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文/馬進彪

  近日,齊齊哈爾一名女副校長,在課堂上與學生對罵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副校長多次爆粗口“×你媽”,男生也不甘示弱,爆粗口回罵。

  9

  月

  15

  日上午,在教學樓二樓維持課間走廊秩序時,糾正四年三班學生於某某在走廊大聲喧譁行為,隨後發生語言衝突,並導致激烈對罵。事發後,當地教育局介入調查,工作人員稱該女副校長已被免職,並從學校調離。知情網友説“副校長從來到二中這些年來一直都一步一個腳印,人品正直,這是公認的,就是因為這樣負責任的教師,敢管別人不敢管的事,才會讓二中在歪風邪氣中不受影響”。(中國新聞網

  9

  月

  24

  日)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老師不敢批評學生,這是一種現實的職業恐懼症,但病根在家長上,也在校領導身上。一些家長就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只要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就認為是老師“不講教育方法”,而作為家長來説,這就是拿到了一個對老師最致命的攻擊點,然後就會去找校長鬧,而校長為了息事寧人,在現實語境下,也不得不嚴厲指責當事老師。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然而,這樣的息事寧人並不是好事,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這樣的息事寧人,對家長來説,心理會很舒服,但對於老師來説,心裏則會非常委屈,因為這是自己在履行教師職責時受到了曲解,並且是受到了校長和家長的雙重曲解。而長此以住,老師們就會處在某種恐懼的陰影之中,一是怕家長責難,二是怕校領導不予支持,最而終的結果,就會是使老師們產生“惹不起躲得起”的“明哲保身”之策,那就是對學生的錯誤視而不見。

  客觀地説,在一些地方確實發生過老師過分批評學生或體罰學生的事件。這雖然是極少數的個別情況,但現在是個網絡社會,任何事都可能得到瞬時放大。而對於這類敏感事件,又總會得到網上輿論的大肆炒作,這使得正常就事論事的氛圍和批評角度,變成了對老師所有方面的攻擊,也使得個別老師的問題,變成了所有老師的共性問題。

  這樣以點帶面的無限擴大化,使老師們在批評學生時失去了應有的底氣,甚至失去了教師的基本尊嚴。因而老師們對學生,只能像哄孩子那樣,將自己當成保姆,一點都不敢批評學生,誰批評了學生,就會受到家長和校領導的指責,當然還可能會成為網上輿論攻擊的目標。教師將自己當成保姆,是一種“明哲保身”之策,但這已經完全失去了教師職業的教育功能,而對社會來説,則是失去了健康的教育氛圍。

  因此,對於個別老師對學生批評過度和體罰學生的事件,校方應當給予嚴肅處理,但是,校領導更應當條分縷析,是老師的問題一律嚴懲不貸,同時,對學生的錯誤也必須明確指出。而對於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長,或提出無理要求的家長,校方領導更應當提出嚴正抗議,不能為了息事寧人就將老師批得一無是處,而無限度地將就家長一方。只有把事情分清了,對老師的批評才會產生正向意義,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網上輿論的公平公正氛圍,否則,老師們永遠都不會走出“明哲保身”的殼子,而受損失是當然會是所有的學生。

  而作為一些家長來説,更應當明白,學校就是教育學生的地方,而教育學生則無法離開時時刻刻的批評。從很大程度上説,批評就是整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批評的教育,根本不可能存在。而如果既想讓孩子接受教育,又不想讓孩子受到批評,這是永遠無都無法抵達的幻想,這樣的家長,也需要給自己來一堂自我教育課。

  “老師不敢批評學生”,這是不正常的社會現象。但要改變這種現象,僅僅從老師方面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老師不敢批評學生”這樣的結果,是社會綜合層面的產物,其中包既含着校領導的息事寧人和不分青紅皂白,也包含着一些家長的不明事理和蠻橫無理,當然還包含着網絡輿論的推波助瀾和隨意炒作。

  所以,要想讓老師們從“明哲保身”的殼子裏走出來,正常履行教育職責,校長及校領導們就應當在眾説紛紜中站穩腳跟挺在前面,給老師們以最有力的支撐;而一些家長們,也應當理解老師們的職責所在,不能將正常的批評看成孩子的委屈;而社會網絡輿論方面,也應當秉承社會核價值觀,創造出公平公正的客觀評價氛圍。只有將這些層面結合在一起,才能使老師們體現出完整的社會職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壤駟惠”:這個支持,現在有些孩子也太不象話不管不行。其實我對有些老師的做法是有成見的,但是對事不對人這個是事我支持老師。該管的就得要管不能怕家長不樂意就不管。我覺得老師管孩子是好事。

  網友“U170336497”:身為教育局長,不為老師撐腰,就不能稱其為好局長

  網友“U174709093”:悲哀!

