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水滸故里:當年校園瞌睡蟲,如今披星戴月下基層!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綜合

主播君的話

在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紮根農村、服務農村,實現鄉村振興與鄆城鄉村人才的“雙向奔赴”,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在鄆城縣

為了更好開展基層工作

他們已經習得了一口流利的鄆城話

從在校園時的“瞌睡蟲”

變身為可以披星戴月去處理工作的基層一員

將在校園裏學習到的專業

已經轉化為能夠推動村民羣眾致富的一項產業

他們來自天南海北不同的大學、不同的專業

但此時,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選調生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破殼”而出

擺脱懵懂稚氣,在基層真正成長

 背景

 近來,瀏覽了鄆城縣這三年選調生的基本資料,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三年來,每一年走進鄆城基層的選調生“萌新”均是山東籍貫,研究生學歷的佔比達到了20%,他們“學成不忘故里,熱血還報桑梓”,雖生逢盛世,但依然選擇紮根基層一線接受淬鍊,為家鄉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就讓我們走進鄆城選調生羣體,按下屬於他們故事的播放鍵。

1,從學、思、行中實現成長的”破殼”新生

 對於一名選調生而言,“學”不再是隻學習書本上的有字之書,還要學習基層生活中的“無字之書”。

 陳端是2020年鄆城縣招錄的一名選調生,初到鄆城縣唐塔街道西代莊擔任村主任助理時,面對“新鮮味”十足的基層工作毫不怯場,“因為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挺有信心的,業務知識不會的,我可以多“啃”書本”;做羣眾工作缺乏經驗,我就多看、多聽村裏幹部怎麼幹;遇到困難,就去向有經驗的領導、同事請教怎樣處理。”陳端如是説。

 通過兩年的學習,如今的陳端已經成長為一個“小前輩”,熟練掌握PPT製作、文件撰寫等辦公室辦公技能,同時,也逐漸從村裏大爺大媽口中略顯生分的“那個妮”,變成了熟稔的“俺小陳兒”,從“城裏來的大學生”變成了時時穿梭在田間地頭、工業園區的村裏人,與羣眾打成一片,協助西代莊村幹部開展好村內各項工作。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陳端每每忙完自己手頭的工作時,經常會去思考自己所聞所見的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如何應用在西代莊的發展上。在工作中,讓思考與踐行並驅,摒棄空想、敢想敢幹,做出了新成績,展現出新作為。西代莊依靠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發展農村電商是前些年走出的一條致富道路,但是近幾年一些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問題逐漸浮現,如:品牌化程度低、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等,“如何解決西代莊發展瓶頸,曾一度是我思考的問題,”陳端向筆者講述,在通過半年多的深入瞭解後,她分別以“西代莊電商發展的現狀”、“關於西代莊中、高學歷人才電商行業參與率的調查”、“農村電商分散經營户與集成化發展模式的對比”幾個區域為抓手,結合如杭州、義烏等地電商發展先進經驗做法,制定出了一套適於西代莊當前電商發展的方案:孵化本土化電商人才、細化開展行業培訓課程、零星物流點匯塊集成化發展等,此方案的實施為西代莊村莊更好振興發展提供了動力“燃油”。如今的西代莊,“中國淘寶村”的牌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村民羣眾過上了足不出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養家的美好生活。

 在鄆城縣,像陳端這樣的選調生還有很多,他們或不是鄆城人,為了更好開展基層工作,已經習得了一口流利的鄆城話;或從在校園時的“瞌睡蟲”,已經變身為可以披星戴月去處理工作的基層一員;或是將在校園裏學習到的專業,已經轉化為能夠推動村民羣眾致富的一項產業。他們多數來自鄆城縣外,來自天南海北不同的大學、學習不同的專業,但此時,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選調生,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夢想——“破殼”而出,擺脱懵懂稚氣,在基層真正成長。

 2,有擔子就挑,無論輕重

 王瑩是鄆城縣2016年的選調生,當回憶起入職以來自己投入的各項工作,讓她感悟最深的就是前幾年的脱貧攻堅,從2017年正式到鄆城縣郭屯鎮分管扶貧工作,她用了4年的時間,從不諳扶貧知識的“小白”到熟知扶貧政策的專家,從初出茅廬的陌生到在開展各項扶貧工作的老練,在從事1400多個日日夜夜的扶貧工作中,她一直心繫貧困羣眾,積極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

 2018年在走訪文莊村的貧困户楊建民時她瞭解到楊建民因股骨頭壞死走路艱難,但由於擔心高昂的醫療費用,讓楊建民在動手術醫治的解決方法上望而卻步,在瞭解這一情況後,王瑩同志又多次到訪楊建民家,詳細解釋關於貧困户的醫療報銷優惠政策,開導他、鼓勵他入院接受股骨頭移植手術,並積極與縣鄉醫院聯繫,尋找治療此種疾病的專家,幫助楊建民順利接受了手術。從事扶貧工作的這幾年,鎮上1126户貧困户的情況她都瞭然於胸,哪些是因病致貧?哪些家裏缺少勞動力?哪些家裏有正在上學的孩子、上的哪個學段······你報上一個户主的名字,這個家庭的情況她都能大致給你講出來;不僅僅是這些,扶貧檔案的歸檔整理、扶貧項目的招引、落地及後續發展,她也是經常自己熬夜加班、全程參與。“組織讓我來接手這項工作,是對我的信任與培養,無論多重的擔子,我都會挑起來。”脱貧攻堅結束後,王瑩又繼續負責接下來的鄉村振興工作,回望來時路,面向未來行,王瑩與鄉村發展共同成長。

