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中痛點 比亞迪造出了國人期待的純電汽車
在4月7日舉辦的新車發佈會上,比亞迪汽車正式對市場許下了全系車型“佩刀,安天下”的宏大願景。隨着搭載刀片電池的宋PLUS EV、秦PLUS EV、2021款唐EV、2021款e2四款純電動汽車扎堆上市,9.98萬起的價格不僅讓消費者看到了比亞迪的誠意,也讓同級的吉利幾何系列、上汽R系列、廣汽埃安系列競品頭痛不已。
對於產品設計方面,筆者不太想多費唇舌,從比亞迪全面履行“ Dragon Face”設計語言開始,特別是從旗艦車——漢EV開始,比亞迪汽車的顏值就找不到什麼“噴點”,這一點在媒體和消費者的圈子裏基本達成共識。
而這一特性也很好延續地旗下其他產品之中,此次上市的四款新車都是標準的“龍臉”設計,既有歐美的浪漫主義線條勾勒,又有濃郁的中國風對稱工整元素,妥妥的國際一流水準。橫向對比的話,這種品牌家族式設計語言的辨識度與傳承性完全可以對標德系的寶馬(雙腎格柵)、美系的凱迪拉克(刀鋒線條)。
正如王傳福王總所言:安全,才是一輛電動車最大的豪華。既然是“佩刀,安天下”,今天我們就重點聊聊比亞迪(弗迪)“刀片電池”的工藝&技術。
半小時的重慶電池工廠參觀時間我們只能簡單透過玻璃瞭解一下其生產流程,實際上,刀片電池的前段工藝依舊是傳統動力電池的“基本操作”。從配料到輥壓,電池廠一樓依舊是我們熟悉的造電池工藝,但比亞迪現役以及在建的弗迪電池工廠都做到了生產線的高度自主研發。而這對大多數主機廠而言説是短板都抬舉了,更準確點説可能是完全空白,很多造車新勢力還完全停留在找電池供應商定製/代工的階段,壓根沒電池產線。
鑑於比亞迪(弗迪)本身就“客串”了供應商的身份,對於動力電池組的構型比亞迪有了新的理解,屁股決定腦袋,供應商的角色定位也成就了“刀片電池”這匹黑馬。遺憾的是,重慶工廠雖已有八條生產線,但四樓的整裝流程究竟是怎麼做模塊化整合的,比亞迪依舊捂得很緊,會不讓媒體看。
究竟是什麼樣的技術創新讓動力電池市場為之“地震”,下面我們簡單聊聊“刀片電池”的技術核心究竟體現在哪。
刀片電池
雖然依舊是磷酸鐵鋰電池的充放電原理,在不改電池本身化學屬性的前提下,通過優化電池組構建方式提升單位空間的能量密度得以提高。在儲能技術瓶頸依舊存在的大環境下,這種技術創新確實更好地壓榨了化學電池的發展潛力。
三元鋰電池
雖然談不上是劃時代的技術突破,但這種針對電池本身創新是很多靠採購電池過日子的主機廠(品牌)不會考慮的。而比亞迪之所以會考慮並實踐,當然是因為“自產自銷”的產業鏈模式,這也是它的新能源車能更好控制成本,壓縮價格的核心因素。也就是説,真打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比亞迪的底氣或許會比大多數廠商更足。
鑑於磷酸鐵鋰電池本身相比三元鋰電池的很多特性並沒有改變,例如能量密度(單位質量)、低温虧電、充放電效率等短板依舊存在。換個思路想想,不考慮技術專利的話,針對三元鋰電池這種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組,是否也可以改變製造工藝(不一定非得是“刀片電池”的模塊設計),通過架構升級提高單位體積的能量密度?這是做電池的供應商們應該思考的問題。簡單點説,磷酸鐵鋰電池能做成“刀片電池”,三元鋰電池是不是也行,起碼可以學習一下這種新思路?
如何表現“刀片電池”的優勢,電池穿刺試驗已經對媒體而言已經不是新玩意兒,所以此次比亞迪又整了個重卡碾壓測試,一樣很震撼。
重卡碾壓測試
視頻裏經過46噸重卡碾壓的刀片電池僅僅只有外表有輕微的變形,內部電芯沒有絲毫變化,監測數據顯示電池狀態依然完好。受過碾壓的電池重新裝車後,立馬就跑了出去,事實證明刀片電池的結構確實很可靠。畢竟刀片電池包裏那一片片刀片電池本身就起到了承重作用,整個電池包就像個實心的鐵塊,自然能有如此出色的抗壓能力。
對於市場而言,在大多數用户不懂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各項外特性的前提下,刀片電池的核心優勢依舊是安全性,這一點已經逐漸形成良好口碑和影響力。作為對比,近年來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野蠻生長導致事故頻發,從而逐漸演變成輿論上的“安全危機”,這無疑進一步放大了比亞迪的市場影響優勢。
總結:
只要消費者仍持續地“病態”追求純電動汽車的續航(純電續航里程1000km大關),市場就會持續倒逼廠商提高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就會始終被放在次要位置,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優勢就會長期存在,這也是這次比亞迪純電車型全系切換為“刀片電池”的底氣所在。再加上DM-i混動、EHS機電耦合系統、專用1.5L/1.5T發動機、Dilink智能網聯等同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加持,縱觀整個國產新能源汽車領域,恐怕沒有哪家自主車企比比亞迪更有底氣跟國際市場的特斯拉、豐田、大眾叫板,或許,這才是脱離國家政策扶持依舊能在新能源市場站穩腳跟的成熟產品&成熟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