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這對教師夫妻並肩守望
清晨薄霧退去,立於山脊的長城烽燧露出真容。山腳下的李家峪村雞鳴聲起,簡單洗漱後,楊金陸和張海豔便開始各自忙碌。
這對教師夫妻,多年來紮根在河北長城腳下的小山村。新教師換了一批又一批,老教師退休了一個又一個,他們一直堅守崗位、以校為家,將人生最美的時光交付在這裏。
牽手:他在她就來
2003年,張海豔從河北體育學院畢業,回到家鄉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一所鄉鎮中學教體育。在那裏,她與早兩年進校工作的楊金陸相識。
“我們倆老家離得不遠,年齡相仿,有很多共同話題。”被問起年輕時的事情,張海豔總是會笑,總會低頭。
結婚生子,順風順水。但2006年,遷西多所鄉鎮學校進行整合,楊金陸被調到更為偏遠的李家峪小學工作,兩人被迫分開。
9月7日,李家峪小學俯瞰(無人機照片)
該村地處遷西縣最西北角,到鎮上10公里,穿山越橋要走很久。“因為交通不便,我回家很少,她一個人既要工作還要照顧孩子。”楊金陸説。
那幾年,夫妻倆總在琢磨如何才能團聚。
2013年9月,楊金陸升任李家峪小學教學主任。當時的校長想,讓楊金陸做通妻子思想工作,調到李家峪小學任教,這樣一舉兩得。
“還做啥思想工作啊,只要他在這,不管啥條件,我肯定來。”張海豔説。
紮根:總要有人留在這裏
李家峪小學建於20世紀30年代,雖經過多次修繕,但前些年校舍仍然陳舊不堪。
“2015年學校改建前,校舍是瓦房木窗,操場坑坑窪窪,供暖靠撿柴火、燒煤爐。環境確實比較艱苦。”楊金陸説。
9月7日,楊金陸在給6年級學生上數學課(攝影/新華社記者 楊帆)
有的年輕老師來看一眼就走了,有的幹一個月就走了,很少有堅持過一年的,這讓學校的師資力量極度匱乏。目前,算上校長一共8位老師,每個人工作任務都很重——比如張海豔,她是三年級的班主任,要教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還要負責學校圖書室的工作。
“孩子上初中後,我們一家回到離學校40裏地的鎮上居住。但為照看學校,會帶着糧食、青菜、雞蛋,週一到週五住校,週末回家。”楊金陸説。
學校老師田桂源告訴記者,該小學服務周邊兩個村子,經常有隔壁村孩子中午放學沒人接,楊老師他倆會帶着孩子吃飯、午睡,放學後他們常在村裏入户家訪,尤其關注家庭困難的孩子。
9月7日,張海豔在給3年級學生上體育課(攝影/付衞崢)
“孩子們很天真很可愛。總要有人留在這裏,所以我們沒走。”張海豔説。
無悔:選擇了就得付出
九月上旬,當地進入板栗收穫季,漫山遍野果實累累。楊金陸一家也迎來喜事——兒子今年考上了天津師範大學,和母親大學時讀的專業一樣,體育教育。
在孩子的成長和陪伴上,夫妻是缺席的,這讓他們覺得愧疚。
9月6日,楊金陸和張海豔在遷西縣高速收費站口給兒子送行
“初中就讓他住校了,一週接回家一次。高中到縣城上學,有時候一個月才能見一次。”張海豔説,“這次他大學開學,我們挺想一起去天津的,但因工作關係沒法成行,只能在高速口送一下。”
近年來,遷西縣教育部門先後投資170餘萬元改建李家峪小學,對學校教室、操場、廁所、實驗室進行改造提升。如今,這所學校教育教學設備基本完備,校園環境優美整潔,教師隊伍務實肯幹,發展更添新氣象。
“留在這裏沒有遺憾,學校變得越來越好了。我們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教孩子。”楊金陸説。
編輯/譚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