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無意稱霸中東,中美在中東的利益顯然不同

美國《外交》雜誌8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無意稱霸中東  過去幾年,美國外交政策出現了根本性轉變,中東不再是華盛頓的首要優先事項。分析家、專欄作家和當選領導人因此警告説,中國準備在美國長期占主導地位的這一地區取代美國的位置。這種説法認為,在中東和其他地區,美國必須處處對抗中國的軍事力量、經濟影響力和意識形態,以免北京取代華盛頓成為首屈一指的全球超級大國。

然而,這種説法的證據非常薄弱。美國對中國在中東角色的看法往往基於自己在中東的經歷——軍事聯盟和武裝干預——而不是中國的實際行為。實際上,中國在中東日益增長的存在不是因為對霸權的渴望,而是出於經濟和國內穩定考慮。

中國或許想在許多領域超越美國,但目前鮮有證據表明這種行動延伸到了中東。以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其他國家災難性的軍事行動為鑑,中國的政治精英們早就認定,華盛頓的中東政策削弱了自身,損害了美國的全球影響力,並因此走上了相對衰落的道路。北京不希望重蹈覆轍。

中國在中東活動的主要動力是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1990年至2009年,中國從中東進口的石油增加了10倍。2019年到2020年,海灣國家供應了中國約40%的進口石油。中國政府顯然認為中東的能源資源對中國的持續發展,進而對中國的全球影響力至關重要。

中國與中東的經濟關係不僅限於能源,中國也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擴大與中東的聯繫。中國現在是該地區最大的投資者,也是11箇中東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出資協助埃及、阿曼、沙特、阿聯酋、吉布提等國修建港口和工業園區。這些設施位於連接中東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重要咽喉地帶,如波斯灣、阿曼灣、紅海、曼德海峽和蘇伊士運河。“一帶一路”的成功取決於這些大動脈的暢通。

中國的政策並不全是為了石油。畢竟,中國成功地將外交、新投資和市場多樣化結合起來,以滿足其國內對化石燃料日益增長的需求。此外,中國還把與中東國家的良好關係視為應對國內分離主義勢力的一種手段。

美國和中國在中東顯然有不同的利益,但認為北京想在該地區取代華盛頓的結論,根本得不到現有證據的支持。不論華盛頓怎麼想,中國不會改變自己的目標。中國人不太可能尋求衝突,他們更願意與中東發展關係,以確保能夠獲得石油和市場。

如果中東國家領導人仍然傾向於華盛頓,美國將在這場競爭中保持優勢。但如果美國在中東的收縮開始看起來更像是美國將退出該地區,那麼中東國家可能會疏遠美國。這種情況下,中國可能最終會成為中東的主導力量,儘管它原本並無這種意圖。(作者史蒂文·庫克、詹姆斯·格林,陳俊安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8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中國無意稱霸中東,中美在中東的利益顯然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