽媽説對不起?或者幫媽媽清理地板?或者你自己玩半個小時,讓媽媽可以休息一下?
所以,表達歉意不一定要説對不起,也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現。只要孩子表現出愧疚之意,那就算口頭沒説對不起這三個字,也是一樣受到了教育。
3
好吧,這四步做下來是有點麻煩,可能用打的吼的看上去更加簡單有效。
但越是簡單的處理方法,也越會讓孩子簡單的看待自己的錯誤,他雖然當時難過,但心裏還是認為,這只不過就是被k一頓,説句對不起的破事而已,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麻煩和造成的傷害。
以上四步如果能做全了,不止會讓孩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願再犯,還可以讓孩子擁有同理心,明白如何能夠合適表達歉意。
所以,孩子的每一次犯錯,並不止是一個麻煩,而是一個教育的契機,好好抓住它,給孩子上課上整套,去教出一個會思考會反省高情商的孩子,而不是一個遇事只會説“對不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