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中科院院士建議每人每月收呼吸税20元”的消息在網絡流傳,“上海網絡闢謠”後台也收到網友的求證要求。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查證發現,“呼吸税”的説法屬於斷章取義,源自於2008年媒體的一則“失實報道”,當時該傳言就已被闢謠。
在時隔10年的2018年,該謠言曾“死灰復燃”,再次被闢謠,而近日又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這背後是哪些人在別有用心翻炒?
蔣有緒原話沒説“呼吸税”
記者查證發現,所謂“呼吸税”來源於13年前的一條“舊聞”:
2008年11月18日,在廣州舉行的中國森林城市論壇上,中科院院士蔣有緒呼籲政府應對排放二氧化碳的企業徵收生態税,對於一般的市民,可讓他們每個月購買20塊錢的生態基金。
他表示,市民作為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排放者,應該為節能減排付出代價。
注意,根據當時的速記,蔣有緒院士的原話是:
呼籲政府對企業徵收生態税,一般市民則可購買生態基金。
這裏完全沒有出現過“呼吸税”的提法,而且面向企業的“生態税”和麪向公眾的“生態基金”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當時,該建議被部分媒體斷章取義,並冠以“呼吸税”的名稱,從而遭到質疑。但當時就有網友找到了發言原文,並進行澄清。
“中科院之聲”反覆闢謠
2018年,“建議徵收呼吸税”的説法又被部分營銷號和大V援引。
這一次,“中科院之聲”正式闢謠:
相關消息不實。此報道為2008年的“失實報道”。
蔣有緒説的是“基金”,基金不等於税收。
為了説明基金與税收的區別,“中科院之聲”進一步解釋:
2008年時,中國已經有這樣的基金:中國綠色碳基金。中國綠色碳基金是設在中國綠化基金會下的專項基金,屬於全國性公募基金。該基金的建立,為企業、團體和個人志願參加植樹造林以及森林經營保護活動,從而增加碳匯以應對氣候變化搭建了一個平台。基金先期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捐資3億元人民幣,用於開展旨在吸收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為目的的造林、森林管理以及能源林基地建設等活動。
不難發現,蔣有緒院士的提議,是在加強生態保護和設立中國綠色碳基金等背景下提出的,卻被自媒體篡改本意。
因此,2018年8月28日,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明確指出:
此次“呼吸税”是營銷號和大V的炒作,且故意刪除了原始新聞的時間。
2008年,部分媒體刻意歪曲事實。
提醒網民對於此類基於部分事實進行改編新聞的行為加以分辨。
截至發稿,“@中科院之聲”再次發聲:
“不要總想搞個大新聞,被某些人‘帶節奏’”。
營銷號和大V們不斷“帶節奏”
近期“呼吸税”謠言死灰復燃,始作俑者又是部分營銷號和大V。記者搜索網絡發現,部分大V的文案基本雷同。
例如,微博用户“香蕉沒毛病”(粉絲213萬)和“荊楚公子”(粉絲97.4萬)在12月14日和15日不約而同發表了關於“呼吸税”的言論,文案几乎一模一樣。
營銷號和大V們不斷“帶節奏”
近期“呼吸税”謠言死灰復燃,始作俑者又是部分營銷號和大V。記者搜索網絡發現,部分大V的文案基本雷同。
例如,微博用户“香蕉沒毛病”(粉絲213萬)和“荊楚公子”(粉絲97.4萬)在12月14日和15日不約而同發表了關於“呼吸税”的言論,文案几乎一模一樣。
此外,“巴菲特SMS”(粉絲17.1萬)等粉絲量稍少的微博用户也在跟風轉發“呼吸税”。
一個積極現象是,截至發稿,部分鼓吹“呼吸税”的大V已被網友投訴,微博已將相關言論判定為“不實信息”。不過,在微信等其他社交平台上,相關言論依舊在流傳。
上海網絡闢謠已就上述謠言信息向相關社交平台舉報。
同時提醒網友:網絡大V並不可信。
若發現不實信息、人身攻擊、誹謗污衊或其他違法違規的言論,請積極向平台或網警舉報。
來源:中科院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