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國慶大假還在進行中,可有關吃的新聞特別多,今天又有一條有關吃的新聞上頭條,賣饅頭月入6萬,很多人看到這篇文章標題就覺得十分驚訝,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為何他們不相信?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平常給我們的印象,大街上賣饅頭那些大叔大媽起早摸黑就混一碗飯錢,他們有時候連温飽都困難,很多都是下崗工人沒有辦法才去做這種小買賣,可最近一位大爺對記者輕描淡寫地説道,一個月才賺五六萬,賺麼一點算什麼啊!正是這句話,讓很多人驚訝!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一個月五六萬還覺得嫌少,我們一個月上班,從早上忙到晚上才賺幾百塊,這差距不是一點大,而且是非常大,可有些人不相信,認為這位大爺是在忽悠我們這些年輕小夥子賣饅頭,那真是這樣嗎?

  有些吃瓜羣眾覺得上次説賣炊餅賺五六萬,我剛把爐子買好,今天又説賣饅頭賺五六萬,這又是忽悠我賣饅頭,不知道這饅頭多少錢一個哦!不知道要賣多少個,看這大爺的表情,一年才賺七十多萬,好像還賺少了的感覺,你讓我們這些工薪族情何以堪!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關於小籠包,中國人不知道吵了多少架。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無錫小籠跟上海小籠可是老冤家了。無錫小籠肉餡飽滿,醬油和糖加得慷慨,吃不慣的人卻斥之為“一包糖水”。上海小籠倒是精緻小巧,湯汁清鮮,但無錫黨卻認為它“風味不足”。

  要是把蘇州、常州的小籠也算進來,場面更加混亂。蘇州小籠也加醬油,但不如無錫的甜,又不如上海的鹹,算是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常州小籠歷史悠久,又以“加蟹小籠”自傲,其它地方的選手一概入不了他的眼。

  眼見江浙人民吵得熱鬧,北方人也要來插一腳,卻是替杭州出頭。在他們心裏,“正宗杭州小籠包”是和沙縣小吃、蘭州拉麪一樣神聖的存在。然而江浙人民往往會一臉懵逼,畢竟就連杭州本地也沒有所謂“正宗杭州小籠包”。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北方常見的“正宗杭州小籠包”

  兩派人馬聯手追查一番,才發現問題出在離杭州不遠的嵊州。嵊州人民到外地做小籠包的生意,擔心家鄉沒什麼名氣,於是借了杭州的名頭來打廣告。這些店裏的“小籠包”都是發麪皮子,肉實油重,十足就是個縮小版的肉包。

  不過,各派小籠平時內鬥得不亦樂乎,遇到敵我矛盾時,倒是同仇敵愾,一致對外。譬如兩年前在上海,老外Christopher St.Cavish帶着剪刀、遊標卡尺和電子秤測量小籠包時,就引起了各地人民的羣嘲:“你看,老外果然不會吃小籠包!”(至於他究竟為啥要這麼幹,請看我們昨天的採訪。)

  不管爭議多大,至少Chris有一句話是對的:小籠包在上海是個標誌性的存在。拿遊標卡尺和電子秤測量小籠是個瘋狂又有趣的想法,但最迷人,也最值得探索的,終究還是小籠本身。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今天,我們就來解構一下,這枚傳奇的上海小籠。

  1 | 來歷

  是的,小籠,沒有包。這是上海人對它的愛稱。它的全名該是小籠饅頭——饅頭是江南地區對這類麪食的統稱,不管有餡還是沒餡。

  小籠的起源眾説紛紜,難有定論,但上海人心目中的小籠,大多源於南翔。相傳在清代同治年間,南翔鎮上的“日華軒”老闆將傳統的大肉饅頭(包子)改良為“重餡薄皮”的小個頭,戳開小口,湯汁能滿溢碟中。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人專程去南翔吃這一口小籠饅頭,“南翔小籠”就漸漸叫響了名氣。