  網友“傲氣中華”:負責任的老師才會批評學生,當一個學校不去糾正或是不敢糾正學生錯誤的時候,各位家長就等着到監獄去會見孩子吧。

  網友“slayerxf”:孩子不像話,其實就是家長不像話,像話的家長能教出不像話的孩子嗎,可以看出孩子在學校裏不像話,就反應你家長是怎樣的家長,這都是必然的

  網友“U61891976”:這老師説了一句我副校長不當了也不能慣着你,這得多生氣才能説出這樣的話,難以想象學生做了什麼

  網友“段幹露”:我認為有些無家教的孩子,全指望學校老師教育管理了,女副校長不能免職或調走,對罵的學生應該開除學藉,我非常尊敢嚴力的老師,不致慘的輕體罰是必要的。

  網友“139******72”:老師的錯就是太負責任,如果學校把老師開除,是不是就是承認學生的做法就是對的,我不能理解這樣的處理結果……

  網友“U26389019”:老師,你不要管他,讓他無法無天,讓他飛揚跋扈,可能他有一個讓他目空一切的家教,總有一天他會自食其果的。

  網友“U109813355”:老師要培養一個好學生很難,費時費力;老師要廢掉一個學生很容易,視而不見。老師是個良心活。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0歲閃亮登場,10歲茁壯成長,

  20歲為情彷徨,30歲拼命打闖,

  40歲基本定向,50歲回頭望望,

  60歲告老還鄉,70歲搓搓麻將,

  80歲曬曬太陽,90歲躺在牀上,

  100歲掛在牆上……

  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究竟怎樣活着?

  我們可以窮盡所有的未知嗎?

  也許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教授的這篇演講能給你答案。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施一公教授

  我們先看看人從哪而來?

  人的整個出生過程是這樣的:一個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遊逛,尋找一個入口,找到合適位點以後,會分泌一些酶,然後鑽進去。

  卵子很聰明,一般不會讓第二個精子再有機會,所以一有精子進來,馬上把入口封死。

  精子進來後就被降解,然後精子的細胞核和卵子的細胞核結合,形成雙倍體,受精卵開始發育,逐漸分裂為2個細胞、再分裂為4個細胞、8個細胞、16個細胞,此時受精卵還在子宮外面遊逛,還沒有着牀。繼續分裂下去,形成64個細胞、128個細胞,這時它快要找到着牀地點了。着牀之後,繼續發育。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你們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短短四個禮拜,胎兒開始有心跳。慢慢地,神經管形成了,脊椎形成了,四肢開始發育,通過細胞凋亡,開始形成手指頭。到四五個月的時候,胎兒開始在母親肚子裏踢騰。

  出生之前,胎兒的大腦發育非常快,各種神經突觸迅速形成。然而不要忘了,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來自於一個受精卵。

  生命開始之後,生命的歷程很漫長,這裏面有很多苦惱。

  我記得我看過一首打油詩是這樣説的:0歲閃亮登場,10歲茁壯成長,20歲為情彷徨,30歲拼命打闖,40歲基本定向,50歲回頭望望,60歲告老還鄉,70歲搓搓麻將,80歲曬曬太陽,90歲躺在牀上,100歲掛在牆上。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科學如何應對生命挑戰

  我們生命的歷程飽受挑戰,有很多來自於疾病,其中三類疾病和人類有很大關係。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殺手,僅在中國每年就有303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32%。

  第二種疾病也很可怕,就是癌症,我們身邊的人常常被癌症奪去生命,中國每年有265萬人死於癌症,佔28%。

  第三類疾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對人的困擾很大,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就是神經退行性疾病,有多位世界名人都曾受這類疾病的折磨。此外還有34%的人死於其他原因,其中大部分是傳染病,一小部分是交通事故和意外傷害。

  我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如何運用科學去接受生命的挑戰。

  在古代,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比如説當代的屠呦呦為找到治療瘧疾的方法,就是看了古典藥學得到靈感,導致了青蒿素的發現。後來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已經是用科學的方法論來探索。1985年以後,由於戈爾茨坦和布朗發現了低密度脂肪顆粒的受體(LDL受體),開啓了真正的征服心血管疾病的歷程。人類始終用科學在應對挑戰,從簡單的摸索和經驗積累,到最後通過基礎研究驅使藥物的發現。我有三個例子在此分享。

  第一個例子就是心血管疾病。

  研究發現,導致心血管形成斑塊的低密度脂蛋白和受體結合以後會被細胞內吞,內吞以後低密度脂肪的顆粒會被降解,而受體會回到細胞表面,可以重生,再去把新的低密度脂蛋白拉到細胞內去,從而減少對人體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1985年,戈爾茨坦和布朗兩位科學家,(也是在座的王曉東的博士後導師),就是因為發現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受體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在戈爾茨坦、布朗和日本科學家Endo Akira等一大批人的努力下,很多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問世了,包括1987年問世的第一個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迄今為止,最有名的他汀類藥物立普妥(阿託伐他汀)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在座的就應該有人服用過這種藥。在它於2011年專利過期之前,全球銷售額高達160億美元,堪稱藥神。

