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2014年以來,河北工程技術學院黨委先後選派6批中青年優秀教師對口援建西藏昌都市中等職業教育。援藏過程中,教師們不畏困難、甘於奉獻,送去知識與温暖的同時,也練就了過硬的政治素質和精湛的業務水平。昌都市職業技術學校的師生親切地稱他們為“高原上的格桑花”。援藏教師獲得的這些好評正是學校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構建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縮影。

堅持強基固本,強化班子自身建設

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學校黨委作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揮部”“戰鬥所”,在加強班子自身建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上,始終把牢政治方向、堅持立德樹人。

強化理論武裝。思想建設是基礎建設,學校黨委堅持民主集中制,不斷完善黨員幹部理論學習制度體系和“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從約束機制、考核機制、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上營造黨員幹部想學習、愛學習、比學習的濃厚氛圍,補足黨員幹部“精神之鈣”。

抓好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確保黨委核心作用發揮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學校通過法定程序將黨的政治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寫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章程》,實現了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校的有機統一。在此基礎上,印發和實施了《黨委會議事規則》和《黨委書記與董事長溝通制度》《黨委書記與校長溝通制度》等一系列保障黨委政治領導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運行制度,確保董事會、黨委會和校委會目標一致、同向發力、團結一致向前看,構建管理制度完備、運行流程規範的現代民辦大學制度。

堅持以本為本,致力應用轉型發展

學校黨委緊握時代脈搏,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學校加快建設高質量、有特色應用型大學的建設上,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服務新型城鎮化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完善育人模式。着力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科學構建了“多維度、全時空、全平台、互聯互通交融”人才培養模式,統籌協調各要素形成強大育人合力。“多維度”就是採用系統論原理,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關鍵要素,達到人才培養最佳效果;“全時空”是在多維度視角下,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要求,從時間和空間上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全平台”是指搭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科專業、思政教育、通識教育、實踐教學等成長平台;“互聯互通交融”是強調各要素之間的溝通渠道,實現互聯互通相互交融,根本目標就是為學生職業發展鋪就康莊大道。近年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等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斬獲省級以上獎項數百項,完成河北省大學生創新項目8項。

深化機制改革。學校黨委嚴格落實《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充分發揮辦學機制靈活優勢,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整合了建築類、設計學類等九個學科專業羣,分別對接城鎮規劃建設、裝飾裝潢、智慧城市、現代商貿服務、城市文化五個產業鏈,構建了產教融合新模式。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抓手,學校乘勢而上、主動作為,紮實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效破解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適配度低、供需對接不暢、專業定位不精準的問題,構建了既符合市場需求,又符合自身需要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先後吸引河北世紀建築材料檢驗設備有限公司、華為、科大訊飛、百度、河北新龍科技集團等多家企業進入校園,共同投資數千萬元建立專業實驗實訓室,聯合成立產業學院,逐步探索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合作新模式,應用型辦學特色不斷彰顯。

注重教師發展。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學校在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等系列強基固本工程基礎上,一方面大力引進碩士以上學歷的高校畢業生或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全面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另一方面建立學科專業骨幹教師隊伍培養、培訓體系,根據不同學科領域、不同研究類型等,定期從中青年教師中選拔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樹各級各類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層次人才為領軍、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為支撐的教師隊伍。

堅持五育並舉,強化文化育人作用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校之本。學校黨委不斷深化“三全育人、五育並舉”綜合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強化黨建引領。學校黨委堅持不懈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鑄魂育人,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不斷強化黨的建設和思政工作的頂層設計,把立德樹人內化到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全過程,每年召開一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印發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政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規範性制度和文件,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強化課程思政。學校黨委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圍繞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在二級學院橫向建立課程思政教研室,實施思政理論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一同備課、一同發掘各學科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推動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質量。2021年,學校順利通過河北省第一批高校思政理論課質量評估;同年,參加河北省第三屆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大賽的5名教師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3名、二等獎2名。

強化全面發展。美育和勞動教育直接關係到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近年來,學校黨委補足美育和勞動教育短板,教育引領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勞動教育上,成立了勞動教育中心,結合“大學生養成教育”“合格公民建設”和“大學生社會責任課”,不斷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外延,構建全方位的勞動教育體系,讓學生“懂勞動”“愛勞動”“會勞動”,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高素質勞動者。在美育教育中,學校緊扣時代精神,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關係,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實現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師生的原創作品《雲歌》首次代表河北省高校參加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獲得表演類一等獎,並被“學習強國”平台推薦,作品《蜜》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終評,填補了河北省高校藝術和民族藝術教育領域的空白。

堅持公益屬性,提升四個服務水平

高等教育“四個服務”既是高校使命所在,也是促進自身發展的源頭活水。建校之初學校就確立了“源於社會、奉獻社會”的辦學宗旨,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作為辦學的一項基本職能。

開展教育援助。教育脱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2014年,學校代表河北省新辦本科高校按照教育部的安排部署,支援西藏昌都市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為改善該校的辦學條件、教師素質和管理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彰顯民辦高校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長期以來,學校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瞄準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積極開展社會志願服務,組織開展了“善行河北·立德樹人”主題道德實踐活動、“燕趙文化名人下鄉”、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行動、“農民工義務法律援助”“暑期支教”等30餘個志願服務項目,涵蓋扶貧濟困、扶老助殘、助教助學、法律服務和文化教育等10餘個領域。

助力社會發展。學校先後成立了河北省城市學研究會、電子商務法研究會和城市發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積極為城鎮化發展和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提供服務。教師中既有河北省法治智庫專家、建築業協會質量專家和雄安新區工程建設項目評標專家,又有地方人大代表,他們積極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學校還是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示範建設單位,在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大問題上作出積極努力。

(作者:許順亭 高曉輝)

(廣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27 字。

轉載請註明: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