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因飆車身亡,時速能超200公里……電動車為何慢不下來?

一般人平日在市區開車最高時速不過七八十,但在某地,被改裝過的電動車竟跑出了過百的時速,最高甚至超過了200公里。而“飆車黨”中,學生佔了大多數,並已經出現飆車身亡的案例。

少年因飆車身亡,時速能超200公里……電動車為何慢不下來?
血的教訓倒逼我們再度省思電動車的治理問題。雖然公共交通日益完善、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但並不足以覆蓋所有生活場景。自行車曾經補足的出行缺口,如今很大部分轉移給了電動車。數據顯示,中國市場擁有5億兩輪電動車出行用户,以及700萬外賣人員和310萬快遞人員。

如此旺盛的需求量,催生了巨大的生產量和豐富的品類。我們口中的“電動車”,按照權威定義其實可細化為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這三類從工藝標準到駕駛要求,都有着很大區別。相關規定雖然清晰,但現實亂象不一而足。最明顯的,便是前文所言的改裝和超速。

依據規定,電動輕便摩托車的最高時速不可超過50公里,且屬機動車,駕駛人應當依法取得摩托車駕駛證。一些維修點為了利益不惜鋌而走險,年輕人又樂於耍酷攀比,一旦監管缺位,“馬路殺手”就誕生了。除此之外,違規載人、不戴頭盔、“見縫插針”式行駛、在屋內充電等亂象也屢見不鮮。

少年因飆車身亡,時速能超200公里……電動車為何慢不下來?
據統計,2013年至2017年,全國由電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達5.62萬起,同期全國共接報電動車引發的火災1萬餘起。觸目驚心的數字,呼喚相關治理必須提速增效。

平心而論,電動車量大又靈活,有效治理並非易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治理困境來源於標準和規定的落後。去年,“新國標”正式實施,各地都拿出了具體落地方案。但從許多媒體的暗訪報道來看,非法改裝、偷賣超標車存貨的現象依然存在,即便正式牌照也能暗箱操作。對此,相關部門必須嚴厲打擊,不給違規電動車生存的空間,同時嚴格落實登記、上牌等流程,為交警執法提供便利。倘若電動車從生產到上路各環節都能如小汽車一般規範,那麼悲劇顯然能大大減少。

從治本的角度,則需要更系統的改革。比如,小汽車受到電子眼和“隨手拍”的監督,電動車遊走在無人監管的邊緣,系統是不是該全面升級進而實現全覆蓋?又如,電動自行車屬非機動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為機動車,現實中,後者走哪條道基本是隨心所欲。即便都上了機動車道,與小汽車並行顯然也存安全隱患,道路設置是不是該優化?再者,電動車集中充電站數量不足、設置損壞嚴重,家裏充電又不安全,短板該如何補齊?解決這些問題,小修小補顯然不行,需要在社區改造、道路規劃、治理體系等頂層設計上用功發力。

安全便利出行是最樸素的生活需求。既然電動車是出行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那麼就應將相關工作當成民心項目來抓,這是相關部門的分內之責,也是以人為本的題中之義。

(原標題:少年飆車身亡,嗜血的電動車為何慢不下來?)

來源:長安觀察

相關動圖來自齊魯網

撰文:崔文佳

流程編輯:u00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4 字。

轉載請註明: 少年因飆車身亡,時速能超200公里……電動車為何慢不下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