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讓人大出風頭的4個奇知識 公雞打鳴原因竟是這樣

  1.雞和恐龍有親緣關係

  我們平常見到的雞,祖先是原雞。達爾文(1868年《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認為世界上的家雞都起源於印度大峽谷中的原雞,但是100多年後中國的研究表明,中國家雞有自己的起源地。在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遺址發現了家雞存在的證據,也就是説,最晚在3300年前,中國已經有了家雞。

  這裏説的原雞是指紅原雞(同為原雞屬的還有灰原雞、藍喉原雞、綠原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我國只有西南部和海南島有紅原雞。紅原雞長得和家雞差不多,

  主要是叫聲不一樣,因為聽起來像“茶花兩朵”,所以當地人也叫它“茶花雞”。壹讀君在網上找到了紅原雞的叫聲,

  是不是聽起來跟普通話的“茶花兩朵”有點距離?是不是和當地方言會比較接近呢?會講雲南話、廣西話、海南話的壹堆飯,快來留言留音!

  再往前推,原雞的祖先是什麼呢?似乎是恐龍。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科學家通過實驗,讓雞的胚胎長出了“恐龍嘴”結構。

  被控制發育的雞的胚胎、恐龍嘴的雞胚胎、鱷魚胚胎

  2.公雞打鳴,並不是為了叫你起牀,而是在説我是一隻有身份有地位的雞

  研究人員讓公雞單獨居住,結果它們——不打鳴了,也就是説它們打鳴是叫給別人,噢不對,叫給別的雞聽的。

  一位研究人員發現,公雞打鳴與體內雄激素水平密切相關,雄激素水平高的公雞,叫聲更低沉響亮,體型更健壯。這説明一隻公雞打鳴的好壞,體現了自己戰鬥力的高低。


  當研究人員把多隻公雞放在一起養的時候,有趣的事情出現了:每天總是地位最高的公雞叫第一聲,然後是老二叫第二聲,再然後呢?你猜得沒錯,是老三叫第三聲,之後是老四老五……按着地位排序一個個來。當研究人員把雞羣裏的老大挪走後,每天的第一聲雞鳴就由老二來負責了。也就是説,老二其實也想打鳴,但老大沒打鳴,它不敢打,只有等老大叫了它才敢叫。它們的地位是打架打出來的,這也説明了公雞打鳴其實是秀肌肉。

  3.有的雞蛋沒有爸爸

  沒有公雞,母雞還會下蛋嗎?和人類不一樣,沒有異性,母雞照樣下蛋。不過這種蛋是未受精的蛋,只攜帶母雞的基因,不能孵出小雞。因為養雞場裏一般只有母雞沒有公雞,所以超市裏賣的雞蛋基本都是這種,我們吃的也都是這種蛋。村裏自家養的就不一樣了,農户一般會將公雞和母雞混着養,所以大多是受精蛋。

  受精的蛋和未受精的蛋,在營養上有什麼區別嗎?基本沒有,雞蛋的營養都是母雞提供的,公雞隻是提供了精子,它才不操心孵化寶寶時需要多少營養。

  未受精的蛋生下了也不能產生後代,母雞這不是白白浪費營養嗎?這種對自己明顯不利的遺傳性狀,怎麼會一直保留到現在呢?

  有一種觀點是這樣解釋的:這個性狀確實有害,但害處不夠大,沒有危及生命,所以沒有被自然選擇淘汰,一直保留了下來。

  幸好這個性狀沒有被淘汰,要不然養雞場既養母雞又養公雞,成本高了,雞蛋是不是會比現在貴?

  4.母雞下蛋後叫喚,可能是為了……

  咯咯噠,咯咯噠……我們都知道這是母雞下蛋後的叫聲,可是母雞下蛋後為什麼會叫呢?1988年,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猜測:母雞下蛋後咯咯噠,是叫給公雞聽的,“看我看我,我多能生孩兒!”這樣有利於吸引強壯的公雞做配偶。這個想法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

  為了檢驗這個想法,2000年有兩位動物學家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來研究——為了這個想法研究6個月,看來壹讀君不具備做科學家的潛質吶。他們觀察了一羣放養的爪哇雞,10只公雞14只母雞,每天近距離觀察12個小時。

  下面是研究結果,請扶好您的眼鏡再閲讀下文:首先,並不是所有的母雞下了蛋都叫,14只母雞有10只下蛋後從來不叫,這個比例是71%;其次,母雞下蛋後叫或都不叫,在此後一兩小時內的交配概率並沒有差別;最重要的是,下蛋後咯咯噠並不能吸引公雞更多的注意,公雞也不會為了爭奪而打架。

  甚至當公雞試圖與咯咯噠的母雞交配時,可能會遭到母雞的主動拒絕(兩位動物學家觀察到了20次)!他們還注意到,母雞下蛋和咯咯噠的時段,大概每769分鐘一次交配,遠低於其他時段的164分鐘1次。由此他們推斷:母雞下蛋後咯咯噠,其實是拒絕性騷擾的信號,“剛生了孩子,別碰我!別碰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30 字。

轉載請註明: 雞年讓人大出風頭的4個奇知識 公雞打鳴原因竟是這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