  但如今,你在上海吃到的小籠,未必都是“南翔派”。南翔小籠進了城裏,又在漫長的時間中受到其它流派影響,漸漸演變出了各種面貌。同時,無錫小籠在上海也不少見,經常讓外地遊客一頭霧水。其實,無錫小籠和上海小籠最直觀的區別,在於大小——無錫的大,上海的小。

  左邊為無錫小籠,右邊為上海小籠

  而在工藝和味道上,它們也有不同: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2 | 誕生

  一枚完美的小籠有許多要素,但最關鍵的,無疑是咬開來時,如魔術般乍然溢出的滾熱湯汁。

  企鵝君小時候,總以為小籠裏的湯汁是用針筒打進去的。後來才知道,那些湯汁或是以“水打”的方式,將水分攪入肉餡裏,蒸的時候才徐徐滲出;又或是直接把皮凍和肉餡一起包入麪皮裏,加熱後就融化成一口熱燙鮮甜。

  皮凍碎和肉餡

  只不過“水打”肉餡費力又不好保存,如今少見,你吃到的多數上海小籠,都以皮凍為主。最講究的皮凍是用豬背皮熬成的,背皮膠原蛋白含量很高,也最乾淨,然而價格也貴,出於成本考慮,少有店家會純用背皮,更常見的是用同樣富含膠原蛋白的雞腳混合豬皮來熬。熬好的皮凍會凝出一層浮油,一定要切掉,以免影響口感。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切掉的皮凍浮油

  肉餡也有講究。以鮮肉小籠為例,很多店家會選用梅肉,也就是豬後頸肉,肥瘦適當,筋絡少,價格合理。但梅肉也有缺陷,因為豬的品類、大小有所不同,只用梅肉,難以保證每隻小籠口感如一。

  有些品控要求高的店家,會選用豬腿肉和五花肉混合作餡——腿肉更勁道,但放多了會柴,五花口感更鬆軟,但放多了易散。箇中平衡,全要靠師傅的經驗來把握。

  至於拌肉餡和皮凍,過程是這樣的: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説完了餡料,再來説麪皮。小籠皮子要用中筋麪粉,冷水和麪,有些師傅會在麪糰里加點鹽,或者加入一塊燙麪,大概佔整體比例的十分之一,讓面的口感更勁道。

  如今,很多師傅會用細細的雙棍擀麪杖來擀麪,動作輕盈手速飛快,擀出來的麪皮中間厚兩邊薄,像個小飛碟,保證收口後頂部麪皮不會過厚。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不過,上海傳統的小籠皮子不用擀麪杖,而是在案台上撒點油,面劑子放上去直接用掌心按平。這樣做出來的麪皮叫油枱面。用手掌來按麪皮就一個優點:快,然而皮子不會太薄,也很難做到勻稱。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説到包小籠,有些人對褶子數量有着近乎迷信的崇拜,很多店會特意強調自家小籠的褶子有16個,18個,甚至是21個。其實這個數字沒有太多的寓意,就是包個開心。追求褶子的數量為的是保障小籠的賣相,褶子數量多,師傅就得稍加耐心,而且一隻小籠就那麼大點,褶子多了自然就勻稱,賣相也端莊,坐在籠屜裏不會走形。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另外,褶子數多的小籠,麪皮都比較薄。掌心按出來的“油枱面”,褶子數大多不超15個。

  蒸法也有講究。許多店家會在小籠饅頭底下墊油紙,成本低,用完即棄,乾淨方便,但油紙不利於透水透氣,小籠底部很容易吸水變軟。而有些老店還保留着傳統的水草簾子,雖然透氣性好,但凹凸不平,小籠皮子容易粘在上面。再高端點就是用布簾子,既透氣又平整,然而成本略高,用後還得仔細清洗。

