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事件為何會讓尼克松的政治生涯被終結,僅僅是因為竊聽嗎
大家都知道,美國總統尼克松有個標誌性的事件叫做水門事件,那麼水門事件的性質有多嚴重?為什麼可以終結尼克松的政治生涯呢?
其實水門事件的惡劣性不止於竊聽,也在於尼克松試圖逃避調查和審判,對程序的濫用,在水門事件曝光之後,美國司法部長任命了一個人作為特別檢察官,對於這件事情進行調查,而這個檢察官,幹了一件事情,已經觸及到了尼克松基本的利益,就是他要求尼克松所有的錄音帶。
但是尼克松拒絕提供錄音帶,他説錄音帶中還有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內容,並且住主張自己享有行政豁免權,為了保護國家安全,甚至他還提了一個天才的方案,不提供錄音帶本身,而是請德高望重的參議員來聽一聽錄音。把不那麼敏感的內容記錄下來再把筆記交給檢察官。這個參議員什麼都好,長得就跟肯德基大爺似的,就是有一個小毛病,有聽力障礙,當時這個檢察官立刻被惹毛了,覺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於是在尼克松作出提議的當天,就拒絕了他的想法,並且要求尼克松立刻提交錄音帶。
而當時尼克松簡直是要瘋了,提了一個更非法的要求,那就是讓司法部長立刻炒掉這個檢察官。司法部長面臨選擇,美國司法屬於行政部門,作為司法部長他應該聽命於總統,而另一方面他已經向國會承諾,會保持中立,既不能違抗上級,又不能違背承諾,於是他直接選擇了辭職。
尼克松就只能找一個人來炒掉特別檢察官,根據法律規定,檢察官需要司法部的任命或者免職,於是他又找到了副部長,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副部長也沒別的可説,您來了那我就只能走了,於是他也辭職了。
尼克松繼續着他的神操作,他找到了司法部排第四的人,連夜將他接入白宮,任命為司法部長,讓這位新部長炒掉這個檢察官。這次終於如願以償了,一夜之間司法部兩名要員被逼辭職,特別檢察官被免職。這件事引起了輿論的一片譁然。
華盛頓郵報在報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把尼克松的行為稱之為週六夜大屠殺,而紐約時報評論文章就向民眾發出呼籲,檢驗我們是國家人治還是法治的時刻已經到了,而這個時候所引起的爭議,讓尼克松的政治印象進一步跌落,從表面上來看,尼克松向司法部提出的要求和舉動都符合法定程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個人利益訴求卻是路人皆知的,這種行為簡單的來講就是壞了規矩,濫用程序所賦予自己的權利,動搖了人們對程序的信任。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1973年11月14日,當時法院審理了被告為美國司法部的案件,法院作出判決認為特別檢察官行為存在違法這一判決,加深了當時公眾的普遍影響,尼克松為了逃避審判。一路在司法部安插自己的傀儡,進行違法行為,試圖矇混過關,徹底斷送了尼克松的政治生涯。相比起來,找一個聽力障礙的過來聽錄音都是無關緊要的小插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