 3,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

李圓是2013年省委組織部選調生,現任鄆城縣武安鎮黨委副書記。參加工作以來,李圓先後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辦公室科員、鄉鎮副鎮長、宣委等職務,在基層近十年的成長磨鍊中,她逐漸成長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走進田地排查防火,又能在辦公室做好文字工作;在開展工作中,既能對上彙報及時,又能與村民羣眾相談甚歡;做得好宣講,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用接地氣、“冒熱氣”的鄉言鄉語講給羣眾聽,也耐得住寂寞,在鄉鎮基層無悔付出自己的最美年華。

 作為鄆城縣選調生中的一員,她的成長足跡與縣內大部分的選調生基本一致,像2013年選調生梁爾非、展湖濱、2016年選調生孫如蘭、2019年選調生高誌慶······他們大都像李圓一樣,經歷了種種身份的轉變,從學校入基層,從基層“萌新小白”到工作中“十八般武藝”傍身,選調生作為青年羣體中優秀的佼佼者,他們進入工作崗位之後,學得快、勁頭足,並且充分發揮出了“哪裏需要到哪裏”的螺絲釘精神,在組織的關心培養下,從“一棵棵好苗”逐漸成長為“繁茂枝葉的大樹”。

4,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為成長潤色

 肖漢是鄆城縣2020年的選調生,對於2020年來説,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節奏,但這一年,卻沒有打亂他成長的腳步。1998年出生的肖漢到達崗位之後,以一名“95後”的擔當,馬不停蹄地投身到這場守護羣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戰役”之中。

 “你好,我是鄆州街道疫情指揮部工作人員,請問您最近去過中高風險地區嗎?健康碼是什麼顏色?48小時核酸做過嗎……”這是疫情剛開始,凌晨一、二點肖漢在打流調電話的內容,他與其他同事一起,在深夜時分,認真、耐心、細緻的跟電話那頭的村民羣眾進行着溝通,他們留不下姓名,只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防疫志願者。他不住在後葛營村,但是村裏的凌晨、黑夜他都見過;他不是醫務工作者,但是卻一直協助醫護人員為全村800餘名村民做核酸檢測,轉運了幾千個試管;他不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但是已經打了成百上千的流調電話,他常説:“作為一名選調生,要當好基石,學好本領,在最需要的地方奉獻出自己的力量。”與他在行動上不謀而和的還有鄆城張營街道的選調生肖穎,同為2020年選調生的她,也是在到崗之初,就毅然決然地投入到當時最缺人手的防疫工作崗位上,工作雖然苦和累,但也有感到幸福的時刻。“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上10點多,大家還在防疫執勤點上忙着核酸檢測工作,有一位大娘給執勤點送來了一鍋自己做的手擀麪,當時看着大娘遞來的熱氣騰騰的麪條,在繚繞的熱氣中,彷彿一切疲累都被撫平了。”肖穎笑着回憶。像肖漢和肖穎這樣的基層工作者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不計得失、奮戰在一線,確保隨叫隨到、隨時投入戰鬥。

 據瞭解,鄆城縣近三年的選調生們90%都參與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是基層羣眾服務員,他們是防疫政策宣傳員,他們也是疫情防控戰鬥員,他們在進入到選調生隊列之後,將“小我”融入到為民服務的“大我”之中,不圖揚名,默默付出,只要組織需要,永遠爭做“排頭兵”,衝在最前線。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本色,讓“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精神成為自己秀美人生的底色。

5,用“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為成長引航

高浩軒是2011年省委組織部選調生,2011年畢業時,面對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到機關工作的機會,選擇了去條件艱苦的鄉鎮“墩苗”。十餘年的時間,他始終紮根基層一線,履職盡責,在鎮黨政辦、團委等多個崗位上經歷歷練。“恪守初心 敢於擔當”這是大傢伙們對於高浩軒的評價,初到基層,他腳踏實地,紮實肯幹,主動擔當作為,認真向工作在基層一線的同事、村幹部學習,對於自己負責的工作,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他常説的一句口頭禪是“自己的事情不推給別人,今天的事情不推到明天。”他抓黨建、促脱貧、戰疫情,在自身歷經的各個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圍繞鄉村振興抓黨建,以黨建促振興,取得較好成效,2019年被授予“菏澤市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在疫情防控中,作為全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他始終做到靠前指揮、周密部署,牽頭進村入户開展“地毯式”摸排,疫情形勢嚴峻時,更是以身作則,二十四小時待命,有時候一週都回不了一趟家,嚴抓緊靠,對待每一項工作絕不鬆懈。

 十餘年來,高浩軒始終懷揣着紮根基層的初心使命,幹事擔事,練就了一副“鐵肩膀”,用擔當為自己和後來者的前行引航。

— End —

轉載請註明來源

共青團新聞聯播(ID:gqviewpoint)

來源 | 中共鄆城縣委組織部

編輯|王璐璐  統籌|陳鳳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