  我們一直在用基礎研究去探索最前沿的和疾病做鬥爭的方式,我們雖然有很多他汀類藥物,但是很多高血脂的人僅僅靠吃他汀類藥物,並不能阻止心血管軟斑塊和硬斑塊的形成。

  為什麼呢?科學家發現,是因為這些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逐漸被降解得找不到了,如何把他們的受體的數量恢復出來,就是問題的核心。

  幾年之前,科學家找到了PCSK9蛋白,它可以結合低密度脂肪蛋白的受體。結合到受體以後,低密度脂蛋白顆粒被受體一起拉到細胞內內吞了,也就是説,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在被細胞內吞的同時就犧牲了,也就不能再把流淌於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解掉,這樣低密度脂蛋白大量堆積,就形成了軟斑塊和硬斑塊,最後帶來致命的心血管疾病。這個過程是基礎研究發現的,而發現這個過程的著名科學家海倫,是一位女性,獲得了2015年的生命科學的突破獎。

  第二個例子我們講講治療癌症的新的曙光,也就是大家聽過很多次的“免疫療法”。

  這個免疫療法最有名的一個例子,是2015年8月20日,美國前總統卡特向所有世界上關心他的人宣佈,自己得了晚期黑色素瘤,而且當時已經有4個2毫米大的腫瘤在腦子裏,已經擴散了,他認為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然而短短3個月以後,2015年12月6日,他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告訴人們,通過分子療法,他腦子裏的4個腫瘤已經完全找不到了。

  他的分子療法就包括一個很有名的免疫療法,就是針對PD-1表面受體的單克隆療法。免疫療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對疾病的鬥爭方式。這種療法的創始人,也是這一概念的發現者James Allison同樣獲得了生命科學突破獎。對這一過程也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中,還包括一位中國人,就是陳列平博士。

  第三個例子是神經退行性疾病。

  非常遺憾,至今人類根本不知道病因,儘管我可以告訴大家很多的理論、數據和實踐,但我們只是大概知道這個病是怎麼回事。現在世界上有4700萬人飽受這種疾病的困擾,預計2050年時,每3秒鐘就有一個新的病人出現,我們會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受它的困擾。

  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最有名的就是老年痴呆症症,也叫阿爾茨海默綜合症。得這個病的病人很痛苦,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痴呆晚期的患者大腦裏面有一個個很可怕的洞,大腦被吞噬掉了。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老年痴呆症,但是大家公認,如果從分子水平上認識老年痴呆症,也許會為治療帶來曙光。

  我自己的實驗室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去年在原子分辨率上首次報道了與老年痴呆有直接關係的人源γ分泌酶的結構,這個人源γ分泌酶被認為是導致老年痴呆症必不可少的一個致病蛋白,所以也許通過後續的深化研究,我們可以找到治療老年痴呆症的辦法。

  認知生命有極限

  我舉了心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的例子,最後過渡到大腦。不要説我們對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不清楚,對大腦這樣一個神秘的器官我們也知之甚少,我們基本上可以説什麼都不知道。儘管我們有很好的學習記憶的模型,我們可以模擬出學習記憶的過程,但究竟是不是這樣?我們真的不知道。

  我甚至認為包括我們的電信號記錄的神經衝動電位,只是一個表象,不一定是學習記憶的本質。為什麼?因為我們確實是這樣一個生物人,是一堆原子構成的人在理解生命。

  我們在用我們的五官,就是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理解這個世界。這個過程是不是客觀的呢,肯定不是客觀的。我們的五官感受世界以後,把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腦,但是我們不知道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在這方面也不能叫客觀。

  我們人究竟是什麼呢?

  仔細想一想,人是怎麼樣處理信息的呢?我們先來對信息也就是物質做一個定義。

  我們有三個層面的物質:第一個物質是宏觀的,就是我們可以感知到的,直覺可以看到的東西,比如人是一個物質,房子也是一個物質,天安門、故宮都是物質。

  第二個層面是微觀的,包括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也叫微觀,我們可以藉助儀器感知到、測量到,從直覺上認為它存在,比如説原子、分子、蛋白,比如説很遠的一百億光年以外的星球。

  第三個層面,就是超微觀的物質。對這一類,我們只能理論推測,用實驗驗證,但是從來不知道它是什麼,包括量子,包括光子。儘管知道粒子可以有自旋和能級、能量,但是我們真的很難通過直覺理解,這就是超微觀世界。

  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想一想,這個世界是超微觀世界決定微觀世界,微觀世界決定宏觀世界。我們人是什麼?人就是宏觀世界裏的一個個體,所以我們的本質一定是由微觀世界決定,再由超微觀世界決定。我毫不懷疑我就是一個薛定諤方程、一個生命形式、一個能量形式,但不知道怎麼解這個方程,不知道思維是怎麼產生的,僅此而已。我相信,你也應該相信,我們每個人不僅是一堆原子,而是一堆粒子構成的。

  所以,我們真的就是一堆由粒子構成的原子,如此之簡單。我們有多少原子?大約有6×10^27個原子,形成大約60種不同的元素,但真正的比較多的元素,不過區區11種。原子通過共價鍵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集體,然後形成小的細胞器、細胞、組織、器官,最後形成一個整體。但是你會覺得,不管你怎麼做研究,都無法解釋人的意識,這超越了我們能説出和能感知的層面。我認為要解釋意識,一定得超出前兩個層次,到量子力學層面去考察。我自己認為是這樣的。

  量子糾纏是可以進化的現象嗎?

