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歷史中形形色色的衝鋒槍,是二戰中的一大看點。無論是美國的湯姆遜衝鋒槍,或是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英國的司登衝鋒槍,都是二戰中的經典。
然而對於日本,卻沒有什麼衝鋒槍拿得出手。當然,其實日本也有百式衝鋒槍,只不過這款衝鋒槍,號稱是二戰中的奇葩。今天我們就看看,二戰中最奇葩的百式衝鋒槍,是怎麼樣的。
在一戰歷史中,衝鋒槍剛剛出現,就給了世界以震撼。畢竟在殘酷的塹壕戰中,一個端着MP18衝鋒槍的德國士兵可以打垮十幾個敵軍,其火力之兇猛,讓人為之側目。戰後,各國都對沖鋒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日本也不例外,國內也有一批人主張研發衝鋒槍。這些人主要來自當時日本的陸軍騎兵和海軍陸戰隊,畢竟這麼輕巧好用的槍械,誰都想要。
然而這個建議很好,卻顯得不合時宜。至少在日本顯得不合時宜。首先來説,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憑藉士兵素質優勢,利用步槍點射取得了不少效果。在後續的侵略中,也靠優秀的士兵取得了很多戰果。
所以説,日本對於精確射擊就有了特殊的偏好。要知道二戰中的日本士兵,日常訓練都是要求三百米步槍上靶的。這可是在沒有瞄具的情況下進行的,可以想象日軍對於精確射擊的偏好。
另一個問題,畢竟日本是一個島國,沒有那麼多的資源造子彈。你別看子彈顯得小,生產多了也是一大筆資源。而日本資源匱乏,哪有那麼多資源讓你去造那麼多衝鋒槍子彈呢?
何況衝鋒槍的射程不如步槍,精確度也不如步槍,這種武器在日軍眼裏唯一的用途,就是通過密集的火力給敵人以震懾。
那如果是這樣,日軍士兵以白刃戰的方式大殺四方,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所以日本最後得出的結論,日本不適合裝備衝鋒槍。
所以儘管日本對輕重機槍十分重視,並立刻引進,但對沖鋒槍卻一直採取忽略態度。這也就導致了,日本相當一段時間,都沒有什麼部隊正規配備過沖鋒槍。
僅有日本海軍陸戰隊和傘兵配備了德制的MP18衝鋒槍和美製的湯姆遜衝鋒槍作為輕型支援武器。廣大日本陸軍還是不配備的,畢竟陸軍講究拼刺刀,誰要衝鋒槍啊。
然而這時候出現了問題。因為一到巷戰的時候,日軍就會躺下一片。吃了虧的日本人,稍微明白了一點,也開始琢磨造一款衝鋒槍。
當然,這個重任,又一次的落到了日本著名槍械設計師,曾經設計過九二式重機槍,大正十一式機槍,南部十四式手槍的,號稱“日本勃朗寧”的南部麒次郎大佐來負責。
嗯,衝鋒前途堪憂啊。
要説這日本人也是真心腦袋軸,南部大佐參與設計的武器就沒幾個不出問題的。這一次日本不死心,又一次選擇了南部大佐來設計衝鋒槍。
不過可能是過去失敗太多,南部大佐這次選擇了一個比較靠譜的方式,拿來主義。簡單説就是南部大佐打算直接參考MP18來進行設計,而不是打算自己閉門造車了。
當然南部大佐這樣也是因為,有了前車之鑑,當然這不是他自己,而是上一波研究團隊的。他們的研究就是閉門造車,直接陷入了僵局。
因為對槍機結構的反向工程十分的不順利,幾乎是毫無進展。另一個問題就是子彈定不下來,到底是要用.25ACP、還是.32ACP,或者説用日本自己的8MM南部手槍彈,設計團隊根本定不下來。於是衝鋒槍的開發工作陷入到了規格制定的爭論循環。
