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法護一江清水 共促生態文明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綜合

□ 普法·特稿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國鋒

□ 通訊員 吉宏莉

“我原先是漁民,退漁上岸後,成為一名長江沿岸垃圾清潔員兼護漁隊員。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長江保護法實施後,我們要更加遵守法律規定,不能往江面隨意扔垃圾,不要隨意採砂、隨意捕撈,共同保護好母親河。”3月1日,在長航公安南通分局警備碼頭,護江普法志願者費長中在長江保護法集中宣傳啓動儀式上,發出這樣的倡議。

江蘇南通地處長江入海口,擁有166公里長江干流岸線。中央就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方針後,南通市積極響應中央決策,構建了長江大保護普法依法治理體系,以“使命必達”的責任感築牢長江大保護法治根基,努力跑好長江大保護的“最後一棒”。

其中近期舉辦的系列活動包括髮布長江保護普法動漫形象江小豚、發佈長江大保護典型案例、向長江保護普法志願者授旗等,將長江保護法的集中宣傳引向高潮……

打好法治宣傳“主動仗”

結合具體案例將長江大保護的法律道理講深講透,將執法司法過程變為普法釋法過程,已經成為深化長江保護普法的常規動作。

“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孫某、吉某夫婦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長江水域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撈水產品500公斤以上,情節嚴重,其行為均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兩被告人採取增殖放流修復生態環境,退出違法所得可酌情從輕處罰……”如皋市人民法院長江流域環境資源第二法庭公開巡迴審理兩起非法捕撈案件,近期在海門區三廠鎮青龍港村村委會舉行的涉漁集中巡迴審判首日當庭作出一審判決。

當天的巡迴審判邀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三廠街道機關代表、當地餐飲經營業主代表、村民及漁民代表等近200人旁聽了整個庭審,現場感受破壞長江違法行為將面臨的法律後果,大家都有了更真切的體會。

自南通市啓動“十年禁漁——非法捕撈案件沿江巡迴審判”活動以來,通過充分發揮典型案例教育引導作用,精心挑選沿江村居、碼頭、農貿市場等場所,以沿江羣眾為主體,製作宣傳海報、進行庭審普法、強化以案釋法,做到每日一報、每案必宣、全程報道,有效擴大了“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

2019年,南通市委依治辦、市法宣辦、長航公安等12個部門聯合出台《關於加強普法依法治理服務保障長江大保護的實施意見》,明確長江大保護職能部門壓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加強橫向聯動、縱向銜接,創新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普法工作,為長江大保護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這一《意見》的出台實施,搭配“硬核”推進的“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讓長江大保護的普法圈更廣、向心力更強。

長江保護法2021年3月實施前夕,南通市人大常委會、市委依治辦、市法宣辦、市法學會相繼牽頭舉辦不同層次的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座談會,法院、檢察院、公安等10餘家部門聚心聚力聚智,共商打好新時代長江大保護整體戰、主動戰的具體思路和舉措。

南通市公安局、市司法局、長航公安南通分局迅速結成普法聯動合作“朋友圈”,先後赴海奧船舶基地、2號錨地等船民集中區域發放宣傳資料,宣講長江保護典型案例;組織非法採砂社區矯正對象進行現身説法,邀請沿江退捕漁民、江上船民、餐飲業負責人、水產品經營業主等參加。線上線下、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立體式”普法的涓涓細流,正給予着長江更立體更周全更深入的法治保護。

奏響法治文化“創意曲”

南通濱江環境發生“滄桑鉅變”因何而來?很多生動故事詮釋了其中秘密。

總建築面積9926平方米的南通環境教育館坐落於毗鄰長江的中央創新區環保公園內,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環境教育館。“環保公園內空氣清新,有空還能到環境教育館裏走走看看,學習環保知識。”家住中南世紀城的施先生經常帶着家人到環保公園內散步。

