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卡銷量暴增,背後是誰的狂歡?

新能源重卡銷量暴增,背後是誰的狂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偲睿洞察,作者|陳不胖

由於不穩定的國際形勢,近期油價上漲,引起了股民和車友們一片“哀鴻遍野”。

根據發改委消息,自3月17日24時起,92號汽油、95號汽油、0號柴油價格分別上調0.58元、0.62元和0.61元。

在許多車型中,受影響最大的非重卡莫屬。以油箱容量50L的私家車為例,加滿一箱油要多花29元;而一輛油箱容量1300L的重卡,司機加滿一箱油要多支出近800元,這還是建立在運價下降、司機收入減少的大背景下。

重卡司機受到雙重打擊的同時,新能源重卡早已一片火熱。今年1-2月,新能源重卡銷售3223輛,同比增長1076%。其中,純電重卡佔比超99%,處於絕對地位。

這一銷量放在一年前,人們甚至難以想象。截止今年1月,在年規模達百萬輛級別的重卡市場,新能源的滲透率達到7.5%,而一年前連1%都不到。

新能源重卡開啓了新造車的下一輪結構性機會。這一次,又是誰的狂歡?誰的失意?

01、正在“質變”的新能源重卡

去年7月,一則法規的實施,讓新造車的風口終於吹到了新能源重卡。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網站發佈的《關於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產品確認工作的通知》,從2021年7月1日起,各企業停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六標準要求的重型柴油車產品。這意味着,排放量成為了重卡生產的重要限制指標。

2個月後,新能源重卡很快迎來發展拐點。2021年9月,新能源重卡月銷量突破1100輛,首次邁入“千輛級”。當月,三一汽車、上汽紅巖、北奔重汽等頭部車企集中交付了大筆訂單,分別銷售273、208和107輛。相比之下,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全市場新能源重卡月銷量超過500輛的月份,只有2019年6月。

到了今年,市場大幅提速。1-2月,新能源重卡累計銷量達3223輛,同比實現1076%的增長。根據公開數據,2021年,新能源重卡簽訂的訂單達2.5萬輛,其中有1.5萬輛未實現交付,這部分訂單轉至今年年初實現,迅速推高了市場銷量。

新能源重卡銷量暴增,背後是誰的狂歡?

這波增長中,許多“量變”因素正轉為“質變”。

首先是市場需求大規模釋放,復購率不斷攀升。以貴州金元集團為例,去年3月,貴州金元集團黔北電廠首次應用數十輛新能源重卡。而今年3月,黔北電廠又增加了20輛。按照計劃,該集團旗下兩個電廠,總共會投放超過200輛電動重卡。這正表明,新能源重卡以前在積累“路人緣”,現在開始了翻倍“起量”。

在供給端,落地場景不斷突破,往更高價值的場景蔓延

按照落地場景,重卡可分為牽引車、自卸車、專用車、載貨車四種細分車型。其中,牽引車聚焦快運、普貨物流、資源運輸等領域,應用空間最大,從2020年起,每年佔據傳統燃油重卡市場近50%的市場份額。專用車聚焦攪拌、環衞突破等領域,市場空間較小,不及聚焦貨運市場的牽引車和聚焦城建工礦的自卸車。

新能源重卡發展的第一階段,專用車是重頭,主要應用於城市公共衞生。2021年1-2月,新能源專用車佔四種車型總銷量的56.93%,此時新能源牽引車的佔比才剛過20%。

第二階段,重點逐漸轉移到牽引車,主要應用於短倒運輸場景。2021年全年,新能源牽引車的比重達到52.91%,今年2月過後達到57.15%,佔據大半壁江山。

究其原因,隨着換電模式推廣,牽引車的成本瓶頸得到了有效突破

由於短倒運輸場景的路線固定、單程距離較長,如果使用“換電牽引車+電池租賃”的方式,每單程或往返一次更換一塊電池,單位行駛里程的使用成本將低於柴油重卡。

上汽紅巖曾用一款充換一體純電牽引車產品為用户算了一筆賬:該車型每公里消耗電量約為2.6度,工業用電價格為0.5/度,在整車滿載的情況下,每公里運營成本僅1.3元左右。而同等情況下的燃油重卡的百公里油耗為45L,那每公里成本在3元左右。