  3 | 使命

  一枚小籠的使命,就是被趁熱吃掉。

  當然,不能端上來一口塞嘴裏,溢出來的湯汁會燙到你懷疑人生。也不能等它涼了再吃,否則湯汁會被面皮吸收,同時部分凝固,導致湯汁變少——真是個很難伺候的食物。

  許多賣小籠的老店,都會在窗口旁貼個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簡單明瞭。小籠的巔峯就在咬開的時刻,熱氣從小口中騰騰而起,湊上去小心吮吸,期待着鮮甜又害怕燙口,那一瞬間的姿態可謂虔誠。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上海人吃小籠,還喜歡搭配薑絲和醋來提鮮,卻又不能讓它喧賓奪主。因此,醋要選擇清爽的鎮江醋,有時候還會加點糖豐富口感;薑絲得用嫩姜,上桌前用水過一次,稍微去掉點衝味。

  當然,各家小籠所用的蘸料其實都有出入,而小籠的做法和味道,自然也各有千秋。每個上海人心中,都有一家眷眷不忘的小籠館子,實在難説哪家最好。

  我們自己測評了上海的幾十家小籠館子,吃下了幾百只小籠,選出了我們的心頭好,也許,其中也會有你常去的那家。明天,記得來看!

  (2017-10-04)


  藏族小夥次仁格旦在海拔5200米的珠峯大本營開了一間“帳篷旅館”,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每年4-10月開張,為遊客提供喝甜茶、吃飯住宿、導遊接待等服務,每月平均收入有6萬,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遊客在店內消費後,可以通過支付寶掃碼付錢,遊客驚歎:珠峯上也有支付寶了,真是到哪都方便!

  不過這錢不也是掙得那麼容易的。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2017-09-29)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天美”:真好,,

  網友“時髦kpcj“77””:太會玩了

  (2017-09-28)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在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前寨村一家饅頭店裏,來自山東臨沂市郯城縣的90後年輕夫妻汪偉、張尹夫婦每天忙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話説這山東臨沂的年輕人為啥要在聊城開饅頭店呢?央視《舌尖上的中國》已經做出了詮釋,臨沂的主食是煎餅回家幹饅頭店沒市場啊,然而在山東聊城這個地方人們以饅頭為主食。

  再者你會發現一個不成文的理由,越是偏遠地區人們外出打工很時尚。在外面混好了一般回家鄉的很好,也就造成了偏遠地區無論是美食技術還是其他技術相對比較落後。這就給創業者很大的發展空間,帶着技術去打市場質優價廉很快就能爭取市場。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來自臨沂的這對小夫妻粗略算了一下,一天平均做4000個饅頭,這個鄉鎮有3萬常居人口。一個饅頭賺一毛錢這一月下來就是1萬多啊,只要在技術上下足功夫就不圖沒有客户。

  他們的饅頭適合各種消費羣體,吸引了大量客户前來每天排隊購買,有的客户將製作的饅頭直接帶到了北京、天津、濟南等地。據店主汪偉粗略估算每月夫妻二人收入超過2萬元。實現了90後夫妻異地成功創業。

  (2017-08-21)


  1、蜀軍中有個苟安,負責向祁山前線解送糧草。有次喝酒誤事,糧草晚到十天。諸葛亮打他八十杖,這小子懷恨投魏。魏軍一軍官興奮地速報司馬懿,但忘了苟安叫啥名。便大呼小叫:“大督都,苟……苟……苟來了?”司馬懿在帳中喝道:“狗來了,也跟我打招呼?”

  2、小時候老媽揍我,我爸回家看到了,大喝一聲“不准你打孩子”我如見到救星般藏到爸爸身後……爸爸接着説“不是告訴你,打孩子太累,讓我來嘛……”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3、 我們班一同學,我們都喜歡叫他的外號:“蒼蠅。”多年以後,我問他:“我們都喜歡叫你蒼蠅,你的姓名是?”他隨後慢慢的拿出身份證,上面寫着史尚飛。

  4、堂弟是賣饅頭的,三十未婚。他最近相了一個妹子,各方面條件不錯。可是堂弟嫌棄人家胸小,愣是不同意。二叔二嬸氣的半死,非要堂弟同意這門親事。堂弟急了 : “我白天摸了一天小饅頭,晚上想摸會包子不行嗎?!”