  所以我想班門弄斧講一講量子糾纏。1935年,當愛因斯坦(Einstein)和波多爾斯基(Podolsky)以及羅森(Rosen)一起,寫出了著名的EPR佯謬之後,提出了量子糾纏。實際上“量子糾纏”這個詞並不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而是薛定諤提出來的,當時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

  量子糾纏的意思是説,兩個糾纏的量子不管相距多遠,它們都不是獨立事件。當你對一個量子進行測量的時候,另外一個相距很遠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狀態,可以被關聯地測量,很不可思議。

  但這樣一個簡單的現象既然存在於客觀世界,我相信它會無處不在,包括存在於我們的人體裏。是不是這樣呢?當然是這樣。量子糾纏怎麼樣影響我們的生命,其實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用直覺去感受的。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著名的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Matthew Fisher就篤信,人的意識、記憶和思維是量子糾纏的,要用量子理論來解釋。

  那怎麼證明呢?他説我一定要在實物上證明,要尋找量子糾纏的實體。很多科學家找了很長時間,發現神經細胞裏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糾纏,但是微管的時間尺度是10^(-20)秒到10^(-13)秒,遠遠小於人的記憶和意識的形成時間。但是他通過理論的實踐,以模擬的方式找到了,他正在進行實驗驗證。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

  我要問你們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們相信有第六感官嗎?很多人會説不相信。

  第二個問題,有沒有可能,兩個人會以未知的方式進行交流?你會説也許,不會像第一個問題那樣肯定地説不信。

  第三個問題,量子糾纏是否存在於人類的認知世界裏面?存在於大腦裏?我相信聽了我的講座,你會覺得很有可能。

  第四個問題,量子糾纏是不是適用於地球上的物質呢?你一定會説一定適用,因為我們已經證明了。但其實簡單講,這四個問題是完全一樣的問題,倒推回去就説明一定有第六感官,只是我們無法感受,所以叫“第六感官”。

  那麼我們人究竟是什麼?

  我們只不過是由一個細胞走過來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35億年以前,都來自於同一個細胞,同一團物質,一個處於複雜的量子糾纏的體系,就這麼簡單。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其實我不知道這裏面是什麼,但是我相信它。我每呼吸一次會攝入10^22次方的氧原子進入我的身體,進入共價結構。這一口呼吸至少有10^4次方以上的氧原子,被處在世界上一個很遙遠角落裏的,我沒有見過的人呼吸過至少一次,這在一個月內就會做到,人一輩子一直在這麼做。而兩個人在一個房間裏的時候,一天可以有63克的氧氣在彼此的肺當中交換。

  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樣,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們自己認為它是客觀的世界。其實我們已知的物質的質量在宇宙中只佔4%,其餘96%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的,我們叫它暗物質和暗能量。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那麼盲人摸象般地認識世界是科學嗎?一定是科學。

  每個人摸的都是真實存在,而且都是客觀存在的,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我們現在也是如此。只是我們不知道摸的是象的後背,還是尾巴,還是耳朵。我認為人類的認知極限就在於,我們是一堆原子,我們處在宏觀世界,但我們希望隔着兩個世界去看超微觀世界。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極其美妙的世界。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2017-09-18)


  近日,一段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泰來縣一名女副校長,在課堂上與學生對罵的視頻流傳網絡。事發後,當地教育局介入調查。9月22日,記者致電事發學校泰來二中,工作人員稱該女副校長已被免職,並從學校調離。

  在中國傳統中,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為師者,一心育桃李。求學者,一心向道,敬師如文。師生之間,其樂融融。

  近年來,師生關係,這種類父子的關係發生了異化,師生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教師打學生,學生殺老師,家長殺老師的新聞,常常見於報端。

  報道説,這位女校長工作認真,在教師中口碑很好。拋開這些,我們認為教師罵人有不對的地方,作為成年人,她應該受到應該的處理。

  而我們的疑惑的,作為一個學生,對老師,對校長本應該有着敬畏之心,在此,為何出口不遜,對老師無絲毫的尊重之意?

  我們認為,可能是下面幾個方面,影響了學生對教師的態度:

  第一,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曰漸淡薄。古人説,天地君親師,教師排在父母之後。如今,沒有多少人看得起教師。臭老九的形容不虛。有一次,一位老師教訓不聽話的學生,説不好好學習,連個老師也當不成,學生言,打死不當老師,當老師都是一個窩囊的樣子。

  第二,教師的地位影響了學生對老師的看法。當教師的人,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低,被人看不起,有能力的人要麼是能賺錢,要麼是有實權。當老師,無錢無權,連個農民工也不如!

