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馬自達喜歡把改款車型稱為“新一代”車型,但CX-30可不是哪個車型的小改款,它是一個完完全全名副其實的新生代。C-HR雖然比它更早面世,但上市至今也不過一年多而已。兩位後生,初來乍到,沒有前輩鋪好的路,也沒有前輩留下的包袱。
在15萬級合資小型SUV這個市場上的選手,大多略顯中庸,適應大眾口味嘛,所以這些車型普遍都銷量可觀。因此CX-30和C-HR這兩位新生小花旦,面對着同樣的境遇,它們要在這個眾星雲集的舞台上,捕獲更多觀眾的心,努力讓自己成為當紅明星。
CX-30雖説歸屬於緊湊型SUV,但論尺寸和價位,它都和以C-HR為代表的一眾小型SUV形成了正面競爭,今天這兩位新晉演員迎來了一場對角戲。
C- HR放在十年前,你絕對不會相信這是豐田設計出來的車。它的造型幾乎可以用“浮誇”來形容,作為一台精巧的小型SUV,它的前大燈尺寸巨大,末端延伸至輪拱上方,再加上短車頭的設計,讓它有整個前臉都是燈的感覺。
別克早在2012年就率先在國內推出了小型SUV,隨後各路廠商開始跟進。豐田步伐比較慢,C-HR姍姍來遲,畢竟TNGA架構這個大招憋得又狠又穩又沉得住氣,而這是全新架構下的第一款SUV,一亮相變驚豔全場。
在神仙打架的國內小型SUV市場裏,如大家所料的,激進的造型沒有讓C-HR成為爆款。但是,2019年,它的月均銷量是4955輛,如果算上奕澤,這個數字逼近一萬。這樣的成績,其實還不錯。
豐田是勇於自我革命的,從TNGA架構誕生的每一款車型,都不再是以往那副無驚無險的模樣,變得大膽奔放起來。
不論是凱美瑞還是雷凌,都比以往的車型更凌厲更激進,畢竟主力購車羣體的平均年齡正在下探,吸引他們最需要精緻的皮囊。而C-HR則是這種年輕化設計語言的極致體現,複雜的線條刻畫和變化多端的曲面處理,讓它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充滿了想象力,彷彿一件經過大師之手的雕塑藝術品。
CX-30,這是一位來得比C-HR更晚的晚輩,同樣是以顏值為第一優勢,但它的設計,完全是另外一種境界。
馬自達近些年來沉醉於“減法美學”的設計哲學之中,CX-30繼承了魂動2.0設計理念的所有特徵,卻無意再增添任何一絲額外的點綴。
CX-30這個家族臉會讓你一時難以把它和同品牌的其他車型區分開來,第一眼看到它你甚至會覺得這是一款推出了有一段時間的車型。太強大的家族基因,有時容易被人抱怨缺乏新鮮感。
CX-30全系標配了LED大燈光源,但只有高配車型才配備自動大燈和自適應遠近光,另外,可能是為了照顧前臉極簡的設計風格,霧燈被省略了。C-HR則相反,高配才有LED光源,卻全系標配了自動大燈和日行燈,而除了最低配之外,均配備了自適應遠近光,如此高覆蓋率得益於豐田TSS主動安全系統的全面推廣。
C-HR車身表面運用了大量的線條進行雕琢,使之具備極強的三維立體感,稜角分明,輪廓清晰。CX-30則完全傾向於“去線條化”,它的車身採用精細的塑形工藝,使面與面之間平滑過渡,從而在車漆表面製造出奇妙的“S”形迴旋光影,馬自達官方稱其為“穹影曲面”。
從側面來看,CX-30似乎要比C-HR更修長,這其實是設計風格不同造成的錯覺。
我們來對比一下兩車的尺寸數據:
可以看到C-HR的車身長度實際上比CX-30還多了10mm,只是C-HR採用了短機艙的設計,將更多長度留給了座艙,再加上C柱設計那種強烈的匯聚效果和隱藏式門把手,使得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台兩廂三門性能小鋼炮。
而CX-30則有意將A柱後移,並加大了黑色下包圍的面積佔比,同時還提高了下窗沿,並“挖”出了後三角窗,營造出扁平的轎跑範。
撞色是如今汽車設計中營造年輕化運動化效果的常用手法,C-HR的雙色車身就是其中一個典範,黑色車頂進一步強化了它超脱的設計語言。個人認為這種處理方式很討巧,視覺效果更新奇。
