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7月14日文章,原題:一些中國港口正因對食品開展病毒檢測而擁堵 中國對肉類、海產品和其他產品進行的新冠病毒密集檢測使一些主要港口的清關時間增加到以往的3倍,引發對全球貿易流動延遲的擔憂。
為買家提供進口食品通關服務的博雋供應鏈公司表示,正常情況下,清關需要3天左右,但現在需要10天。
在進口三文魚被懷疑是北京6月疫情的罪魁禍首後,為保護公眾健康,中國開始對冷藏食品運輸進行病毒檢測。
3月初,當新冠肺炎疫情即將演變為一場全球大流行之際,全球頭號大宗商品進口國——中國曾因採取防疫旅行限制措施,導致港口工人短缺。由此引發的卸貨遲滯和貨船返港延遲造成集裝箱短缺,進而使從泰國咖喱到加拿大豌豆在內的貨品滯留在世界各地的港口。
中國海關總署在上週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全國海關已對來自(進口)冷藏食品的227934份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其中在6個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此外,對近6萬個國內食品樣本進行的檢測全部呈陰性。
金磚國家農業集團高級分析師林國發(音)表示,北京已控制住病毒傳播,有關檢測將有助於遏制潛在的疫情,但“通關肯定要花更長的時間”。此外,現在“由於潛在的風險,買家不太願意進口,而出口商可能因嚴格的檢測而選擇不出口”。(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