  5、 我有一哥們,對他媳婦説:“媳婦,我算命了,算命的説我135歲的時候有個坎!”他媳婦冷冷的説:“咋的?墳讓人刨了阿?”

  圖文來源網絡

  (2017-09-26)


  農村的這位老大爺今年60多歲了,每天都推着小車去集市上賣饅頭,小饅頭玩出了大花樣,生意非常的好。

  大爺做的饅頭是純手工的,不含任何添加劑,一個才賣五毛錢,好吃又便宜。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由於大爺賣的饅頭美味健康,每天來買的人絡繹不絕,平均一天能賣1000個呢,這樣算下來,恐怕已經月入過萬了吧。

  (2017-09-27)


  留學一年取得美國高校商學碩士學歷的張晴,沒想到回國後找工作居然會四處碰壁。她原以為找個上萬元的工作是底線,但投了無數簡歷後發現,僅靠留學文憑在招聘市場上根本吃不開。

  記者採訪發現,把留學當“鍍金”輕鬆溜一圈回國的“洗澡蟹”式海歸,在激烈的競爭中面臨淘汰,留學生年收入從幾萬元到超過百萬元分化嚴重。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留美碩士月薪4000多元,不少海歸薪酬收入低於預期

  “應聘時,面試官除了考察英語水平外重點看海外經驗。一聽我在美國留學1年且沒啥實習經歷,往往就沒下文了。”張晴説,經過努力她才找到月薪4000多元的一份工作。

  張晴的遭遇並非個例。近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等機構發佈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44.8%的海歸税後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歸認為實際工作收入遠低於個人期望工資。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説,自費留學生付出高額學費、生活費,必然對就業薪酬期待較高。

  齊立新説:“純粹算筆經濟賬:現在,美國留學每年起步花費在4萬美元,摺合人民幣接近30萬元,留學3年總投入在90萬元左右。即便回國找到月收入過萬元的工作,也得7年多才算收回留學投入。”

  受國內發展機遇與政策吸引等影響,海歸人數激增。教育部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3.25萬人,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增幅達到58.48%。

  不少海歸坦言,放平心態、理性調整預期成為必然。據跨國職業教育平台“職優你”與Boss直聘2月底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畢業的美國留學生,在國內求職的平均期望月薪為8395元,同比下降6.3%;實際平均薪酬為7085元,低於預期值15.6%,實際薪酬與期望薪酬的落差幅度同比縮小1.9個百分點。

  “大海歸”“小海歸”薪酬差距逾10倍

  據悉,不少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將“是否掌握獨特技術或技能”作為分割線,將海歸羣體劃分為“小海歸”與“大海歸”,其薪酬分化日益顯著。

  畢達教育諮詢總監徐傳海説:“僅有普通文憑,缺乏技術與經驗的‘小海歸’競爭力明顯較弱。能拿到高薪酬的,大部分是有名校過硬文憑或者多年實際工作經歷,處於人才金字塔塔尖的‘大海歸’。”

  湖北省一家國企負責人稱,在普通社會招聘中,留學生與本土畢業生薪酬水平相當,“企業不可能獨為海歸打破薪酬公平體系”。相較“小海歸”與國內畢業生同台競爭的失落,“大海歸”的發展則如魚得水。在德國留學8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楊治國,2009年歸國後在武漢創立了一家地理信息科技公司,企業發展勢頭迅猛。

  楊治國説,在軟件信息行業,無論海歸還是國內畢業生,碩士的起薪為8000元左右。若是掌握全球領先成熟技術的海歸人才,年薪則能達到80萬元左右,如懂經營更是能達到上百萬元。

  目前,“小海歸”羣體比例明顯偏高。《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51.2%的海歸在海外生活時間不足3年,29%的海歸在海外生活時間在3年至6年。海歸中,碩士研究生佔61.5%,本科佔31%。

  據悉,根據歐美學制,熟練掌握先進技術或成熟技能,一般要讀完博士學位,或者有海外多年工作歷練經驗。而我國過半海歸都是攻讀兩年制或一年制碩士。此外,隨着留學“低齡化”,留學4年的海歸中不少人僅讀完本科。