  第三,家長對教師的態度直接支配着學生對教師的看法。現實生活中,面對教師時,多數家長畢恭畢敬,對老師恭維有加,而背對教師,極盡諷刺之能事,貶低教師,看不起教師。學生信家長,面對教師,像家長一樣從心底看不起老師,但又多不會掩飾,所以常對教師表現出看不起的行為。

  教師與學生互罵,教師應該反思,更應該反思的是學生,家長還有這個社會。

  哪有教師不愛生,真有學生侮教師?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春曉”:一看處理結果就知道為什麼學生敢罵校長?更別説是老師。老師在一些學生面前只能裝孫子,壓力好大啊。

  網友“U64123841”:下一步就是殺師了++辱師僅僅是開始

  網友“朱laoda”:很正常,教師待遇這麼低誰看得起。學生不尊重也是受社會影響。

  網友“U142368345”:老師?別逗了,是老奴才對,現在誰敢對這幫學生大爺指手畫腳的?全民不知道感恩啊

  網友“向雨老爸”:教育局就是卵蛋!凡是什麼都是老師的錯!

  網友“U119217097”:一個學生上課斜着身子坐,老師説你坐好了,這個學生乜斜的看着老師説:“你上你的課吧!廢話真多”。老師都要氣死了,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網友“U157472352”:學生罵老師,有關部門負責追責嗎?

  網友“U159271356”:罵不還口,打不還手。老師謹記

  網友“U145219211”:還有未來嗎?

  網友“空中樓”:問中國不良媒體

  (2017-09-24)


  9月16日下午,浦江金融論壇2017秋季峯會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新經濟、新金融、新起點——金融如何脱虛向實支撐經濟上行”,深入解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探討金融如何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出席並做主旨演講。

  上海票據交易所董事長宋漢光、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總經理徐明、上海黃金交易所副總經理宋鈺勤、上海大學副校長文學國、上海保險交易所副總經理朱仲羣、上海保險交易所資管平台負責人李春平、重陽集團總裁王慶、大陸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李國旺、華為金融行業解決方案總監方澤宇、禹杉投資董事長唐榮漢、華寶證券總經理助理劉運宏、國泰君安債券融資部總經理黃寶毅、江蘇銀行杭州分行副行長耿正義等業內權威專家做主旨演講。來自金融屆、企業界、學界的近500位代表出席峯會。

  論壇由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總經理徐明主持。他介紹,浦江金融論壇從2008年始每年舉辦2到4次,到今天舉辦近10年。浦江金融論壇以中國人民大學在上海的校友為主體,本着高平台、高起點、謀大事、謀實事的宗旨,議題涉及國家的金融和宏觀經濟。

  劉元春在開場演講中着重對當前經濟脱虛向實認知上存在的五個方面的偏差作了梳理,並逐一進行了科學專業的闡述。他表示,7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為下一步金融工作的開展指出了方向,開出了藥方。時下一些觀點,如金融和虛擬經濟是中國的罪魁禍首、打壓金融的收益率就能解決脱虛向實的問題,這些看法違背基本經濟學常識,對於真正落實金融工作會議有負面影響,需要予以理清:一,必須辯證看待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關係;二,必須科學區分微觀市場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三,必須科學認識實體收益率與金融收益率的形成機制;四、必須科學分析資產負債在不同時期的內涵;五、必須科學區分地方政府問責與地方利益之間的關係。

  論壇其他出席代表分別進行主題發言。主旨演講結束後進入圓桌對話環節,與會嘉賓就金融如何脱虛向實、支撐實體經濟這一主題進行交流。論壇結束後,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總經理徐明作總結髮言。

  (2017-09-20)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近日,黑龍江一學校副校長,在教室與一名學生相互對罵,言辭頗為激烈,爆粗口不斷。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學校工作人員表示“老師可能是當時氣糊塗了,沒有約束好自己的行為,才發生了過激的事情”

  根據教育局的通報,該教師已經被調離事發學校。

  伴隨着國家教育改革的同時,以及互聯網普及,信息傳遞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學生與教師的衝突事件被媒體報道出來,也越來越多的暴露出國內教育存在的問題。

  初中生訓斥老師"嘴欠"踢打對方並叫囂"出去遛遛"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男生猛扇回擊老師突然互相掌摑嚇壞同學!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9月7日,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軍訓期間,教官和學生因軍姿站立問題起衝突

  如今,當我們看到這些事情的發生,不免唏噓,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師生衝突不斷?又是什麼原因讓本應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生情變了味?

  (2017-09-25)


  “我這個老師不當了也不慣着你!”女副校長與學生課堂對罵被免職,網友炸了

  2017-09-24

  987私家車廣播

  來源:北京時間、半島晨報、都市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滾你X了X的,你罵誰呢?

  我XX這是負責任,你呢?

  你懂個P

  ……

  你能想象嗎?

