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與緬甸發生暴力衝突,被全世界踢皮球的民族,羅興亞人該何去何從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綜合

一個公民對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是推動其為其所在的羣體做出貢獻,推動國家和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而國家和民族對個體的承認也是個體能夠自由行動、安全發展的保護罩之一。而身份認證則是可以很好的證明一個人在一個國家乃至一片土地歸屬感的東西,而且也正是這種歸屬感才會讓一個人產生對於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羣體和事務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

但是對中華大地有着強烈歸屬感的我們很難想到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批人是被整個世界所拋棄的族羣。這就是羅興亞人,一個被以緬甸為首的南亞、東南亞各國所驅逐的族羣。那麼羅興亞人到底是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被緬甸人所驅逐呢?

由於歷史上對於羅興亞人的記載少之又少,而羅興亞人和緬甸以及孟加拉國三方對於羅興亞人的來源和歷史又各執一詞,所以實際上羅興亞人是怎麼出現的,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哪個組羣的後裔,國際上並沒有統一的答案。

由於羅興亞人內部對於自己的來源其實也不是很清楚,他們只知道自己是穆斯林,是伊斯蘭教忠實的擁護者。而且相比於世居在此的緬甸人,羅興亞人的語言卻是羅興亞語。所以綜合伊斯蘭教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擴張來看,緬甸人認為羅興亞這個民族是從英國殖民擴張時期開始入駐緬甸的印度、孟加拉等國人的後裔。羅興亞人雖然暫時活動在緬甸,但實際上並不屬於緬甸。


但是由於孟加拉國本國的領土面積和土地資源分配已經嚴重不足了,本國的居民的生存空間已經十分狹小了,實在沒有多餘的生存空間騰出來接納羅興亞人,因此孟加拉國實際上也不承認羅興亞人屬於孟加拉,並要求支持此説法的國際社會拿出證據。在雙方的僵持之下,羅興亞人就逐漸變成了這個被世界所拋棄的種族。


實際上緬甸人和羅興亞人之間的恩怨很深,他們之間的糾葛遠不止緬甸不接納羅興亞人這樣簡單。在緬甸時羅興亞人是少數的羣體,被歧視的羣體。緬甸政府通過對婚姻、計劃生育、就業、教育、宗教選擇和行動自由的限制,有效地將對羅興亞這樣的少數民族的歧視制度化。

例如,在緬甸針對羅興亞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嚴苛規定:羅興亞夫婦只允許生兩個孩子;結婚必須獲得政府的許可,並提供新娘不戴頭巾、新郎不擋臉的照片;而這些做法與穆斯林習俗相沖突。羅興亞人要搬到新家或到他們所在的城鎮之外旅行時,也是必須得到政府的批准的。


此外,據相關數據統計,若開邦是緬甸最不發達的地區,貧困率為78%,而緬甸全國平均貧困率為37.5%。若開邦的普遍貧困、基礎設施落後以及就業機會的缺乏,加劇了緬甸多數佛教徒和少數穆斯林羅興亞人之間的分歧。這種經濟和宗教上多重領域的分歧有時會爆發衝突,加劇了這種緊張關係。

但實際上羅興亞人變成現在這樣也不全是因為緬甸壓迫他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原因。在緬甸結束了英國對其多年的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之後,羅興亞人曾受某些阿拉伯國家教唆在緬甸舉行大規模的"聖戰"、擴張的行為。20世紀40年代末,在首領的帶領下,羅興亞人曾將本地的緬甸居民趕出村莊、使其背井離鄉,而羅興亞人佔領了這些地方。


當緬甸軍隊接到重新解放這些村莊的命令時,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羅興亞人在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下曾一度佔領了北若干大部分領土,但最終緬甸軍隊還是奪回了這些地方,並將他們趕到叢林中。在第一次"聖戰"失敗後,羅興亞人由陸陸續續發動了其他的打擊佛教徒的行動。雖然最終在緬甸軍隊的打擊下而宣告失敗,但羅興亞人的行為還是對緬甸的佛教徒產生了影響,並使雙方的關係更加惡化。


2017年8月,若開邦再次爆發衝突,一個由羅興亞激進的人羣組成的組織襲擊了緬甸的警察和軍隊哨所。緬甸政府立即宣佈其為恐怖組織,並由出動軍方的力量清繳這個羅興亞組織。這次的行動迫使近70萬羅興亞人離開緬甸。

在經歷了與緬甸人之間的廝殺之外,羅興亞人選擇了大舉外遷。他們認為自己代代相傳的孟加拉語言可以成為他們進入孟加拉,成為孟加拉國一份子的例證。

但是孟加拉國本國國民的生存空間已經嚴重不足,而且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上的證據能夠證明羅興亞人實際上是從孟加拉國遷出,曾經是孟加拉國的國民。所以孟加拉國並沒有接納這個流亡的羣體,而只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為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人道主義援助,建了難民營。


而沒有被孟加拉國接納的羅興亞人選擇進入另一個國家——印度。從根本上來説,羅興亞人信仰伊斯蘭教,而在伊斯蘭教在南亞擴張時其較大的根據地就是印度。在英國對緬甸實行殖民統治時期,英國人本身並沒有十足的精力去管理這樣一個國家,因此當時背景下緬甸的殖民當局也多數是由印度官員構成的。所以很大程度上羅興亞人會是印度人在緬甸的後裔。


於是部分的羅興亞人選擇進入印度,並在印度駐紮下來。而同孟加拉一樣,印度政府本身也是不承認羅興亞人印度裔的身份,但是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印度政府出面建造了一定規模的難民營,將部分的羅興亞人接納在難民營中。

但是即便是在難民營,羅興亞人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也是由孟加拉和印度當局扶持的。這樣一來印度和孟加拉國本就擁擠的生存空間和分配不平衡的生存資源在羅興亞人的壓力下更是成下坡趨勢。除了經濟上的問題之外,羅興亞人的宗教問題也是印度和孟加拉國不能忽視的問題。


眾所周知,伊斯蘭教雖然是一個大的教派,但由於對古蘭經的解釋不同,教內分成很多不同的教派,每個教派所尊崇的教義也有所不同。所以對於孟加拉和印度來説,羅興亞人的宗教問題也是一個隱患。同時歐洲難民的例子時刻警戒着印度和孟加拉政府,難民的問題會對社會生活和安全造成影響。大批量的難民湧入印度和孟加拉,其中難保不會摻雜着一些別有用心的分子,這種人的存在會對國家的主權造成影響。


同時難民的湧入會引發印度和孟加拉國民的民族情緒,從而導致整個國家的社會構成和民族問題逐步成為國家發展路上的攔路石。而且難民會面臨着社會分配不均的問題,一旦分配不均時就會出現打砸搶燒等一系列的社會治安問題,從而引起全社會範圍內的混亂。所以孟加拉當局和印度政府都在國際社會上呼籲更多的幫助,並要求自己親近的大國向緬甸施壓,停止對羅興亞人的一些負面活動。

羅興亞人因最初在20世紀40、50年代與緬甸佛教徒之間的武裝衝突而被趕出緬甸,卻因為種種問題不被其他國家所容。即便是國際上講究人權的組織和國家為其憤憤不平,但仍舊拿不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在大多數都在唾棄緬甸的時候,羅興亞人也應該自我反思一下,但終歸,小孩子是無辜的。

參考文獻

1. 《被拋棄的種族》

2. 《緬甸近代史研究》

3. 《羅興亞人的生存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