  激烈競爭將淘汰“洗澡蟹”式海歸

  “去光環化”倒逼留學從“鍍金”轉為“鍊金”。一些海歸介紹,海外留學是一個自我挑戰的過程,但不少留學生不努力克服語言、文化障礙,這種安逸、逃避的“鍍金”式留學,最終能收穫的也僅是一張文憑。

  兩個月前,齊嶽結束5年的留學生活,獲得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在上海一家大醫院當醫生。讀博期間,齊嶽每天都是早上不到8點趕到研究室,一直加班到晚上8點後才離開。

  齊嶽説,不加班加點實驗,很可能研究成果就會被其他研究組搶先完成並發表論文,此前的辛苦白費。此外,在學習基礎、語言文化都存在劣勢的情況下,不付出更多努力很難得到導師的全力推薦。

  此外,留學生專業扎堆,與國內人才需求出現錯配。《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海歸主修科目中,商科佔比達到46.3%,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兩項佔比約20%,應用科學與自然科學佔比分別為16.2%、7.4%。

  國家“千人計劃”創業人才、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公司董事長袁玉宇説,“洗澡蟹”式海歸肯定會遭遇淘汰,海外留學生應充分把握各種實踐機會不斷“鍊金”,才能真正學有所成。

  楊治國認為,留學生起薪高低不代表市場悲觀或不悲觀。個人價值總是在社會實踐中迴歸的,不是有什麼樣的學歷就應該拿什麼樣的工資,自身價值應該靠個人的努力奮鬥來證明。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上海用户51xxxx169”:在國內學不好,到了國外就好了,怎麼可能,到了國外,沒人管了,更加自由散漫,還能學習好了?荒唐可笑

  網友“hanjiangxi”:你有能力有經驗勝任項目,這比學歷重要的多

  網友“知恥而後行”:“海歸”是指有真才實學的人而不是“海龜”

  網友“zhkzhk320”:應該説是現在留學回來的,基本都是當年考不上大學,然後出國的。現在出去留學的,也有這部分人,但已經有部分能上名校但不再走高考獨木橋,轉而考國外大學了,特點就是學校不同,考的基本是常青藤學校。

  網友“狐友430”:很多人出國就相當於換個服務器繼續宅在宿舍打遊戲

  網友“是事麼有最只有更”:能“幹“是薪酬的基礎,除此之外就是“宇宙歸”也無用,

  網友“舊船票61”:洗澡式海歸,把原來真正海歸牌子給砸了,現在大部份所謂海歸在國內連高考都不敢參加的三流學生,“坑爹、坑媽”化家裏幾百萬出去玩幾年後,回來騙國內企業,騙爹騙媽的比較多。所以“海龜”現在太多了,不值錢了。最近杭州給海歸開月薪2000元的新聞,就説明這一點。

  網友“用户62xxxx216”:什麼海龜!海龜!在國外那一兩年能學到什麼東西?純粹花父母的錢在國外旅遊!

  網友“用户98xxxx881”:呵呵,那些小海龜連國內二本都不如,用了就是雞肋!

  網友“小稀飯_紫煙水雲間”:現在留學的大部分都是國內考不上大學的學渣

  網友“新樹”:只要爹媽有錢,瀟灑走一回,但是學業呢?能力呢?

  網友“月影星輝AD”:並不絕對,但大多如此。這是指學不好的,學的特別好的也不少

  (2017-09-27)


  剛剛接受李晨求婚的范冰冰,近日在接受採訪時首談婚期;貴州一大叔靠着賣小吃月入6萬,原來小吃界才是隱形富豪最多的地方。

  1.范冰冰首談婚期:請給我們一點時間

  近日,范冰冰在生日當天接受李晨求婚,又在百花金雞電影節上以《我不是潘金蓮》獲得影后,真可謂是三喜臨門。

  當有媒體問到兩人何時結婚,她回答因為彼此都忙於工作,李晨正在宣傳電影,接下來還有電影拍攝行程,“沒有定好什麼時間,還要商量,還希望有稍微充足的時間吧,這是人生大事件,請給我們一點時間。”

