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我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説,中非之間的深厚友誼是在追求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艱苦鬥爭中形成的,我們雙方既是戰友,又是兄弟。這份情義堅如磐石,歷久彌堅,所以中非永遠是命運與共的好朋友、好夥伴。中非合作已成為南南合作的樣板,也是國際對非合作的表率。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構建更加緊密命運共同體,將為非洲發展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美媒:美國需應對中俄在非活動,否則將失去數十年優勢
“不管怎樣,一場21世紀的‘非洲爭奪戰’正在上演。”面對中國在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又有美國政客焦慮了。
3月4日,三名美國軍方人士在美國際事務領域權威雜誌《外交事務》發表文章,呼籲拜登政府加大對非洲戰略資源的投入,與中國和俄羅斯展開競爭。文章認為,倘若美國毫無作為,將會拱手讓出未來數十年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跟非洲國家“搞好關係”,文章還提出美國要成為他們的“夥伴”。不過文章隨即點明瞭“夥伴”的真實目的:鼓勵非洲國家按照西方模式發展政治和經濟制度。
《外交事務》雜誌報道:非洲將上演大國競爭
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政府將戰略重心由反恐向“大國競爭”轉移,非洲事務也呈現出被“邊緣化”的趨勢。美國對非援助預算不斷縮水。根據公佈的美國2018年實際執行數據,美國當年對非援助較上年下降10.4%。軍事領域也不例外,特朗普政府去年12月就下令撤出駐索馬里的幾乎所有美軍人員。
文章作者對此發出警告稱,美國出於“大國競爭”需要而忽略非洲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非洲有望成為21世紀“大國競爭的重要舞台之一”。
“大國競爭的迴歸,並不意味着美國能將注意力從非洲轉移出去。相反,在中國和俄羅斯加劇在非活動的情況下,美國需要更深入地參與非洲事務。”
文章臆測,中俄兩國在非活動已經把非洲變成了一個“同美國競爭的舞台”。為了證明美國重返非洲的“緊迫性”,文章先是提到了俄羅斯在非洲開展的大量防務合作,稱俄羅斯正成為非洲最大的武器供應國。文章同樣“眼紅”中國在非洲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並將此歸結於中國提供的貸款以及“不干涉內政”的政策。
為了對抗中俄,文章作者又一次打起了美非“合作”的大旗。不過字裏行間,作者假借“合作”名義,實現美國自身“政治野心”的目的暴露無遺。
文章認為,美國必須讓自己成為非洲國家在“大國競爭”時代的首選夥伴,否則就會危及美國在非利益,甚至波及到美國國內安全。
在作者看來,同非洲國家在反恐問題上進行合作,是美國成為非洲國家“夥伴”的一條途徑。文章隨即話鋒一轉指出,通過這種方式美國可以鼓動非洲國家按照西方國家的模式發展政治和經濟制度。
這篇文章通篇充斥着“對抗”和“競爭”的論調,僅有的“合作”也服務於美國維繫霸權的野心。美國《外交政策》雜誌2月17日指出,儘管目前拜登政府對非政策並不完整,諸多涉及非洲事務的官員職位仍然空缺,甚至在拜登首場外交政策演説上也沒有提到非洲,但非洲的地位無疑會相比前一屆政府有所提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對《外交政策》雜誌表示,非洲將是拜登-哈里斯政府的“優先事項”,美國政府將向承諾的那樣,持續與非洲國家高層保持接觸。
然而,無論美國政府説辭如何,顯然對美國而言,他們並不關心非洲的經濟與民生,而是將非洲視作“大國競爭”的戰場。
非洲國家盧旺達《新時代》報今年2月報道稱,該國總統卡加梅曾在一次線上會議透露,當盧旺達想要發展工業,減少二手舊衣服進口時,美國取消了盧旺達的《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資格。
中國幫助肯尼亞修建的蒙內鐵路 來源:新華網
“我們僅僅因為想要發展自己的經濟就受到了懲罰。”卡加梅説。
其實在中非關係的話題上,類似《外交事務》雜誌這樣的論調並不鮮見。西方的一些媒體和政客長期將非洲視作自身勢力範圍,對中非關係數十年來的高速發展進行無故的抹黑和攻擊,只為挑撥中非關係,例如誣稱中國誘使相關國家貸款建設大型基礎設施,讓貸款國落入鉅額“債務陷阱”。
不過這些謊言也被西方學者無情揭穿。今年2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與哈佛大學的兩位學者在《大西洋月刊》發表題為《中國的“債務陷阱”是虛構的》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所謂“債務陷阱”只是西方政客精心編制的謊言。文章指出,在非洲國家整體外債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佔比超過3/4,但沒有任何國家因與中國合作陷入債務困境。
與此同時,相比美國夾帶私貨地發展對非關係,中非合作所帶來的的成果卻是實實在在的。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2月23日的記者會上介紹説,中國迄今已幫助非洲修建超過6000公里鐵路、6000公里公路,建設近20個港口和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有力促進了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