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2 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如約和大家見面。在疫情爆發、各家車企受到猛烈衝擊的 4 月,長安用一場發佈會交出了自己對未來的規劃。那就是——轉型。
全新數字純電品牌:「長安深藍」
在這次全球夥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正式發佈長安全新數字純電品牌「長安深藍」。回憶起來,距離長安在去年 11 月份發佈阿維塔,其實才過去了半年。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發佈兩個電動品牌,足以證明長安在新能源領域極為迫切的轉型需求——事實上除了新品牌的發佈以外,這次全球夥伴大會上提到的產品佈局、技術優勢、發展戰略等方面也都和新能源發展有着直接的聯繫。
按照長安的解釋,全新的深藍品牌將會為 Z 世代的新能源用户提供四大品牌價值,分別是創新重構、萬物互聯、體驗隨心和低碳生活,而「深藍」這個名字則象徵着探索、生命、科技、未來。在未來,深藍品牌會讓用户感受到數字科技帶來的便捷與美好,為戰略轉型,開啓一道通向未來的「深藍」之光。
單純從以上的信息來看,目前這個品牌並沒有更多的信息可供我們遐想。但結合現在各家車企在新能源轉型上的步伐, 我們也完全可以對「深藍」在未來的定位和發展進行一番大膽的推測。
目前,長安旗下的獨立運營的電動車品牌僅有阿維塔一個,並且首款車型阿維塔 11 也要到今年下半年才會和大家正式見面。在阿維塔以外,長安其他的電動車都在通過長安品牌,即大家俗稱的「長安新能源」進行發佈,比如奔奔 E-Star 和之前剛發佈諜照的微型電動車 LUMIN。
很顯然,這樣的佈局並不利於長安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發力。一方面,在奔奔 E-Star 、LUMIN 和阿維塔 11 之間有着巨大鴻溝,需要有新的純電品牌去填補容量巨大的中低端電動車市場;另一方面,把純電車型和燃油車型歸屬在同一個品牌下也已經不是如今各家自主品牌車企的常規操作方式了。
放眼如今,長城擁有歐拉和沙龍,北汽擁有極狐和獨立運營的北汽新能源,吉利則有極氪和幾何,基本上各家都用不同定位的品牌戰略在吧電動車消費市場上的曾經填滿。即便是品牌層面同樣慢一拍的東風,嵐圖在車輛推出的節奏上也要快過阿維塔,嵐圖 FREE 已經交付,而嵐圖夢想家也開始預售。很顯然,長安深藍的推出是長安在新能源轉型上放棄一步一個腳印的循規蹈矩,轉而開始小步快跑的一個印證,是長安發力轉型的重要標誌。
LUMIN、C385 和阿維塔 11:純電車是主角
回到產品本身,擁有龐大產品體系的長安也不可能一下子放棄燃油車。而在這次的全球夥伴大會上,長安汽車公佈到 2025 年為止的大致產品計劃,其實涉及阿維塔、深藍、長安、歐尚、凱程等多品牌多定位共 30 多款產品。
在主流乘用車市場上,長安計劃在未來 3 年內推出 21 款全新產品,其中長安深藍品牌 5 款。在今年,長安將推出 C385EV、C673EV、UNI-K PHEV、UNI-V PHEV 和歐尚 Z6-PHEV 共 5 款新品——很明顯,這 5 款新品全部都是新能源車型,其中代號 C385 和 C673 的兩款純電車之前已經被大家討論多次。基於EPA1平台打造、首款未來科技電動轎跑 C385 確定將於下半年上市。而國內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轎車也即將亮相,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説也是一個重頭戲。
在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方面,長安旗下的王牌阿維塔目前蓄勢待發,基於 CHN 平台的第一款車型阿維塔 11 即將實現量產,同時還在未來規劃了 4 款整車產品,全面覆蓋中高端市場。
一週前,阿維塔剛剛發佈與法國奢侈品牌紀梵希創意總監 Matthew M.Williams 合作的阿維塔 011,聯名限量版情感智能電動轎跑。在成立之初就擁有長安、華為和寧德時代三方優質資源的阿維塔,至今為止官宣也只有半年,能夠在品牌宣佈一年左右就開始啓動交車,這個節奏還是讓人鼓舞的,也是長安整體轉戰新能源領域的響亮槍聲。
除了以上所説的這些新能源領域方面的產品,長安還會在今年用基於 EPA0 平台打造的代步車 LUMIN 佈局微型電動車市場。在整個小型車領域將另外推出 4 款新產品,滿足消費者的代步需求。