  2.貴州大叔賣小吃月入6萬,送女兒上貴族學校

  在黔東南的從江縣一家街頭小店,46歲的侗族大叔吳明珍經營着特色小吃牛癟湯。靠着這門手藝,吳明珍每天收入近3000元,除去開支月入6萬。

  據吳明珍的妻子介紹,他們的女兒目前在省城讀貴族學校,每個月零花錢就要給她3000元。

  3.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曝光,北上廣超10萬

  近日,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末住户存款餘額為60.65萬億元,同比增長9.9%。而在其中的29個重點城市,有17個城市的住户存款超過了5000億,6個城市的住户存款超過了1萬億大關。

  2016年,北京和上海的住户存款餘額都超過了2萬億大關,分別為2.8萬億和2.5萬億,北京人均存款約12.9萬。同年廣州住户存款總量達到了1.44萬億,位居第三位。人均存款也是位居第三,達到10.3萬,與上海相當。

  4.活久見!“爾康”“皇阿瑪”19年後再同框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金雞獎後台,《還珠格格》劇組的“爾康”和“皇阿瑪”時隔19年再度同框。

  周杰在微博中曬出與張鐵林等老戲骨合照,並寫道:“有時候人生就是驚鴻一瞥,有時候人生就是一種經過,有時候人生就是一個相遇。那一天我們都老了,你們還好嗎,也都老了嗎?還會記得曾經的相遇嗎?……遇見”。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5.兩位“袖珍人”老師網戀成婚,同教自閉症孩子

  近日,河南鄭州2位袖珍老師網戀成婚的視頻刷爆網絡,新郎新娘分別是1米48的李海敏與1米25的費永玲。兩人是在網上相識,並相知相戀成婚。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目前兩人正在給自閉症孩子教學,對於為何從事這份職業,李海敏表示:“身高是我們的一個優勢,孩子更容易跟我們接觸,我們站一塊是平視,這裏給了一個很好的舞台展現自己,突然覺得自己找到了目標,找到了方向。”

  6.老外為兒子舉牌徵婚,希望找個中國女友

  相親角不僅備受中國人關注,連老外也被它吸引。9月17日,在北京中山公園相親角,在京工作多年的以色列人阿米爾,舉着兒子的“簡歷”,希望為同樣在京工作的兒子找個中國女友。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2017-09-18)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9月18日圓滿閉幕。但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的心目中,大賽帶來的心理衝擊並沒有結束。

  9月16日到18日,華商報記者在西電校園等大賽舉辦場地真切感受到:大學生創新創業絕不是一句口號,一種力量正在勃發。

  四強項目 都有“硬技術”支撐

  本屆大賽,浙江大學“杭州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獲得全國總冠軍。在路演和冠軍爭奪賽的對決中,項目團隊成員介紹,他們研發出了全新的三維成像原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重建算法和硬件結構,解決目前三維成像技術存在的高成本和低可靠性的問題,屬於國際首創。這一技術將為智能機器人、汽車自動駕駛等領域帶來革命性發展。

  亞軍項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ULBrain機器人視覺解決方案”,可為智能機器的感知、定位、導航、規劃等提供技術支撐。可用於掃地機器人、超市智能跟隨機器人、自動化叉車等。據瞭解,團隊目前已收到35萬台掃地機器人的視覺模塊訂單,融資已達到1億元。創始人陳震,是2015屆本科計算機學院畢業生。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季軍項目有兩個——

  南京大學的“分子精準調控的吸波導磁材料及工業解決方案”項目,由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14屆碩士畢業生王鵬創辦,可成功將電磁能量限制在特有的軟磁材料中,並利用高分子材料技術實現了將電磁波在薄至0.03mm的薄膜中高效定向通過。這一技術打破了國外公司對該類產品的壟斷,已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NFC通訊、無線充電、RFID等現代電子工業,目前已得到多家客户的認可並實際應用於其產品中。

