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城市“流量池”!開街近一年,五馬街區帶來了這些驚喜…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去年10月公園路開街後,持續貫穿的改造提升工程逐步妝點老街,帶給市民不斷驚喜。據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透露,隨着紗帽河水文系統、五馬集市等新景點的入駐,五馬步行街日均客流量已突破8萬人次,“沉浸式”紅色遊線接待參觀200餘批次。亮眼數據的背後,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如何強勢歸來?

古城風貌再現 老街如“故” 

幽深的譙樓、佈滿蒼苔的青磚路、温州試院舊址、王木亭、雁池、四顧橋、乘涼橋以及散佈於街區各處的中式古建築……放眼望去,五馬歷史街區充盈着説不出的老温州韻味。

以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為原則,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將禪街、五馬街、公園路連為一體,並以慢行的形式,打造成歷史街區的主動脈。據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介紹,目前五馬主街建築立面已基本完成,共計修繕180間,危舊房加固維修50間,最大限度保留“老温州”的原汁原味。

文化作為歷史的載體,其建設工作在五馬歷史街區也舉足輕重。鶴亭、謝客巖等環積穀山八大文化景觀紛紛亮相,摩崖題刻文化提升圓滿收尾,古城牆遺址修復……一處處文化地標,在五馬歷史街區再度“復活”。同時,鹿城還持續打響“南戲故里”“東山講堂”“温州三十六坊”文化品牌,推出60台南戲演出活動,其中《古樓四方聽南戲》實景劇成功獲評2020浙江最受歡迎原創演藝節目,邀請沈克成、戴宏海、柯綠娃、池浚等學者舉辦“東山講壇”6期,社會反響良好。

年輕業態席捲 老街煥“新” 

一串串改造提升工程,為五馬歷史街區帶來的,不僅僅是其古樸風貌的再現,更是帶來了驚人的客流量——據有關部門統計,五馬步行街日均客流量高達8萬人次,其中年輕羣體佔比相當可觀。

每到傍晚時分,新入駐的五馬集市便排起了長隊。作為温州新晉的網紅店鋪,五馬集市在四層空間裏呈現出上世紀90年代復古懷舊風老式街景,老温州的色彩濃烈,吸引大量市民前來打卡。據該店負責人介紹,開業30天左右,來店人數便已突破3萬人次。

不僅僅是五馬集市,在公園路,年輕而富有活力的新業態如同雨後春筍般萌出,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公園路商户平均年齡為33歲,呈年輕化趨勢。其中文化體驗類業態佔比從原先的5%提升到瞭如今的21%,甌説、謙謙閣、藍登崇賢館等13家非遺及文化體驗類業態入駐,大大提升了街區的文化氛圍。

街頭藝術多樣 老街有“情”

開街近一年,五馬歷史文化街區的熱度不減反增,對於一條商業街來説,頗為少見。然而不少土生土長的温州人卻絲毫不覺得奇怪,“以前温州人説的‘逛街’,十有八九就是逛五馬街,再遠一點就是五馬街周邊的背街小巷,這條街在温州人心裏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市民徐先生表示。

正因這份濃濃的鄉土之情,新五馬步行街有着與其他商業街截然不同的氣質——受這種氣質的吸引,市民往往自發聚集於此進行街頭表演。在五馬歷史文化街區“南曲清音”附近,總能看到一羣“戲痴”,在京胡的伴奏下,輪番開腔。據瞭解,這羣“戲痴”均為周邊熱愛京劇的住户,閒暇時便聚到公園路交流切磋,為公園路增添一分戲韻。

除京劇表演之外,公園路也備受網紅主播、街頭藝術家的青睞,文藝表演已融入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城市文化旅遊的一張金名片。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為滿足不同人羣對音樂的喜好,街區還特意在三個地方安排了不同的文藝演出。在五馬廣場上,每晚都有網紅主播演唱,如“SY”“自由巴士”“36.5度”等樂隊;王木亭景點則以民族藝術為主,儒英坊景點則是以西洋樂器為主。

為滿足市民、遊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歷史文化街區還先後邀請曲藝專家學者舉辦講座,為市民及遊客提供近距離學習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