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貴州省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貴陽隆重舉行。在貴州這場史無前例的脱貧攻堅大戰中,全省各族幹部羣眾譜寫了一曲曲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湧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蹟。
1500名同志榮獲“貴州省脱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華僑城集團掛職幹部張大磊就是其中之一。而早在之前,張大磊還曾被評為“優秀援黔東南幹部“、“貴州省脱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
就在不久前,中共三穗縣委、三穗縣人民政府還對錶現突出的張大磊記三等功獎勵,以弘揚他敢於攻堅克難、肯於奉獻、舍已奉公的奮鬥精神。
700多個日夜,彈指一揮間。對正在三穗縣進行交接工作的張大磊來説,這注定是一次難以割捨的別離:“兩年貴州路,一生三穗情。”
脱貧攻堅答卷交出
三穗縣實現脱貧摘帽
一直以來,華僑城響應國家號召,勇擔央企使命,在扶貧事業方面長期深耕、因地制宜,探索出“文化旅遊+美麗鄉村”“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特色之路。
2019年4月,華僑城集團掛職幹部張大磊,經過華僑城集團選聘成為三穗縣掛職扶貧幹部,掛職任貴州省三穗縣委常委、副縣長,協助分管招商、定點扶貧等工作。
從“營銷大神”的角色轉換到掛職副縣長,從初來乍到到遊刃有餘,張大磊將自己最擅長的品牌和營銷,搬到了精準扶貧的道路。多次下鄉進村以瞭解村情村貌,研讀了各種扶貧書籍和資料,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在掛職三穗縣的兩年時間裏,張大磊深入踐行華僑城精準扶貧“六大路徑”,嚴格推進華僑城在三穗縣教育、民生、醫療、產業等領域的定點幫扶工作,分管的招商引資、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和定點扶貧工作皆卓有成效。
在投資促進局方面,2019年全省產業大招商和營商環境第三方成效測評中,三穗縣產業大招商工作全省排第32位,全州第1位;營商環境工作全省排第31位,全州第8位。2020年,三穗縣產業大招商工作全省排第30位,全州第1位;營商環境工作全省排第15位,全州第4位。
文旅工作方面,在彩虹社區、塘邊小區、靈山小區、將軍府小區、新穗小區5個易搬小區建成圖書室,三穗縣圖書館被貴州省圖書館評為“2020年度優秀分館”。成功將苗族古歌、苗族剪紙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掛牌縣級非遺傳承基地5家。完成77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工程建設、三穗縣縣級公共體育場、三穗縣八弓鎮5人制足球場、永靈山10公里登山步道等文體項目建設。
此外,三穗縣共接待遊客495.1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36.9億元。建成貴洞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遊步道、景觀塔等相關設施。大力實施旅遊扶貧“九大工程”,成功探索出頗洞景區“黨社聯建”、界牌景區“五融五幫”鄉村旅遊扶貧發展模式,成了“景區示範、旅遊帶富”的發展路子。
如今來看,三穗縣基本順利實現了脱貧摘帽。而從企業管理人員到貧困縣脱貧攻堅一線,張大磊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讓人心潮澎湃,不愧“三等功、省雙優”的稱號!