以牽引車為首,市場正重新洗牌,車企們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

02、傳統車企水土不服,跨界玩家彎道超車

新能源之風颳起,顛覆了重卡行業以往的競爭格局。

我們可以把新能源重卡車企劃分為三支隊伍:“傳統派”、“跨界派”、“超車派”:

“傳統派”主要指傳統重卡市場裏的“頭部玩家”,包括一汽集團、中國重汽、東風汽車、陝汽集團、北汽福田、上汽紅巖;

“跨界派”方面,是宇通集團、南京金龍、比亞迪等客車玩家。之所以“跨界”,是因為它們在客車行業積累了成熟的三電系統技術,掌握了新能源重卡動力端的主動權,加上客車行業持續下行,2021年大中型銷量分別同比下滑15.4%、3.1%,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量市場;

“超車派”主要指在燃油重卡市場業績平平,試圖藉助新能源重卡“彎道超車”的車企,包括漢馬科技、北奔重汽、三一、徐工汽車等。漢馬科技、北奔重汽是燃油重卡起家,而三一集團、徐工汽車還有工程機械巨頭這個身份。

2022年1-2月,燃油重卡銷量排前五的是“傳統派”車企:一汽、重汽、東風、陝汽和福田,五家車企的市場份額達88.8%;

相反的,同期新能源銷量排前五的主要是另兩派車企:徐工、宇通、漢馬、智藍和三一,沒有一家來自傳統頭部車企。

新能源重卡銷量暴增,背後是誰的狂歡?

“傳統派”在新市場之所以沒那麼吃香,原因在於邏輯打法變了。

新能源重卡的客户絕大部分來自大型集團等。比如,2021年的批量訂單都流向唐鋼、河鋼、寶鋼等國內代表鋼廠,還有港口運營企業、能源企業等等。他們直接參與項目集中採購,而不是單個購買。而傳統重卡有相當一部分客户是散户,即便是企業客户,也多通過經銷商渠道採買。

此外,新能源重卡客户關注的重點也和傳統重卡完全不同。

新能源重卡主要應用在短倒運輸場景,場景相對封閉,重卡車企則是針對性地定製服務方案、設立服務站點。比如今年2月,上汽紅巖與國家電投、源潤出行合作,啓動“綠電交通示範項目”,構建鋼鐵綠色物流生態示範區。

可傳統重卡的客户更關注車企服務網點、維修便利性、個人權保障等售後網絡體系。這些在短倒運輸場景下,並非首要關注因素。

“傳統派”沒搶到的市場,正被“跨界派”和“超車派”佔領。

“跨界派”裏,宇通集團年初銷量遙遙領先,且其2021年新能源重卡銷量1477輛,也排在第二名。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於,宇通集團作為河南鄭州的核心企業,擁有很強的地方優勢。

很多采購新能源重卡的企業都是鋼廠、電廠,這些超大型企業都是地方的支柱,備受地方政府的關注和支持。而鄭州的能源產業發達,為新能源重卡發展提供了紮實根基。2021年新能源物流重卡銷售數量中,河南以776輛排在第二位。

宇通集團早年在客車新能源化過程中,就成功利用當地資源拓展了市場。而在重卡新能源化趨勢下,地方給予當地新能源車企支持,宇通集團也從中受益。

此外,中通客車在山東、歐輝客車在北京,也藉助了當地能源結構升級,打開了新能源重卡市場。

“超車派”領先市場,更多得益於先發優勢,提前把“生態”做得很好。一方面,其橫向完善了產品生態,比如,三一重工的產品線涵蓋了牽引車、自卸車、專用車、載貨車等所有新能源重卡車型;另一方面,其縱向搭建了從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的終端服務的產業鏈資源。如徐工、三一本就有製造基礎,圍繞智慧風電、礦山開採、智慧碼頭等,積累了從設備製造到數字化管理的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渠道和運營經驗均可為新能源重卡所複用。

為了拿下更多新能源重卡大單,一場考驗車企全方位綜合能力的競賽已經打響。

03、新的市場拼什麼?

