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媒體砥礪前行:文化為帆 助力破浪遠航
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付強)“華媒人沒走過平坦的路,每個創刊者都有一部‘辛酸史’”。在日前出版的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中,意大利《世界中國》雜誌社社長鬍蘭波説,華媒人之所以心懷理想辛勤耕耘,文化自信是最大動力。
在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即將召開之際,由中國新聞社、世界華文傳媒年鑑社編輯出版的2017年卷《世界華文傳媒年鑑》問世。《年鑑》是一本展現港澳台及海外華文媒體發展狀況的資料性、實用性、學術性兼具的大型年刊。中新社記者 周欣嬡 攝
華媒行遠,歷來不易。然自首家海外華媒問世、經200餘年發展至今,華文媒體的規模日漸擴大。而幾天後,華文媒體將迎來一次盛會。
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將於1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揭幕,來自五大洲6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470餘位華文媒體代表與會。論壇向來被華文媒體奉為“首腦峯會”“精神家園”,此屆論壇的重要議題之一就是華文媒體的文化自信。
自信源於實力。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炎黃子孫的自尊自強,乃至中國日漸豐滿的大國形象,構成華媒人文化自信的源泉。高掛文化之帆,“華媒號”航船方能遠航。
文化為帆,其桅在魂。植根於血脈的中華魂,為成長於他國文化環境的華人淡化了對中華文化的疏離感,使其成為華媒發展的堅強支撐;父母自小講述的成語故事,“尋根之旅”的所見所聞,某節中文課的一次感悟,都可能成為喚醒文化共鳴的契機。
正如澳大利亞中華電視台長宿陲嬰所説,文以載道,文以化人,中華文化是藴藏在每一個華人心中的化生之本。“華人的生命裏有一種特殊的覺識。待之覺醒,將成為生命裏不可壓抑的力量。這力量源於中華血脈,出自中華文化”。
文化為帆,其幔在史。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藴含無數經典,是華文媒體取之不竭的寶庫,砥礪前行的醇源。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滿懷自信、追求自尊自強的偉大民族。愚公移山、女媧補天、精衞填海、夸父逐日,反映出古人戰天鬥地的精神風貌。諸葛亮的“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無不飽含自信自立精神,展現志存高遠的人生態度。
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在即,《我們的精神家園――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影像紀念集於近日出版。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攝
五千年之積累,中華文化的自信已內化於心。華文媒體將之外化於行、傳播於世,既感染受眾,又激勵己身。
文化為帆,其力在勢。近代中國幾經沉浮,華媒因之興衰起落,唯堅守文化自信始終如一。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媒人,對此感慨頗多。
“中國積貧積弱,華媒舉步維艱,唯以歷史之文化自信立足、生存;中國逐漸崛起,現實的文化自信更成為華媒發展的支撐力、主心骨”。美國美華友好促統論壇社長宗鷹認為,文化自信為華文媒體“固根、強本、培榮”,“無論何種形式的媒體,啓動力、推進力皆源於中華文化自信。”
中國近年來的每一次騰飛,都為華文媒體提供了乘勢而上的機遇。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拓展了中外互信互鑑的渠道,華人及其住在國本土民眾對中國經濟、民生了解加深,對中華文化的渴求與日俱增;無論傳統飲食、文學、中醫、武術,亦或潮流網文、都市劇集,中國歷史、當代文化擁躉如春筍般湧現。華媒借勢傳播,大有可為。
機遇可喜,挑戰仍存。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環境,以及持續變化的世情、社情、僑情,華媒礪行致遠,依舊道阻且長。如何高擎文化之帆,助力華媒破浪遠航?關注榕城,答案即將揭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