挖掘在地文化
激發脱貧攻堅新動能
在三穗縣,藉助當地文化、資源脱貧,是張大磊精準扶貧路上的得意之筆。
掛職伊始,張大磊通過實地走訪和調研發現,受縣域面積和產業配套的限制,三穗縣的農產品規模性不強,生鮮和粗加工居多,不利於儲藏和運輸,價格偏低,缺乏品牌效應,季節滯銷風險性大。但良好的環境,使得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苗侗山珍”具有品質的稀缺性。
張大磊首先想到的是,做好農產品文化附加值,即賦予新的“農創”品牌。
比如三穗縣八弓鎮新美村新種植的玉紅桃,是張大磊做的第一個農創品牌嘗試。他首先將產品的外包裝、品牌標識等進行一輪優化提升後,再為其賦予“秘境莊園”品牌故事,讓鮮有人知的三穗玉紅桃,瞬間變得“高大上”起來。
越幹越起勁,在他的推動下,“金秋梨”“三穗鴨”“寨頭苗繡”“十九號高山綠茶”“古壇洞藏鹹鴨蛋”“林開花”等一系列新農創品牌不斷誕生,使當地農特產品有了持之可用的市場品牌,農業生產也逐漸從簡約、粗放向集約、規模化發展。
隨着農創品牌有了具體實踐,以文化為魂後,如何實現彎道超車,賣得出去?張大磊又開始探索出“直播帶貨”的新路徑,激發脱貧攻堅新動能。
比如他和重慶交通廣播直播間合作,以“交廣鮮農”為載體進行直播帶貨,賣出了3000多斤“金秋梨”。春節期間,參與當地扶貧電商平台“D球村”三穗生活館精心製作的“庚子鼠年”農創大禮包也被他帶進直播間,實現了1000多萬的銷售額……
諸如此類的“帶貨”舉措,不僅幫助三穗縣的農特產品打開了一定的外部市場,更實打實地讓當地村民直接受益。
注重文化藝術
助力三穗縣高質量脱貧
4月23日,由中國林學會、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掛牌,華僑城華基金捐助40多萬建設的中國第一所自然教室,在三穗縣易地搬遷小區揭幕。
中國自然教室計劃,是張大磊與華基金從2020年12月開始策劃的,4個月過去,就落地揭幕了。對張大磊而言,這是他掛職三穗兩年最好的收官,也是華僑城接續幫扶的嶄新開始。
事實上,中國自然教室計劃只是張大磊文化脱貧攻堅路上的一個縮影。
“扶貧不能只是扶物質,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在張大磊看來,文化扶貧既要“富腦袋”,又要“富口袋”。只有在精神激勵與物質豐富的合力下,才能形成拔窮根、真脱貧的決勝之勢。
在深入三穗縣的兩年,張大磊進行了文化幫扶創新,實現了諸多第一。
比如,為三穗易地搬遷小區引入貴州省首家涵蓋黨建、扶貧內容的“喜馬拉雅聲音博物館”;
協助創立寨頭村“萬妹度非遺苗繡工作室”,並推出“萬妹度”苗繡品牌,首批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
為寨頭村引入援建國內首個“中國鄉村小學音樂教室”;
為寨頭村小學引入著名藝術家張春暘聯名康佳集團捐建的全國首家“春暘鄉村校園成長美術館”;
推動寨頭小學和藝術家張春暘、北京798悦美術館,在北京合作舉辦“苗朵向陽開”愛國戀鄉感恩寫生畫展,並實現畫作拍賣3萬多元,用於苗寨小學美育事業發展。
“舍小家為大家”
為羣眾謀利益做好事
在脱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無數的人“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只為心底的那份責任擔當。張大磊亦是如此。
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張大磊,和家人聚少離多,一心撲在扶貧路上,真心實意為羣眾謀利益、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他始終摒棄做客心態和“掛”的思想,要求自己當好“本地人”、幹好“當地事”。
比如,在協調製定三穗縣“2020年中央企業定點幫扶擬建項目”清單的過程中,張大磊結合疫情下三穗縣公共衞生系統的實際情況,調整增加了“三穗縣鄉鎮衞生院污水系統建設項目”,幫扶建設涵蓋10個鄉鎮和社區衞生院污水處理系統及配電設施項目。
考慮到疫情下三穗縣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打工困難和返貧風險,張大磊在華僑城集團2020年幫扶項目中,調整增加了“三穗縣貧困人口參保項目”,擬為全縣16046户62125人貧困人口購買年度大病和意外保險,防止貧困人口因病、因災返貧,把疫情對貧困羣眾生產生活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2019年,張大磊協助款場鄉中等村小寨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龍家麗,聯繫到愛心人士,一對一資助其在貴州大學法學專業的四年生活費共計3.2萬元。疫情期間,得知一直沒有開學的她缺乏電子學習設備,便個人資助她全新蘋果IPAD一台。
期間,張大磊個人累計募集40多萬元助學金,用於資助60多名貧困學生,自費購買捐助貧困羣眾物資累計超過1萬元。
結語:
回望這兩年脱貧攻堅之路,張大磊也道出了他的掛職扶貧藝文志:政府思維、企業模式、在地文化、多贏格局。
政府思維,在國家脱貧攻堅決勝之際,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念,使命必達。
企業模式,華僑城集團提出的人才扶貧、基金扶貧、旅遊扶貧、產業扶貧、短板扶貧、文化扶貧“六大路徑”幫扶思路,以及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行的可持續模式。
在地文化,張大磊將自己擅長的品牌營銷搬到了扶貧的道路上,通過挖掘當地文化,作市場匹配,成功出圈。
多贏格局,自不用説。三穗縣脱下了貧困帽子,華僑城的扶貧模式得到認可。
重要的是,而對張大磊個人而言,是一次刻有時代印記的轉型經歷,是一場堅守初心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