走進館內發現,這裏充分運用圖文並茂的實物標本、藝術場景、多媒體等手法,讓參觀者不知不覺地融入生態文化氛圍中。市民節假日徜徉於環保公園內,地球村廣場、風能小廣場、生態橋等場景,處處傳遞着環保理念,成為公眾日常學習法律、休閒旅遊的好去處,至今遊覽量達83萬餘人次。

在如皋市長江鎮建設的該市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聯動中心,內設的長江大保護法治教育館法治氣息濃厚,展陳設置着全球生態環境情況、長江大保護刑事打擊、公益訴訟和生態修復典型案例,企業環境評價、保護長江互動承諾等8大板塊內容,滾動播放着守護長江宣傳片,將生硬的法治道理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展現在羣眾面前,有效提升了長江保護法治文化的供需對接度、精準供給度。

讓長江文化散發出濃郁法治韻味,打造高顏值的長江法治文化精品帶,南通近年來抓住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契機,在沿江生態綠道、風光帶中建教育基地、歷史遺存與名人名址中融入法治元素……一批與城鄉環境相協調、與自然生態相融合的長江沿線法治文化陣地不斷湧現,以線連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南通沿江法治文化珍珠項鍊流光溢彩。

“環境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南通市司法局副局長周昌元介紹説,將法治宣傳融入特定環境,實施隨處可見、隨手可觸的法治情境教育,更容易讓市民在愉悦的參觀、休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增強環保意識、法治意識。

3月1日起,南通市萬達廣場、文峯城市廣場、圓融廣場等商業中心、便民服務中心、銀行、學校等場所的共約1萬餘部户內外顯示屏,滾動播放着長江保護宣傳標語、原創法治動漫《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微視頻《母親河》等內容,形成萬屏聯動宣傳態勢,共同唱響新時代長江大保護的南通之歌。

融入基層治理“同心圓”

“老李,生產中的垃圾必須按照程序處理好,可不能馬虎呀!”南通中遠海運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環境監督部經理兼沿江企業網格員張海峯在開會時強調。據瞭解,為推動沿江企業環境保護風險防範從“事後救濟”向“事前預防”轉變,南通市啓動重點排污單位環保總監管理模式,由環保總監定期督促任職單位貫徹執行環保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與此同時,將網格員和河湖長培養成“法律明白人”,發揮“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優勢,把環境監管、長江保護工作向下延伸,發動網格員和河湖長主動參與網格內生活污水處理、畜禽糞污治理、河道垃圾清理等工作,主動開展船舶公司、港口、碼頭和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的環境保護法治宣講,主動加強長江流域環境保護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做細做密做實基礎單元的長江保護工作,7萬餘名網格員逐步成為羣眾心目中的“護江使者”。

結合法治鄉村建設,南通市還充分發揮鄉村振興示範村、治理有效類先進村創建以及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的“槓桿效應”,以村居環境整治、化肥農藥減量、垃圾傾倒分類等為重點,將長江保護要求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引導羣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辛勤澆灌着“法護一江清水、共促生態文明”理念在羣眾內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如今,南通市將長江大保護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有機融合,大力弘揚志願服務精神,“民間河長”“五老人員”“中國好人”“江海普法名嘴”等社會力量紛紛加入長江環境監督“大本營”,參與環保宣傳,開展環境維權,監督環境違法行為。發揮“鄉風文明積分制”激勵作用,制定保護長江的正向和負向行為清單,通過月度評議積分推動遵紀守法、綠色文明成為沿江羣眾的“日常標配”。

將長江保護要求融進社區網格、融進美麗鄉村建設、融入法治鄉村創建、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正成為南通長江保護普法工作的一大特點。

“用好基層前沿基礎治理力量,擴大了普法隊伍。”南通市司法局局長朱志強説,“將法治意識、綠色發展理念根植於羣眾日常生活,讓普法得以‘開花結果’,有利於增強全社會保護長江的責任感和主動性,切實站好保護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南通崗哨。”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