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月下幽蘭,芬芳遺世,而又內斂高潔,純和悠遠。
它也總能穿過塵世的喧囂與繁華,自持一份風雅與堅韌。世間品性如蘭者千千萬萬,但終免不了流於塵土,高潔於世者寥寥可數。
面對着曾經追隨的麾下之人,周希漢為何直言不認識?
周希漢戎馬一生
生逢亂世,1913年周希漢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周家坳村。14歲的時候爆發黃麻起義,一個少年二郎便毅然決然的前去參加。時隔一年他又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之後加入黨。
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曾經參加了鄂豫皖以及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
他多次率領部下粉碎了敵軍的入侵,亦是領導組織和發展了嶽南地區的抗戰民主根據地,指揮着所屬部隊多次參加豫西、隴海、平漢破擊等重大戰役。憑藉此種種功績,他曾被譽為三八六旅''三子''之一。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周希漢也始終銘記着自己作為一個軍人的身份。他仍嘔心瀝血於黨的事業,只期盼着自己能為祖國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
他曾參與組織和領導建設中國製造的核潛艇和導彈驅逐艦等工作。他也曾為中國能有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隊伍付出了無數心血,熬了千萬個日日夜夜,熬白了烏髮。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的軍銜。總理曾評價他為''少有的英雄''。
周希漢戎馬一生,他所做下的貢獻難計其數,他不僅僅為抗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夠取得勝利也亦是能看到他頑強的身影。更別提他還為新中國更上一層樓的發展嘔心瀝血。
相見不識
1987年一個靜謐的下午,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步履蹣跚,出現在周希漢將軍住處的門口。
因家中貧困,迫於生計,這是第三次前往北京來尋找周希漢將軍了,只念着將軍能夠念在以往的情分上,對自己施以援手。此時已經七十多歲的周希漢將軍早已從海軍副司令員職位退休,悠然自得的過上了晚年生活。
於情於理來説,哪怕是隻對着一個普通人,看到家裏如此境況,周希漢應該也會毫不遲疑地伸出援手的。
但是事實令人大跌眼鏡。
老人前兩次並未見到周希漢,甚至連門都沒進去,就被周希漢的秘書攔在了門口,拒絕他前去找尋將軍。第三次老人再來的時候有幸先見到了周希漢的女兒,周曉紅。周曉紅看到老人胸前的勳章,便客客氣氣的打聽老人來自哪裏,有什麼事情要找她父親。
而根據老人的敍述,他是1942年周希漢將軍在山西太嶽區當旅長時的通訊員,身負重傷導致殘疾後,無奈之下只能退伍,回家當農民種地以維持生計。
本來他也不願來這裏麻煩周希漢,但是如今自己的老伴患有重病,高昂的醫藥費難以支付;再加上自己又是殘廢,每個月只有400塊錢的殘廢撫卹金;兩個老人之下還無兒女照料,一家生活負重不堪。
於是他來此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一份入黨證明以期提高一下經濟上的待遇,因為只有周希漢才能證明他在1942年入伍和1947年入黨的。
老人風燭殘年,許多事情都難以完全表達清楚,但是周曉紅仍從其中理出了清晰的思緒。
老人困苦的經歷讓她十分動容。於是而二話不説就帶着老人前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可是周希漢不但沒有熱情款待,甚至連敷衍都不願意敷衍。他十分生疏的回應自己並不認識他。
面對着老人的哭訴,周希漢也絲毫不動容,對老人來訪的要求更是置之不理。
他甚至覺得老人是在得寸進尺。政府能夠給予400元的補助已經是相當仁厚和大方了,他不明白老人為何還想要更多的。
而且當時他在任這期間,手底下的通訊員,走走換換的,少説也有幾十個,他怎麼完全記得住?所以他根本就不認識這個人。
看見周希漢眼底明顯的質疑,老人被逼無奈,只能小心的將右手臂已經破爛的袖口高高捲起,露出因為受傷萎縮的傷口。
他還清晰地記得,那是當年隊伍半夜集合,他為了給周希漢牽馬,從而不小心被炸彈炸傷的。從此胳膊廢了,被評定為二等乙級殘廢之後只能無奈退伍。
旁邊的周曉紅早已看不下去,可是周希漢仍無動於衷。她對父親有些失望,父親從前對部下尤為關心;可現如今,一個當年為他受過傷的戰士因為無法維持生計,前來求助他都不願意伸出援手,甚至直言不認識。這一切都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意義。
周曉紅百般勸説,周希漢都不為所動,毫不通融,堅決要老人拿出隊內或組織開的證明,否則他不會給他開出這個證明。
當他聽到''提高待遇''四字時更為惱火。在他一貫的認知當中,身為黨員,就是要義無反顧的為黨,為國家衝鋒陷陣。怎麼能反過來依靠黨員的身份來向黨、向國家伸手要錢?在他眼裏,這是本末倒置。
一個小時的軟磨硬泡,周希漢才勉勉強強鬆口,開出一份含糊其辭的證明。並拒絕老人再次前來尋找他,違背黨的原則的事情,他不能再做第二次。老人只能帶着證明垂頭喪氣的離開。
立身之本
''實事求是,服從命令。''這是周希漢心中的原則。
或許有人仍批判周希漢面對着自己當年的下屬如此不近人情,冷漠以待。殊不知,世人貪利,若真有人藉着以前是將軍的下屬便來要求錢財、通融辦事,傳出去之後周希漢將軍又當如何自處?
周希漢為中國的建立和發展所立下的累累功勞,私以為他心中定是有家國情懷、民族大義的。
只是人生有太多的無奈,並不能事事順遂。在情感與理智的爭鋒較量中,他始終把自己是一個黨員放在第一位,其次他才把自己當作一個將軍。他要求老人拿出隊中的證明,是實事求是,是他要求自己辦事對黨問心無愧。
''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變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似見幽蘭在微風中搖曳,模糊了周希漢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