而CX-30則使用銀色行李架來裝點車頂,避免給人那種低配車頭頂上光禿禿的滑稽感,也讓車身造型更具整體性。至於行李架嘛,對於99%的車主來説,它真的只是一個裝飾件。
兩車在設計風格上的差異,從車頭延續到車側,並一路貫穿到車尾。CX-30車尾和側面一樣以圓滑的曲面為主,logo下方這一塊圓弧形的陰影,成為了主要視覺區。C-HR呢,豐富的線條和多處細節的雕琢,讓它顯露出千變萬化的層次錯落之美。
CX-30的雙邊雙出排氣管讓人聯想到它擁有強勁的動力,但實際上動力更強一點的C-HR,排氣管卻採用了隱藏式設計,豐田在這一點上,有些低調了。
兩車的輪轂造型都採用雙五輻設計,不同在於CX-30是簡約的對稱式,C-HR則要更張揚一點,雙色搭配的Y字造型更顯鋒芒。輪胎方面,CX-30使用的是普利司通泰然者T005A舒適胎,尺寸為215/55 R18;C-HR使用的是鄧祿普ENASAVE EC300 節能環保胎,尺寸為215/60 R17。
駕駛感受對比
六大方面見分曉
巧合的是,在國內日趨渦輪化的大潮下誕生的這兩位新生,反而沒有隨大流地採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它們都搭載了一台2.0L自然吸氣發動機。
馬自達堅持自然吸氣在於看重它連貫的動力輸出特性,能夠更好地實現人車交流,而TNGA架構下的動力系統則以超高熱效率著稱。那麼在動力上不謀而合的兩者,整車駕駛起來又有何不同?
馬自達多年來始終注重車輛的駕控品質,並以“人馬一體”自我標榜,追求駕駛時人與車的整體性。首先要指出,馬自達的這種駕駛哲學,並不在於多麼炸裂的加速性能,多麼嘹亮的排氣聲浪和多麼堅硬的底盤懸掛,其精髓在於“易控”。
因此不論是“人馬一體”理念,還是GVC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統,都是基於人的實際感受去研究的,其目的是讓車輛遷就人類的行為模式,而並非像超跑一樣,讓人去適應它的狂暴。
對於豐田而言,TNGA架構的落地堪稱一次年輕化的蜕變,樣子已經徹底不再古板,技術也有了全面革新。儘管如此,豐田還是那個豐田,它的車,要適合儘可能多的人。
因此帶有TNGA基因的全新一代凱美瑞、雷凌、卡羅拉、亞洲龍、RAV4等車型,開起來都十分平易近人,C-HR也同樣如此,達到動力、底盤、轉向、制動、隔音各個方面的均衡。
説了這麼多,兩台到底誰更好開?在深度體驗過之後,接下來我將從六個方面來對比解析一下。
1、 動力和加速
從動力數據來看,C-HR的最大馬力要比CX-30多出十餘匹,不過體現在實際加速感受中,這種差距微乎其微。兩車的0-100km/h加速實測成績也確實非常接近,CX-30為9.93秒,C-HR為10.21秒。
雖然兩車同樣採用2.0L自吸發動機,但匹配的變速箱和調校都有所不同,使得兩車的加速特性有了明顯分化。
C-HR的動力輸出柔和線性,CVT變速箱讓整個加速過程循序漸進,急加速時轉速的爬升也相對緩和,不過持續增加的車速很快就會讓你超速。
CX-30開起來同樣線性,聰明的變速箱懂得積極降擋拉高轉速,容易製造出動力爆發的感覺。然而158馬力並不能讓它產生多麼強烈的推背感,發動機的嘶吼甚至容易讓你懷疑它是否力不從心。
此外,當你在油門和剎車之間來回切換,變速箱有時會產生明顯的接合性頓挫,這是在馬自達其他搭載創馳藍天動力系統的車型上未曾出現過的。因此CX-30雖然客觀上動力不算差,但主觀感受有失水準。
2、 轉向和側傾
CX-30的轉向相比C-HR會更有質感一些,方向盤迴轉力度也稍微強一些,不過C-HR的方向盤握感要比CX-30舒適。
