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越野圈子中,Jeep牧馬人(以下簡稱牧馬人)地位很高,原因在於它具備出色的非鋪裝道路通過能力,經過改裝後還能勝任攀爬或穿越等極端任務。除此之外,牧馬人深耕國內市場多年,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成為了個性SUV與硬派越野車的代名詞。
其實牧馬人的成功是可預見的未來,縱觀國內汽車市場40萬元-60萬元內的在售車型,比牧馬人更個性的車型沒它越野能力強,比牧馬人越野能力強的車型又顯得太中庸,所以牧馬人是這個價位唯一的選擇。沒有競爭對手環境也讓它嚐到不少甜頭,但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誰又能想到如今生活滋潤的牧馬人將迎來最強對手--福特Bronco。
説起福特Bronco,就要聊聊它與牧馬人的恩怨情仇。在美國汽車工業史中,牧馬人的前身車型--CJ-5早在1955年上市銷售,並獲得出色的銷量,如今見到的牧馬人就是它的繼任者。而第一代福特Bronco在1967年面世,雖然登場時間延誤了12年,卻絲毫不影響它的銷量。可以説當時的美國越野車市場,是Jeep CJ-5和福特Bronco的天下。
可惜的是,福特Bronco第五代車型在1996年停產,至今已暫別市場24年之久。但好消息是,全新福特Bronco在7月14日發佈,並於2021年春季在北美上市,兩門車型的入門版本起售價為3萬美元(約合20.99萬人民幣)。
在沒有福特Bronco的25年中,牧馬人的銷量從未受到過威脅。不過好日子總有一天會結束,當牧馬人遇到全新福特Bronco後,硬派越野車的格局將發生改變。而我感興趣的是,福特Bronco的表現能否優於牧馬人,它又能否影響到後者的銷量。
設計對比:福特Bronco接受度更高福特Bronco和牧馬人有很多版本,包括偏向城市道路行駛或針對越野路況等多種車型。所以我們選擇了福特Bronco 2021款兩門版和牧馬人 2020款 Sahara EcoDiesel進行比較,看看兩款車型各自的優勢在哪裏。
小結:福特Bronco的設計很有意思,它結合了硬派越野車的元素,也不忘讓它符合現代化或是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它走的路線與全新路虎衞士有相似之處,既不忘硬漢的初心,又給予消費者與城市SUV相差無幾的使用體驗。論功能性與設計感,福特Bronco要優於牧馬人,不過硬派越野車最重要的還是征服未知道路的能力,接下來我們看看兩者在硬件方面有哪些區別。
前獨立懸架:優劣並存的結構
福特Bronco入門版車型搭載的2.3T動力看似比牧馬人搭載的2.0T動力更強,但數據對比結果卻截然不同。雖然前者馬力和扭矩佔優,但整體相差不大。而福特Bronco真正的殺手鐧是最大功率310馬力的2.7 V6發動機,它提供了更好的動力,也意味着在越野過程中擁有更好的脱困能力。雖然海外版牧馬人有柴油版動力可選,但不作為今天的對比對象。
除了變速箱外,我們還能在兩款車型的內飾中看到四驅模式換擋桿,它能切換兩驅、高速四驅、低速四驅和自動四驅擋。除此之外,福特Bronco共有7種駕駛模式可選,包括Normal普通、Eco經濟、Sport運動、Slippery濕滑、以及用於越野的Sand沙地、Mud/Ruts泥地/車轍和Rock Crawl岩石攀爬模式。相比之下,牧馬人僅提供越野模式略顯單一。
牧馬人的前後懸架均採用多連桿整體橋結構,而福特Bronco則採用前雙叉臂式獨立懸架,後多連桿整體橋式懸架。從懸架結構能看出,牧馬人的越野性能會更純粹,改裝後的極限越野能力也更強。而福特Bronco的懸架結構更接近城市SUV,改裝上限也不及牧馬人出色,但它在日常駕駛過程中擁有更好的舒適性體驗。
價格相同,選牧馬人還是福特Bronco?
問題一:2020年復活福特Bronco,是好的選擇嗎?
在2018年,福特Bronco的老對手牧馬人迎來換代。換代後的它具備更好的硬件,在提升越野性能的同時也不忘照顧駕乘舒適性。2019年,全新路虎衞士發佈,該車作為硬派越野車中的老將,在很多消費者心中存有情懷。2020年,我們看到了哈弗大狗和WEY坦克,前者外觀很個性,後者則具備越野車的硬實力。從方方面面都能看出,外觀個性的“越野車”很有市場,恰巧福特Bronco就是其中一員。
問題二:牧馬人在越野圈中名聲顯赫,它能否被福特Bronco替代?
在美國本土市場中,福特Bronco曾經具有忠實的用户羣體,也是部分消費者心存情懷的車型,所以福特Bronco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值得期待。由於該車從未進入國內市場,國內消費者對它的認知基本為零。如何蠶食牧馬人的市場份額,成為福特Bronco在國內市場最大的難題之一。
寫在最後:新款牧馬人融合了許多流行因素在內,並繼承了越野車經典的整體橋式懸架,越野能力沒得説。不過我總認為它過於古板,並與時代背道而馳。與它相比,福特Bronco更像是一種顛覆。它具備更新穎的外觀,也具有超前的車機系統。即便是越野車看重的硬件與配置等方面,它的表現也不差。如果福特Bronco和牧馬人價位相同,我認為前者是更合適的選擇。
(圖/文 網通社 鄭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