  這組怒火中燒的對話雙方

  一個是副校長,一個是學生

  近日,齊齊哈爾一名女副校長,

  在課堂上與學生對罵的視頻火了。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視頻中,

  副校長多次爆粗口“×你媽”,

  男生也不甘示弱,爆粗口回罵。

  其間,不斷有學生上前勸架。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事發後,當地教育局介入調查,

  工作人員稱該女副校長已被免職,

  並從學校調離。

  泰來縣教育局發佈情況通報

  據瞭解,該副校長張某某2017年8月起在第二中學任職。

  9月15日上午9時30分、縣第二中學第二節下課期間,在教學樓二樓維持課間走廊秩序時,糾正四年三班學生於某某在走廊大聲喧譁行為,於某某未予理會回到教室。

  隨後,張某某來到學生於某某班門口讓其出來。隨後發生語言衝突,並導致激烈對罵,當日下午,該衝突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

  縣紀委認為副校長張某某存在辱罵學生、侮辱學生人格尊嚴行為,依據相關規定,決定對此次事件的相關責任人做出如下處理。

  給予張某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建議縣教育局作出免去其副校長職務、調離第二中學的組織處理。

  追究第二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直接領導責任,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追究分管全縣師德師風工作的教育局副局長領導責任,給予誡勉談話處理。

  聽聽網友咋説的?

  知情人説她為人正直

  但脾氣也是眾所周知

  “(張某某)副校長從來到二中這些年來一直都一步一個腳印,人品正直,這是公認的,就是因為這樣負責任的教師,敢管別人不敢管的事,才會讓二中在歪風邪氣中不受影響,”

  還有人稱“張老師人很好,但脾氣是眾所周知的,願各位不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武斷下結論。”

  有網友力挺老師

  骷髏教教主:當老師的一般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太會失態。而這個老師也説了大不了不當這個老師了,可想這個學生説了什麼話,過分到嚴重刺激了老師的心理。而現在卻有人護着這種孩子,這樣只會讓他更猖狂,以後難免出事。怎麼着也得給他個留校察看的處分吧。

  鹿可人er:這麼説吧我聽見老師説了一句“我就讓你靠邊站你憑什麼警告我”,老師不可能無緣無故讓學生靠邊站,這學生本來口氣就不好, 要擱你身上你氣不氣。

  XING_shiqiang:我支持副校長的行為,都敢説老師不當了就不慣着你!沒逼急了一個成年人會這樣兒麼?都別站着説話不腰疼,人要指你鼻子罵的時候你啥反應?估計早就上手了。

  周婷姐姐ayy:我入職一個月以來,才知道有些學生是真可恨,説着他不讓他幹嘛,他就故意幹嘛,讓他上課不許吃零食,話音還沒落,就往嘴裏又塞了一口,老師罵人不對,呵呵了,你越忍着,學生就越登着鼻子上臉,我只能説,是一個正常老師都不會跟老實孩子,好孩子着急生氣,能把老師氣成這樣,這孩子也無藥可救了。

  也有網友認為

  即便學生做得再過分

  老師也不能罵人

  Master-YanZ:學生再渾,老師不能如此罵人。

  北極n22:一個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老師,是位不合格的老師。一位不尊敬自己老師的學生,不值得被人尊重。

  我想要一個麼麼噠:想想那個時候我們高中老師能夠不帶髒字的把你從頭罵到尾!

  這事,你怎麼看?

  領導説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點擊播放

  GIF/1397K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24)


  從教20年,他是無數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航人

  “航哥,什麼時候再給我們開一次廣播?”鹽步三中副校長李效航曾教過的學生們,畢業多年後依然記得這位校園網紅的DJ大哥哥。2004年評為佛山市優秀班任、2006年獲“南海十佳教師”稱號,2007年獲評化學科高級教師,成為當時廣東省最年輕的高級教師之一。任南海區化學中心教研組成員,南海區骨幹教師,任職鹽步三中副校長,主管學校德育工作。這位備受學生們歡迎的老師,從教教齡已經達到20年。如今他依然是同學們眼中最熟悉親切的“航哥”。

  難忘:

  校園網紅知心DJ大哥哥

  曾被李效航教過的學生,在多年之後依然會清晰的記得當年學校廣播電台中傳出的“航哥”帶有磁性的聲音。2006年始,李效航在任教的學校開設的一檔廣播節目,每逢週一下午推出,備受學生們的歡迎。“航哥”的節目成為學生們每週至期待的時刻。

  “當時開設校內廣播節目,是有因為一直有和學生們通過書信交流的習慣。”李效航説,曾有這麼的幾屆,從開學到中考結束那天,他每天都堅持和學生寫對話本,學生在一個本子上寫下自己的心事或者煩惱,自己在對話本上回復。“等到中考後,積累下來的本子有厚厚的一疊,我和學生一人一半‘瓜分’了。”李效航笑稱,至今他的家裏還珍藏着這些和學生交流的資料。