總結以上的產品佈局,長安的主打計劃基本上都是新能源。這並不是説長安在燃油車方面完全放慢腳步,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了長安關於自己旗下的王牌車型的一些動作,這其中就包括在第一季度已經上市的 UNI-V 和第二代 CS75PLUS,以及後續會推出的 UNI-K、UNI-T 和第二代 CS55PLUS 的改款,擁有多動力組合的歐尚 Z6 也會在下半年上市,但是比起以上的那些新能源車型,它們似乎還是無法獲得一個主角的身份——即便在長安 2022 年產銷 245 萬輛的大目標裏,這些名字可能還是會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
正如比亞迪高調宣佈不再生產燃油車一樣,但我們意識到新能源將是未來的方向,一切似乎也順利成章。
當「藍鯨動力」不配有姓名
就是這樣一場稍顯沉悶的全球夥伴大會,對普通消費者來説或許感觸不大,但對汽車行業內的人來説,那些求新求變的感覺卻是躍然紙上的。品牌的煥新、產品的佈局帶來的是全方位的改變,對今年剛好是 160 週年的長安汽車來説,顯然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用長安自己的話説,長安從 2017 年開始啓動了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經過了 5 年的轉型和突破,長安的發展進入到了歷史「最長安」的狀態:既有規模、又有效益、還能可持續發展。
這些話聽起來其實並不怎麼接地氣。但這一次的大會,在這樣一次展現誠意和實力的舞台上,尤其是在技術層面,長安引以為傲,每一次營銷都希望能提的「藍鯨動力」出現的次數是——0。是的,當 UNI 系列成為年輕人運動而個性的一種標誌,而藍鯨動力一直都是長安最希望讓消費者去體驗的部分,這一次卻已經成為徹頭徹尾的「陌生人」。
這一切讓長安的目的「昭然若揭」。技術層面上,在平台和架構方面,長安目前主推的有:已隨着 UNI-V 首發、集成多元形態、多元能源、多元場景的智慧架構 MPA (兼容ICE及其電氣化產品),面向主流電動車市場、將在 C385、C673 和長安 LUMIN 上使用的主流電動車市場的平台架構 EPA,由長安與華為、寧德時代攜手共創的全球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平台 CHN ,以及面向未來,將打造智能電動汽車架構 SDA——以上 4 個全部和新能源有關,被長安內部稱為「香格里拉計劃」。
其實,電池、電控和電驅技術也都在長安目前的技術積累中逐漸重要起來。而這些顯然和長安在新能源方面的佈局和發力有着直接的關係。
伴隨而來的肯定還有投入和人才方面的改變。預計到 2025 年,長安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創新、數字轉型等重點領域的投入會超過 800 億元,研發人員總數也將達到 20000 人,其中智能化及軟件研發人員超 6000 人,新能源研發人員超 5000人,研發人員佔比約 1/4。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一場 90 分鐘的發佈會,兩位領導的分享,眾多供應商的蒞臨,看起來這只是一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慶功會,或者是一場「暢想未來大好前程」的誓師大會,但我們分明的感受到了新能源浪潮席捲下,長安作為傳統車企龍頭企業的「憂慮」。
正如他們自己所説: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加入,在產業變革驅動下,產業淘汰賽加速。過去一年,傳統燃油車市場現存 85 個品牌,月銷量千台以下的品牌有 34 個,有 9 個品牌消亡。預計未來 3-5 年,80% 的品牌將面臨關停並轉。中國品牌只有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創新、加速轉型,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很嚴峻,但也讓人鼓舞。如今長安已經明白,現在或許屬於象徵着澎湃動力的「藍鯨動力」,而未來應該一定屬於「長安深藍」所代表的智能、科技和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