  東南大學的“全息3D智能炫屏-南京萬事屋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可以通過算法實現2D視頻或圖像內容到3D的格式轉化並輸出。這是一種新型LED智能顯示設備,可顯示出全息3D展示效果,為各類廣告、宣傳提供酷炫的展示服務,和全息影像技術相比,它的優勢在於便宜。團隊創始人周全是東南大學2014屆信息科學專業畢業生。

  和四強項目一樣,靠“硬技術”獲得競爭力的,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跨域量子IP電話和量子視頻會議”等項目。而陝西本地高校的參賽項目也都有自己院校的堅實科研基礎。比如,西工大的“魅影太陽能無人機通用平台”項目,西電的“鯤鵬易飛無人機”項目,交大的“匠心雲塗-先進塗層技術領導者”項目等。

  賣饅頭也能獲金獎 學生為此起爭論

  在所有項目中被評論最多的,也許要屬雲南大學滇池學院的項目“羅小饅,雲南目前最火的‘羅三長紅糖饅頭’”項目。

  正如媒體之前的報道:一個開花的紅糖饅頭,它更合適的位置應該是早餐桌上……但當它出現在大學生雙創大賽的舞台上,並且賦予了一個稍微文藝的“羅三長和饅頭的創業‘羅饅史’”名字,更多人會莞爾一笑。

  但據項目資料介紹,“羅小饅紅糖饅頭”2015年11月成立至今,在雲南已經擁有136家門店,為社會提供1312個崗位。創業者、雲南大學滇池學院大四在讀學生羅三長説,為了做出好吃的紅糖饅頭,他曾自費到台灣學習,經過一百多次實驗,不斷失敗再重來,最終找到合適的配方,做成了現在的紅糖饅頭。直營店加上加盟店已經有130多家,以每個門店每天要銷售1200-1500個饅頭來算,僅一天的時間就能製作195000個饅頭。以每個饅頭1.5元算,所有門店每天的流水就能達到292500元。借全國總決賽的舞台,羅三長還發起了《全國高校500+小饅人合夥加盟計劃》推動大學生就業,他同時表示計劃將他的饅頭覆蓋到更多省份。

  在雲南省第三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這個項目從180個闖入決賽的項目中脱穎而出,勇奪冠軍;在西電舉行的全國總決賽中,這個項目又獲得了金獎,四強爭奪賽上也獲得了高分和高投資意向;在頒獎典禮及閉幕式上,這個項目又被評為“最佳帶動就業獎”單項獎,並和中國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器聯盟現場簽約。

  西電大二學生曹楷林説,賣饅頭也能獲得創新創業金獎,這對他和同學們觸動很大,大家對這件事討論激烈。有的同學認為這個項目技術含量低,對生活創新度低,不能算是創新;也有同學認為,創新不管是大還是小,只要對生活有好處,就是有價值的,畢竟以前沒有這樣的饅頭。兩派同學,誰也説服不了誰。

  新奇特項目 有的很貼心有的開腦洞

  除了季軍項目“全息3D智能炫屏”從風扇裏轉出3D小人、飛鳥等圖象引人眼球之外,在參賽項目中,還有不少“新奇特”。

  比如,獲得金獎的北京理工大學的“Poputar 智能吉他”項目,通過藍牙與App上的遊戲同步,把吉他彈奏的把位可視化,可以幫助初學者在遊戲中輕鬆、快速地掌握吉他彈奏技巧。

  東華大學的“聲波炮滅火器”項目,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發明人路昊介紹,聲波可以通過自身的機械能振動,改變火焰所在區域空氣的壓力温度等物理屬性,進而使火焰燃燒時的可燃物氣體濃度和壓力降低、反應物温度降低,同時往復的機械運動會交替促進抑制火焰燃燒,打破火焰燃燒的鏈式反應,最終實現滅火。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2017-09-1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93 字。

轉載請註明: 賣饅頭月入6萬, 為何成為熱點新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