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種萬畝田

鄱陽湖畔,“江南糧倉”南昌縣蔣巷鎮,江西首個萬畝“智慧農場”的晚稻剛收割完,運糧車來回駛過,驚起在田裏覓食的鳥羣。

從2018年起,南昌智慧大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當地流轉了1萬多畝低窪地,種植優質水稻,只僱用了26個職業農民,其中的秘訣就是“智能化、機械化”。

公司副總經理、技術專家肖繼人領着我們,滿臉自豪地介紹田間的一台台農機“神器”:長得像變形金剛“汽車人”的無人駕駛插秧機,肚子上掛着巨大“彈藥倉”的大型植保機,外形酷似科幻片中“火星登陸車”的農業無人車………滿眼酷炫的“科技範”!

“早春時節,稻種剛爆芽,4台無人機就忙着飛播作業,單人單機每天可以播種400畝,效率是傳統人工直播的二三十倍。幾台插秧機也跟着上陣,1萬多畝地三四天就播完了,搶了農時,每畝地還節省了一半成本,現在農村人工成本可貴哩!”一談起機械化種地的好處,肖繼人的話匣子就合不上。

他興致勃勃地介紹説,無人機播種,不耽擱農時;植保機噴灑藥劑、無人車噴施葉面肥,藥劑噴灑均勻,避免了對員工的傷害,節約了肥液用量………

“耕地、播種、追肥、除草、收割,全程‘流水線’機械化作業,員工除了操作農機,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巡田。目前,部分耕種環節仍需人工,但隨着5G、人工智能等技術突飛猛進,以後種這1萬畝地用的員工會更少!”肖繼人眼裏充滿期待。

4月中下旬種早稻,七八月份迎“雙搶”,晚稻收完種油菜,來年油菜收完又種早稻。“機器可不像人,不怕累,一年四季都像跑接力賽一樣,種田效益一下子就上來了。”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數字化管理、訂單化銷售、綠色化發展,公司正步入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之路。

蔣巷鎮是重要的糧食產區,鎮裏承包50畝以上的種糧户有300多户,公司的發展在糧農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聽聞公司的種糧效益,看着這一台台無人駕駛的新型農機,種糧大户劉獻武羨慕不已。他是多年的種糧能手,現在承包了鎮裏二三千畝地種稻子。

他把對講機往胸前一掛,拍了拍身上的谷屑,對我們説:“種地機械化、智能化肯定是農業發展的大趨勢,聽説還有人用‘雞臉識別’‘AI養豬’技術呢。我得及時趕上趟兒!”

不遠處,兩台無人機正在田頭盤旋,播種最後一茬油菜。操作手喻瑩家住南昌縣銀山角管委會敷林村,父輩以種地為生。他説,近10天,他和同伴兩人操作無人機,把3000多畝油菜播種完了,趁着天氣好,計劃再播一兩千畝。“如果以後都用無人機、無人車務農,年輕人也會愛上種地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0 字。

轉載請註明: 26人種萬畝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