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盧春光常在朋友圈裏曬一些“瓢雞”長大了的圖片,引得許多吃貨口水直流。不過,盧春光總是耐心地給朋友們解釋,這批從雲南省遠坐飛機來金山的雞苗,長大了是要用作種源的,而且還要擔起“種源扶貧”的重要使命。
原來,在東西部協作項目帶動下,瓢雞產品通過消費扶貧通道進入上海市場。但是由於上海與普洱兩地相距近3000公里,在普洱飼養的瓢雞經屠宰冷凍後入滬銷售存在很多弊端。區委書記胡衞國在考察普洱時要求,研究將瓢雞引入上海養殖的可行性。
經過前期準備,獲得入滬許可之後,2020年9月11日凌晨四點半,首批鎮沅1000只瓢雞幼雛順利“飛”抵上海,並在金山區蔬菜研發中心的養殖基地“安家落户”,開始了首次瓢雞入滬養殖。
長途運輸引起的應激、脱水加上“水土不服”,雞羣出現了大批量腹瀉。但在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幼苗成活率達到九成以上。
此次試養殖,以上海娟英禽類養殖合作社、金山區蔬菜研發中心為合作基地,由區動物疫控中心作為技術保障,探索低海拔地區飼養可行性,研究相關飼養技術。按照原計劃,試養殖可行之後,將進行瓢雞種源的開發利用,挖掘瓢雞種源優勢,開展育種研究、培育瓢雞新品系,進行規模養殖推廣,與此同時,開展種養結合,探索林地、果園適度養殖模式。
“試樣成功的基礎上,我們還將探索種源入股模式,讓瓢雞這一稀缺種源真正成為帶動當地脱貧的致富金雞。”我區援滇幹部、鎮沅縣副縣長張迪表示。
瓢雞
據瞭解,瓢雞是我國稀有的地方雞種之一,原產地為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該品種具有性情温順、適應性強、易肥、產肉性能好的特點。
其肉質細嫩、味美、營養豐富,比土雞更香更細更甜,可與山雞媲美,有較好的滋補藥效,是肉食品中的佳品,更是放心的生態肉食品,深受人們喜愛,有“人間小鳳凰”之美稱,引入上海飼養市場前景廣闊。
但是由於瓢雞生長在高海拔地區,且長期處於傳統散養模式飼養,在低海拔地區進行規模化飼養的相關技術還處於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