  “那時我剛好也有做廣播的興趣,也算是特長。”李效航説,自己曾在電台組織的比賽中進過前幾名,聲音算比較獨特,於是就萌發了通過廣播和學生交流的想法。

  “那時候級部廣播每次都牽動我們學生的心,讓初三的學習生活的暗淡無味變成為有聲有色。”多年後,李效航的學生給他寫信回憶説,廣播中他詼諧幽默的語言和燦爛的笑容,讓緊張的學習氣氛得到了舒緩,也解開了青春期學生很多的心結和煩惱。“航哥在節目中儼然一位知心大哥哥DJ。”陳同學説。

  “那時候我比學生還要前衞,很多後來才上榜單的流行歌曲,都是我先放給他們聽的。”李效航説,自己放的歌包括陳奕迅、周杰倫、張傑等明星的歌曲,其實每首歌曲都有講究,和每一期的節目中學生交流的主題契合,或關懷、或鼓勵、或鞭策、或感恩,歌曲和故事藴含的人生意義對於學生們而言也是另外一種教育和啓迪,同時也温暖大家的心靈。

  情深:

  學生婚禮也請他當主持

  另一個讓學生們印象深刻的,是航哥在校內設立的“叱吒學壇頒獎典禮”。每年度李效航老師會在不同的時間,給學生頒發“叱吒十大”、“進步最快十佳”、“美德十佳”等校內的榮譽稱號。為了給學生留下懸念,前十位的名單均保密,有的時候還藏在頒獎現場的桌子或者椅子底下。這樣新鮮好玩的頒獎方式對於學生而言均是大大的驚喜。中山大學就讀的小浩同學在朋友圈説:“回憶初三這一年,很多人説初三很苦很累,我們卻感覺學習得很快樂,整個年級的氛圍都被帶動起來了,我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航人。”這是學生們對他的評價。在20年教齡中,他以高度的熱情愛着學生,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所教過的學生“桃李滿南海”。

  無論工作多年還是仍在學校深造學生,都常與航哥保持經常的聯繫,用QQ、微信等與航哥交流溝通,或傾訴或問候,談工作、談人生。

  “最讓我覺得高興的是,很多學生婚禮都會以航哥出席客串主持婚禮為自豪。”李效航坦言,當老師幸福的瞬間莫過於此。為了給學生婚禮一個難忘的記憶,李效航會花很多心思。“有個挺頑皮的學生還跟我打賭,説自己婚禮上絕對不會哭,但結果還是真的感動落淚了。”李效航笑稱,這種感動源於他對學生的瞭解。“對於調皮的學生,航哥從來不會區別對待我們。”李效航教過的學生鄭同學,曾是路人皆知所謂的打架“天王”,上初三後,李效航老師以其為首對其一大幫“好友”進行教育,一大幫學生髮生了脱胎換骨的變化。

  如今:

  德育新崗位上做出新成績

  作為南海區在聘名師,同行們是這樣評價李效航的:每一節課都是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不僅學生融入了課堂,每一刻鐘都充滿期待和參與,就連聽課的老師也會在下課鈴打響才從沉浸中醒悟過來。曾多次承擔區、鎮教學示範課、研討課,新穎的設計、師生互動的方式、高質量的效果得到與會專家、同行的很高評價。

  從級長到德育主任再到副校長,2012年,李效航走上了新的崗位。他也坦言自己的角色和以往有所不同,責任更大。每星期適時的廣播或升旗時間,他也會利用機會和同學們交談,多了幾分嚴謹和認真。但在同學們眼中,李效航依然是大家口中熟悉的“航哥”。畢業兩年的阿鋒同學寫信説:“在鹽步三中的大家庭,你從朋友變成一位慈愛的父親,守候着我們”。

  在任職鹽步三中副校長這四年,李效航全力協助黃永津校長落實“美麗三中”四年規劃,全面對學校德育作統籌規劃,在幾年間三中的面貌,校風煥然一新,獲得較高口碑。

  以德育教育為龍頭,以規範而民主管理主線,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有益補充的教育新格局……鹽步三中的學校德育已形成多個名片:各項規範秩序井然、文明有禮獲得家長社區高度評價、宿舍管理成為區乃至市標杆、爭做好事成風、飯堂管理獲得一致認可………由於這些令人矚目的成績,香港友好學校,名校長工作室、遠近眾多兄弟學校同仁均到學校實地觀摩交流,凝聚成教育的共鳴曲。

  “如今學校的校風有很大的進步,這些也是我作為一名老師最為欣慰的。”李效航説。(專稿)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水hfp8”:老師,校長,德育。

  網友“陳家海子”:網紅校長!

  (2017-09-08)


  近日,市齊齊哈爾泰來縣一女副校長在課堂與學生對罵,女教師多次爆粗口“×你媽”,並稱“我這個老師不當了,也不慣着你”,男生也爆粗口回罵。9月22日,泰來二中工作人員告訴@北京時間。女副校長已被免職,並從學校調離。這件事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有人説學生也有責任,有人覺得為人師表這樣罵人不好免職應該。你怎麼看待?

