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給蘋果代工的汽車品牌,為何是起亞?
最近網絡上有傳聞説蘋果汽車的代工廠商是起亞。但是最近,又有新聞報道説蘋果已經與起亞暫時中止了談判,什麼時候再次啓動談判還不知道。因此,我想跟大家聊的話題是,蘋果到底會選擇一家怎樣的企業來合作。
雖然我們現在完全不知道蘋果CEO庫克,腦子裏到底是怎麼想的,但是我們可以根據蘋果以往製造智能硬件設備的經驗,來簡單預測和判斷一下,蘋果到底會找一家怎樣的汽車廠商作為代工。
第1個條件是成本越低越好。就像蘋果的智能硬件設備都在中國富士康生產一樣,蘋果沒有選擇美國工廠,而是選擇中國工廠。就是因為富士康在中國的工廠可以提供全世界非常低的製造成本。
第2個條件是聽話。我們知道蘋果向來對產品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在智能硬件設備上,蘋果對供應商也非常的壓榨。因為蘋果在產品上是非常強勢的。作為供應商來説,有時候付出的時間包括前期投入也很大,而且還要配合蘋果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要求。
第4個條件是願意分享。作為汽車廠商來説,純電動車的技術平台往往都是這家企業的核心機密,是汽車廠商花了很多力氣去研發的,所以不僅是蘋果願意,汽車廠商願不願意把自己的技術給蘋果去分享也很重要。
那麼能滿足上面5個條件的全球知名的汽車企業,可以説寥寥無幾了。
首先就是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這三家公司在美國目前都在進行轉型,以大型的SUV和皮卡為主,轎車甚至都已經停擺了。
通用汽車的最大劣勢在於成本控制上,因為之前中國生產的別克昂科威返銷美國。這就説明通用汽車在成本控制,供應鏈管理方面,是沒有什麼優勢的。
福特汽車如今在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實力上稍微弱一些,福特並沒有開發自己的純電動汽車專屬平台,而是與大眾合作利用大眾MEB平台進行生產。
克萊斯勒大捷龍,雖然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插電式混合動力MPV在美國銷量也不錯。但是在純電動汽車專屬平台上,克萊斯勒一直沒有什麼動靜。
所以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公司要麼就是因為製造成本難以控制,要麼就是因為沒有純電動汽車專屬平台,基本上就被蘋果給放棄了。
但是蘋果與寶馬,奔馳,這些德國品牌最終並沒有談妥合作,主要原因就是奔馳,寶馬,這些德國品牌並不願意給蘋果進行代工。因為他們認為給蘋果代工是降低了自己的品牌價值。而且由於蘋果對供應商有非常嚴苛的管控能力,所以奔馳和寶馬也不願意任由蘋果擺佈。
因為日系韓系廠商,在成本控制方面非常好,其次是日系和韓系廠商也有很強的汽車生產製造能力。 豐田有TNGA架構。現在起亞有E-GMP平台。而且日系韓系廠商在美國,乃至全球都有工廠。日系和韓系車在美國都非常受歡迎。
而且蘋果在電子消費品時代也大量地使用,日本和韓國的供應商,比如説韓國三星的屏幕,LG的電池,索尼的攝像頭。所以日系廠商和韓系廠商一直以來,都有作為供應商的傳統。
那麼豐田本田現代起亞願不願意與蘋果進行合作呢
我們先看豐田,豐田現在是全球銷量第一的汽車公司。並且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非常的有優勢,包括油電混動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豐田汽車都有很大的話語權。但問題是現在豐田汽車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上反而是被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吊打了。而且此前豐田章男還罕見地懟過一次特斯拉,他認為特斯拉市值很高,但是並沒有做出什麼真正的東西。
我們假設日系廠商不會與蘋果公司進行合作的話,那麼最後剩下能跟蘋果公司合作的,就只有現代和起亞了。
那麼之前網上也説,蘋果將會向起亞注資4萬億韓元,約合232億元人民幣。現代起亞也同意將自己的E-GMP平台共享給蘋果來使用。並且起亞汽車還會在美國的工廠進行工廠升級,達到10萬輛的產能。
所以我們最終看蘋果造車這件事情,雖然蘋果公司很有錢,很強勢,但是最後蘋果公司能夠找到的供應商就沒有很多,而且最終願意跟蘋果公司合作的供應商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