兩車的懸掛都沒有被調教得硬邦邦以此來抵抗側傾,C-HR的懸架很有韌勁,軋過減速帶時乾脆利落。CX-30相對偏軟一點,不過由於它配備了GVC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統,因此在快速過彎或者變道時,車身側傾明顯較小,在彎道中給人信心更足,這也是“人馬一體”操控理念的一種體現。
3、 底盤濾震
CX-30底盤採用前麥弗遜 後扭力梁非獨立懸掛,C-HR則是前麥弗遜 後雙叉臂四輪獨立懸掛。馬自達的懸掛實際上偏軟,為此在細碎顛簸路面能夠帶來很舒服的底盤濾震,這一點CX-30繼承了其他馬自達車型的優點。不過C-HR的懸架韌性更好,而當遇到大溝大坎時,對於彈跳和晃動的處理,CX-30的扭力梁顯然還是不如C-HR的四輪獨立懸掛。
4、 隔音
CX-30的隔音十分出色,對於外界噪音的隔絕比較徹底,但急加速時發動機的咆哮聲,真的有些吵鬧。C-HR急加速時同樣能夠聽到明顯的發動機聲音,顯然這個價位的車型你不能指望它完全杜絕噪音,但好在其發動機聲音還算悦耳,不至於擾人,除此之外,風噪和胎噪控制得還算比較到位。
5、視野
這個級別的SUV,通常得益於較高的坐姿和不算太大的尺寸,車內視野對於掌控車輛而言沒什麼壓力,而C-HR由於短車頭的設計,在狹窄道路中駕駛時心裏會更有底,在前後雷達和倒車影像的幫助下,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CX-30由於採用高窗沿的設計,車內視野會讓你有一種駕駛跑車的感覺,所以盲區也比較大,當你把座椅降到最低時,右後視鏡下邊緣甚至會被擋住一小部分,這或許正是馬自達刻意營造的一種運動氛圍。當然這算不上什麼缺點,如果你不習慣的話,調高座椅就是了。
6、剎車
CX-30的剎車踏板給人感覺像墊着一款硬泡沫,腳感過於緊實,而初段制動力較弱的調校也讓它在制動時,一開始會讓人發慌。但實際上,它的剎車成績很出色,從100km/h的速度剎停,只需要37.07米。
C-HR的剎車踏板比起CX-30要軟,不會讓你覺得需要使勁踩,剎車力度也非常線性,踩多少有多少,雖然實測剎車成績為38.95米不如CX-30優秀,但勝在調校更合理更人性化。
小 結
一輛車好不好開是涵蓋了多方面感受的,對於家用車而言,個別方面很突出並不代表它適合作為你的日常伴侶。綜上所述,我和其他幾位對比試駕過這兩台車的編輯都認為,C-HR要比CX-30更好開更適合日常駕駛,起碼相比CX-30,它確實挑不出什麼明顯的不足。
車內對比
風格迥異,空間相近
聊過造型設計和駕駛感受這兩個大家最關心的方面,接下來我們對比一下車內。為了避免無用信息氾濫造成篇幅冗長,這裏我們只挑重點講。更多細節高清實拍和詳細參數配置,有勞讀者移步車型庫自行鑽研。
【馬自達CX-30】【豐田C-HR】
這兩款車內飾設計風格上的差異和外觀一樣大。
CX-30簡約素雅,生怕多了一絲一毫的累贅干擾了駕駛者的注意力。官方表示這套設計的靈感來自日式傳統建築裏的“隔間”概念,主駕駛位聚合,副駕駛位開放,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減少干涉,從空調出風口的分佈可以大致領略到。馬自達的內飾設計,越來越體現其“以操控為上”的造車理念。
C-HR則完全不同,中控台的非對稱設計和它的外形一樣大膽、科幻、打破常規,這也是TNGA架構下車型在內飾設計上的特點,第一眼要吸引住你,長期接觸之後又能感受到它確實好用,而不是花裏胡哨的擺設。既有乍見之歡,又能久處不厭。
CX-30的方向盤非常簡潔,沒有太多複雜的形狀,以圓形和直線為主。儀表盤兩側的空調出風口,讓我聯想到了法拉利,這樣的佈局,確實會讓駕駛者有種被重點照顧的感覺,不過實際體驗下來,會發現它需要細心地調節風向,否則容易對着手直吹。
C-HR的方向盤藴含了更多設計師的小心思,整體樣式更加精緻,尺寸也要比CX-30小那麼一丟丟,握感也相比CX-30圓潤一些。皮質包裹的觸感很細膩,至於多功能按鍵涉及的功能,兩車也基本相同,不過C-HR的定速巡航控制設計成了小撥杆置於方向盤右後方。
