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64億,佔18.7%;65歲及以上人口1.9億,佔13.5%。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用好供給側改革思維
從人口結構看,近10年間,中國已跨過了第一個快速人口老齡化期,我們很快還需應對一個更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期。在“十四五”時期,20世紀60年代第二次出生高峯所形成的更大規模人口隊列會相繼跨入老年期,使得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水平從最近幾年短暫的相對緩速的演進狀態扭轉至增長的“快車道”。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迫切性空前凸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應勢而為地將其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未來直至21世紀中葉後,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增長的步伐儘管時快時慢,但不會停,通過在勞動供給、財富儲備、科技創新及產品服務供給等多方面持續發力,人口老齡化給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壓力有望得到化解,甚至於向動力轉換。
應對人口老齡化永遠是“一攬子工程”,僅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碎片化治理,永遠無法做到科學應對,需利用好供給側改革解決問題的系統性思維。首先需解決的是養老資源“從何而來”以及“如何統籌”的問題。我國需要形成和“銀髮浪潮”相適應的勞動力市場,推動形成適應老年人彈性就業和養老金彈性領取體系,形成更廣泛、更充分的就業,使就業和養老實現公平和可持續。在制度保障方面,國家應加快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並進一步拓展養老基金多元化充實的路徑。
讓“銀髮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
2.64億的龐大老年人羣,還提醒全社會必須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精準的服務。如何發展智能又適老的現代產業、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如何給身邊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都是傳揚敬老愛老美德的應有之義。把統計出來的冰冷數字,轉化成熱乎的國民温度,更是本次人口普查的意義所在。無論在社會硬件上,還是生活軟件上,適老化都應當再提速。面對2.64億老年羣體的龐大數據,既要在人口策略上充分重視,多加強前瞻性思考,也要在生活細節上熱情關懷,多多彰顯文明社會的温情。
老年人口占比持續提升,將給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和諸多挑戰,有關部門需及時作出系統性安排予以應對。與此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也將促進“銀髮經濟”發展。老年人口對養老服務、養老產品有大量需求,這將為醫療、養老、健康等產業帶來發展機遇。智慧經濟也將成為“銀髮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輔助機器人、無人駕駛、家庭監控等。目前,養老服務、養老醫療、老年文娛、養老金融、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等領域仍有較大供需缺口,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深化,上述領域將成為“銀髮經濟”發展的藍海。能否釋放出“銀髮經濟”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潛力,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與引導。
從人口“數量紅利”走向“質量紅利”
“七普”數據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則從4.08%下降為2.67%,為我國提高勞動參與率和勞動生產率以及優化經濟結構積累了良好的教育人力資本。當前,我國60-69歲的低齡老人佔全部老年人口的比重超過一半,健康素質、知識技能與生產素質相對良好,可在尊重其主觀意願基礎上為其創造發光發熱的社會通道。
世界很多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已處於較高發展水平,但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態勢,為我國未來產業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影響着經濟發展。從根本而言,“銀髮浪潮”來襲,我國需構建中國特色的應對方式,從人口“數量紅利”模式走向“質量紅利”模式,抓住產業革命契機,大力推動科技發展、自主創新、人才教育,完成從“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
微言大義:
浙人無為:老齡化是醫療進步人均壽命延長的必然趨勢。
頁頁相思:發展“銀髮經濟”,還請加大力度治理保健品行業亂象。
阿妮阿尼:要重視對養老機構的監管。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人口老齡化,既意味着挑戰也存在着機遇。老年人絕不是社會和家庭的負擔,而是我們寶貴的資源和財富。關愛老年人,不僅要孝老愛親,還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既是我們共同的義務,也是在對自己負責,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終會老去。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