  因為女教師在與學生瘋狂對罵,其中出現了一些比較情緒化的語言,女教師甚至説出寧願不當這個老師,也不慣着學生的話來

  事情的開始和經過是怎麼樣的,我們還不明確。但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名老師是處於極度氣憤的狀態,感覺義正嚴辭。此視頻一出,就席捲各大網絡平台,網友們紛紛發表各自的意見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大家從視頻中老師的氣憤的言辭中判斷,教師是正義的一方,想來也是,能讓老師説出這樣的話來,學生是不是也有一些問題呢?

  其實這樣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了,有時確實是老師的錯,被停職、被免職也是咎由自取;但當問題是出現在學生身上的時候,往往受處分的依舊是老師。據瞭解,這段視頻中與學生對罵的女老師已被免職。為什麼當老師處於正確的一方,卻依舊是被免職結果?

  小編覺得,當出了這樣的事情的時候,難道懲罰的只有老師一個人嗎?學生是不是也應該承擔一部分的責任了?當我們處在一個新的大環境下,當教育為了環境而做出改變,當制度統統保護着學生、剝奪教師權利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到老師的處境,是不是要給予老師更多的權利,至少讓老師在學校能讓學生在學校有素質的學習?不管怎麼樣,至少在視頻中的學生身上,我看不到尊師重道的影子。

  這個時代給予的學生太多的保護,卻忽略了應當給予教師的權利。當教師對學生產生衝突時,當教師對學生嘴不能罵手不能罰時,教師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

  給予未成年的孩子們保護,但這不是放肆的資本;如果在師生對決中處罰的永遠是老師,那麼學生真的還會敬畏老師嗎?從前是學生處於弱勢地位,而現在是教師成為了“弱勢羣體”。是時候給教師一個安心穩定的教學條件了

  。

  如果您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學習習慣方面有問題或是缺少學習資料,都可以加老師私人號微、

  信搜索2761809784,更多分享學習方法,孩子健康教育的文章,陪伴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2017-09-24)


  日前,黑龍江泰來縣一女副校長在課堂與學生互飈國罵,女教師多次爆粗口“×你媽”,並稱“我這個老師不當了,也不慣着你”,學生也爆粗口回罵,該視頻一經上傳,引起熱議。

  課堂已經被完全破壞,隔壁班的老師也過來勸架

  場合曾異常緊張,幸虧有老師拉着

  女老師非常的直接,X你媽,你罵誰呢?

  學生也是不甘示弱,直接回罵,X你媽,你罵誰呢?

  老師十分不服氣,感覺自己是來授業的,怎麼隨便給學生罵了

  女老師揚言,就算不當老師,也不慣着這個學生,大有死磕到底的意思

  當地教育部門第一時間做出處理回應,據瞭解,當事老師已經能被免職並調離該學校,學生以教育為主,暫不處理。

  到底孰是孰非,希望當地教育部門儘快給出一個公正的解釋。

  突然想起一首描寫老師的無名詩:

  我走娃未醒,我歸娃已睡。為師已無憾,為父心有愧。

  猴子短評: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兢兢業業在三尺講堂辛勞的付出,確實值得每一位學生家長的尊敬和愛戴。願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多一些溝通,多一點愛,少一些無故的猜疑。

  (2017-09-22)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中新網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馬海燕)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袁駟10日在北京表示,推動“慕課”(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最大的困難不是政府不重視,不是老師們觀念滯後,也不是經費問題,而是缺乏想象力。

  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學研討會暨2017雨課堂峯會10日在清華大學舉行。袁駟在會上説,前沿信息技術和教育理念的交叉創新與跨界融合正成為當今高等教育領域的機遇和挑戰。在線教育不僅是一個教學平台,也是一個研究平台、一個實驗平台、一個創新平台。它承載着教育教學的創新,包括新理念、新方式、新方法、新形態乃至新體系。

  “這次國際教育教學改革,中國要成為領跑者裏的一員,而不是後面的追隨者,就要非常及時地把課程建立起來,平台搭建起來,整個研究體系、創新體系都要建立起來。”袁駟表示。

  他介紹,在過去五年裏,慕課、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育模式在國內外正逐步向常態化發展。2013年10月清華大學推出了全球第一個中文慕課平台——學堂在線。2014年4月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正式設立,現在已經支持了將近250項國內外的有關研究課題,成為國內最為重要的在線教育學術研究和成果交流平台。

  袁駟説,“慕課”現在的問題不是政府不重視,實際上政府很重視;也不是老師沒有動力,實際上一旦教師認識到它的機遇和發展前景,自身動力十分強勁;更不是沒有經費,很多機構願意往裏投錢。最大的困難還是沒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就缺乏活力,缺乏創意。因此,在線教育一定要建成開放共享的平台。他建議最好開闢一個研究實驗專區,給一線老師配備技術力量,專門用來給高校老師創新項目服務。(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帥貓子”:還有在線教育

  網友“綠色滴舞者”:在線教育清華大學

  (2017-09-10)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07 字。

轉載請註明: ​女副校長與學生對罵​被免:病根在學校,也在家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