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安龍小區的陳阿婆隔三差五會在美天新漁菜市場的門口大屏上點幾下。“會員抽獎,蠻簡單的。”她給記者演示,點擊大屏上“抽獎”的按鈕,就會跳出一個提示框,輸入小票後五位數字就能抽獎。“一共兩步,一學就會。”她説,最近菜場裏搞“五五購物節”活動,滿減活動很多,很多居民都會來參加互動。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菜籃子建設的總體部署,上海從4月起試點開展智慧菜場建設,用數字化賦能傳統菜場。本市目前大約有900多家標準化菜場,生活數字化轉型如何賦能菜場這個應用場景,如何以人為本,讓老百姓可感、可知、可及?一些菜市場摸索出一套經驗:用技術在消費者和商户端“做減法”,在後台精細化管理過程中“做加法”。
消弭“數字鴻溝”,要用技術“做減法”
陳阿婆在新漁東路住了十幾年,對馬路對面的菜場無比熟悉。去年7月,這裏閉關改造,4個月後面世的新菜場讓人眼前一亮。試了幾次,陳阿婆覺得“蠻好”,因為所有的數字化手段都能在“兩步內搞定”,辦張會員卡只需提供手機號碼,商品追溯只需掃一掃,“方便”是陳阿婆對這家菜場數字化後的最大感觸。
相比早餐、交通等民生場景,菜場是一個較難數字化轉型的場景,因為連接它兩端的用户羣體——買菜的老百姓、經營攤位的攤主年齡大多偏大,消弭“數字鴻溝”是智慧菜場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志君在制定數字化轉型方案之初,從消費者視角入手先提出設想:在“微笑曲線”的兩端,用技術做“減法”——能一步解決的,絕不設“下一步”,“轉型不應被簡化為硬件層面的投入升級,更應該以感受度為落腳點”。
如今,在平塘菜市場,紅外測温、攝像頭、智慧大屏“三合一”,老百姓走進來是“無感”的,但一旦體温“超標”,後台會自動預警;在新漁菜市場,攤位的電子營業執照放在PC秤的外側屏,消費記錄滾動顯示,老百姓甚至都不需要打開手機掃一掃。金鑼冷鮮肉攤位的攤主韓光傑深有感觸:“以前做一筆生意,就在紙板上劃一道槓,核對一個價格還要和總部反覆通電話,現在價格都能在PC秤裏直接設置,操作也簡單,一張單子拉出來,一天的生意金額、筆數、客單價都出來了。”
提升精細化管理,要用算力“做加法”
分佈在智慧菜場裏的PC秤是一個數字化的具象符號,前端連接着老百姓和商户,後端則連接着菜場管理系統,數據後台“跑腿”,對於管理方降本增效、提升精細化管理程度很有幫助。
數字化的顆粒度,可以精準分佈到菜場的具體運營。美天新漁菜市場經理徐清匯指着智慧大屏上的數據告訴記者,每個攤位上的PC秤以及電子價籤都是前端的“觸角”,數據匯聚、沉澱、分類、總結,可在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當天8個維度的內容,“我們還會重點追蹤消費者敏感的菜價和肉價,一旦價格下降,會用突出的箭頭符號給出提示”。
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總部的大屏上,可以看到下轄每個菜市場的實時狀態,後台的大數據實時分析預判,反饋給經營者——每個菜場的經營者都能在後台“百寶箱”裏找到“小數據”,對攤主進貨、減損、促銷提供有益參考。這套跑在後台的ERP系統,因為及時、敏感,在關鍵時刻也發揮着“保供應”的重要作用。
享受“數字紅利”,菜場還有更多延展空間
生活數字化轉型是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有力抓手。充滿煙火氣的智慧菜場,應該在最貼近民生的地方,讓每個市民都能享受“數字紅利”。
今年4月,市商務委出台《上海市關於開展智慧菜場試點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試點開展智慧菜場建設,依託數字化賦能,進一步推動標準化菜市場提質升級,促進主副食品零售渠道高質量發展。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計劃,今年4月到11月,原則上每個區至少要有一家標準化菜場參與,藉助數字化賦能,實現精細化運營、現代化管理、多元化服務的菜市場新模式。
當然,智慧菜場還有更多延展空間。如今,上海不少菜市場已經有了“數字孿生體”,消費者只需要打開京東,輸入青菜、雞蛋等關鍵詞,都能就近買到家門口標準化菜場裏的新鮮菜,“坐等”送貨上門。而在新漁菜市場,直播帶貨也在嘗試中,派祺社區直播經理李必成告訴記者,平台每天會選擇菜場的一些優質好貨,讓攤主嘗試對時令菜、菜品營養等進行直播講解,吸引更多年輕人蔘與,提升家門口“15分鐘生活圈”的數字化水平。
作者:徐晶卉
攝影:袁婧
編輯:施薇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