兩車都沒有采用全液晶儀表盤,實際上這個配置也比較雞肋,意義不大。CX-30和C-HR都採用兩邊固定 中間彩色液晶屏的形式,CX-30的這塊顯示屏尺寸更大,顯示樣式相對靈活,C-HR的雙炮筒式的儀表盤則會更有意思。
馬自達這套悦聯繫統筆者個人非常喜歡,界面高級,邏輯簡單,置於中控台上方的8英寸屏幕向駕駛者傾斜了一定的角度,而它並不能直接用手指觸控。馬自達故意而為之,就是為了杜絕你在駕車過程中伸手去操作屏幕,因為這容易造成車輛偏航。你只能通過擋把後方的旋鈕和按鍵來控制它,這個價位的車型,少有把中控系統做得如此好用的,這個控制模塊也頗有豪華品牌的逼格。
C-HR的中控屏幕也採用懸浮式佈置,一條貫穿整個中控台和兩邊車門的飾條從將其包圍起來,其位置相比CX-30也更加靠前。它的界面同樣十分清爽,顯像清晰,一目瞭然,觸摸屏的反應沒有什麼延遲。兩車的車機都支持手機互聯,這是年輕人喜歡的配置。
體驗者身高170cm,分別坐在兩車的駕駛位調整好坐姿後,C-HR的空間表現稍顯優勢。兩車的方向盤都支持上下 前後四向調節,不論你是什麼身材,都可以獲得你最想要的坐姿。比如我個人就喜歡把座椅降到最低,方向盤拉到最出,靠背放得很躺,這樣開車是最放鬆的。不過需要説明的是,我們拍攝的C-HR沒有配備天窗,這也讓它顯得更有空間優勢。
後排的乘坐空間兩車相差也只在毫釐之間,畢竟兩車在車長和軸距上都不相伯仲。就連坐墊的長度和靠背的角度,都十分接近。不過實際乘坐感受是C-HR的座椅會相對軟一些。
我們以iPhone 11作為參照物,可以看到C-HR的後排凸起要明顯小於CX-30。C-HR雖然地板並非全平,但好在凸起的平台足夠寬大,坐在中間的乘客如果鞋號不是太大,依然可以放下雙腳。
而作為一台全系均不配備四驅系統的SUV,CX-30的地板凸起高得有些離譜,後排中間乘客因此需要叉開腿來坐,如何哪天某位女生被迫需要坐在這個位置,我希望她當天穿的不是短裙。馬自達在空間方面的表現,向來不會為乘客考慮太多,這一點並沒有因為CX-30而改變。
後備廂空間同樣不相上下,CX-30的門檻相對低那麼幾釐米,搬重物上車可以省力一點。而C-HR的後備廂開口更大,打開後尾門下沿也升得更高,如果你是高個子,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尾門磕到頭。
駕後感
一件成功的商品,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有其特別吸引人之處。有時候你買一件東西,純粹就是因為它的某一方面讓你產生了強烈的衝動,可能是性價比,也可能是設計,甚至可能僅僅因為你喜歡的人而愛屋及烏。
我們拍攝的這輛C-HR,車主是一位HR小姐姐,她説她買這輛車,是因為它好看,就這麼簡單。的確,有時當你因為某個特別之處看上了一件東西,心裏一旦認定了它,其他方面是否足夠好似乎已經沒那麼重要了,有則加分,沒有也無妨。幸運的是,C-HR剛好很均衡。
和顏控的HR小姐姐不同,我個人是忠實的馬自達粉,馬自達偏執、孤傲的品牌性格,正是令我欣賞的一點,而這也讓我對這台全新打造的CX-30有了更高的期待值。作為汽車編輯,我有幸開過馬自達在售所有車型,唯獨CX-30讓我覺得不夠完美。我承認它的樣貌和它的兄弟姐妹們一樣迷人,但對於把駕控品質視為立身之本的馬自達,CX-30開起來的感覺卻像一個半成品。
還有一點,馬自達如今比以往都更加註重豎立自己的高端形象,為了維持自己的品牌定位,即便車型銷量平淡也少有什麼優惠,而C-HR卻有購置税減半和各種優惠政策。顯然,CX-30還需要做得更好,否則它缺乏足夠的理由去説服我的錢包。(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陳燁)
車型參數配置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