不妨以廣西百色礦山項目為例,一窺當前新能源重卡項目的面貌。

2021年4月,廣西百色礦山項目共投運50輛吉利換電重卡,每日總貨運量可達7800噸。這是吉利第一代短倒第一代換電重卡,它採用了“車電分離模式”,即無電池車身搭配金融方案,動力電池歸電池銀行所有,換電服務則按使用電量整體打包結算。

據公開報道,該模式具備不錯的經濟性,換電重卡不僅購置成本低於燃油車,能耗費用還能節省15%以上。不過,由於換電技術在乘用車上尚不成熟,這一技術路徑目前仍十分“前衞”,其能否在環境更苛刻的卡車上得到良好運行,還需試點檢驗。

單車技術只是最基本的考驗。為了配套基礎設施,吉利還參與建設了200平米換電站,負責能源運營。卡車司機可通過“吉時換”APP換電平台,完成換電操作。

能夠參與試點項目、建設基礎設施,與車企在當地的戰略佈局不無關係。早在2019年,吉利收購了百色百礦集團51%的股份,既可以參與上游採礦,也為之後礦山項目上試點新能源重卡打好鋪墊。同時,通過頻頻參與廣西項目,吉利近年來成功“綁定”廣西政府,如在當地投資數字學院、落户整車項目等。

從廣西百色礦山項目中,不難看出,拿下新能源重卡大單,是對車企技術能力、運營能力、戰略眼光的全方位考核

前瞻性戰略眼光是最關鍵的因素。提前佈局城市或投資建廠,才能有項目落地的後備保障。

在短途運輸場景裏,對重卡有新能源化需求的企業客户往往是高度集中的,重卡車企提前以核心城市為根據地,才有快速釋放產能的基礎。

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銷售省份排名中,河北獨大,累計銷量780輛,超過第二名地區50%之多。

新能源重卡銷量暴增,背後是誰的狂歡?

提前佈局的三一重工就嚐到了甜頭,憑藉工程機械在河北建立的深厚渠道基礎,其攜手河北遷西津西股份,完成了電動重卡交付投放。截至2021年底,有13家物流貨運或鋼鐵建材公司選用三一電動重卡,遷西實地運營的三一電動重卡數量超328台。

項目運營能力也很關鍵,這其中,換電體系建設尤為重要。

在廣西礦山項目中,吉利不僅要充當整車製造商,還負責建設換電站。為了建設換電體系,吉利2016年成立了萬物友好和陽光銘島兩家子公司,佈局能源運力服務平台。2021年,其還與清潔能源服務商協鑫能科達成戰略合作,擬在未來3年實現3000台換電重卡的銷售以及60座以上換電站的建設。

重卡颳起的這陣“新能源風”,使得新能源重卡在短途運輸場景中得到了推廣應用。當越來越多車企參與進來,我們也不能忽視,論規模,這個新的市場和燃油重卡年均百萬的銷量規模還不能相提並論

在幹線運輸等場景上,新能源重卡的技術瓶頸還很突出。如果選擇充電路徑,大功率快充一般充滿時間在2小時左右,效率太低,這本身和物流運輸要高效的初衷相違背;如果選擇換電,單次換電里程僅為150~200公里,遇到特殊情況時,補能就會顯得很尷尬。

當前,牽引車場景下,示範項目正大規模落地,其經濟性有待時間檢驗,而幹線運輸場景,更處於早期規劃階段。比如協鑫能科,今年1月表示將與百度投資的商用車自動駕駛公司深向科技合作,共同來推動京滬線換電重卡運營的換電試運行工作。

新能源重卡已邁過第一個落地拐點,前方的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35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能源重卡銷量暴增,背後是誰的狂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