南部大佐性格簡單直白,誰也不敢和他叫板。畢竟日本喜歡論資排輩,那麼槍械設計師裏的大佬南部麒次郎説的就是正確的。
當機立斷,南部大佐決定使用8MM南部手槍彈,並且基本照抄MP18。如果從外形上看,南部大佐設計的衝鋒槍和MP18衝鋒槍幾乎一模一樣,木製槍托和反衝式槍機,並且使用左側進彈和雙排彈匣。結構固然簡單,但無法進行半自動射擊。
當然為了保證衝鋒槍的槍管磨損可以降低,以及方便清理,日本又在槍管裏渡了一層鉻。其中一些款式上還安裝了防火帽用來降低後坐力,畢竟只能全自動射擊的話,後坐力對射手的影響較大。
所以日本就採取了這個辦法,來降低後坐力。但是日本人靠譜的想法,也就到此為止了。
首先來説,在日本人的思維定義裏,衝鋒槍就是小型的機槍,最早提出需求的日本騎兵,根本不去考慮這東西是否適合陸軍步兵。
他們的定義裏,衝鋒槍遠距離在於單發精確射擊,近距離在於全自動射擊。為了這個目的,日本國產衝鋒槍,竟然加裝了腳架,標尺還訂到了1500米。
而且,這把槍的射速是被降低過的,相比於它的原型MP18每分鐘射速有500發/分,日本的衝鋒槍實際射速是超過了,達到了800/分。
但是為了節約子彈,日本將其射速做了限制,限制到了450發/分。另外,為了保證日軍拼刺刀的傳統,所以,日本竟然給這把衝鋒槍,配備了刺刀座,用來拼刺刀。
不管怎麼樣,現在這把衝鋒槍,總算是在1940年定型生產了。按照日本神武紀年法,這把衝鋒槍,就被命名為百式衝鋒槍,也叫做南部百式衝鋒槍。
至於在戰場上,它能有什麼樣的效果,那就不是南部大佐擔心的了。
然而百式衝鋒槍雖然定型,但是在日本的生產並不多。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並沒有掌握衝壓技術,所以百式衝鋒槍價格奇貴無比,造價要兩百美元。日本陸軍高層看到這個價格都要氣暈過去了,因為這個造價放到美國都能買一把更好的湯姆遜衝鋒槍了。
而二戰中,一支MP40的造價也不超過二十美元,波波沙衝鋒槍略貴一點,但也沒有這麼離譜,而號稱最便宜的司登式衝鋒槍僅9美元。
如此造價,自然讓日本陸軍無法滿意,所以百式衝鋒槍也就只是生產了很少一部分。日軍將其作為一種秘密武器,配給了他們的精鋭部隊,比如海軍陸戰隊或是傘兵才有少量配備。畢竟在日本高層眼裏,這麼“金貴”的玩兒意,實在是不適合大範圍列裝啊。
而且真到了實戰,日本很快發現,原本的設計都是坑,首先來説就是那個標尺,二戰的衝鋒槍,有效射程能有個100米,都得是老天保佑,祖墳冒青煙。
日本將其標尺訂到1500米,那根本就是不現實的。實戰的時候,士兵很快就發現,根本達不到這個射程,只能收起腳架,進行近距離戰鬥。
而另一方面,這個沉重的腳架也造成了無意義的負荷,要知道一個士兵的負重是有極限的,任何多餘的重量都是累贅。
而這把槍的早期重量,空槍就有3.38公斤,如果裝上彈藥則重達四公斤左右,如果加上腳架就更重了。
而實戰裏,士兵們又不敢隨意丟棄腳架,畢竟按照日本的條例,無故丟棄裝備是大罪,萬萬使不得。於是士兵們就只能帶着無用的腳架去戰鬥了。
另一方面限制射速這個設計,也是個坑。衝鋒槍如果不能快速潑灑彈雨,那麼就毫無意義。在蘇德戰場和歐洲戰場上,射速500發/分的MP40衝鋒槍都顯得射速不夠,面對波波沙,湯姆遜,司登式衝鋒槍都是非常吃虧的。
而百式衝鋒槍的射速只有450發/分,面對盟國衝鋒槍就更是吃虧。實戰中不知道多少日軍士兵,就是因為無法快速射擊,而被盟軍士兵用衝鋒槍打成了篩子。
至於刺刀,那就更是個笑話。刺刀放在步槍上確實好用。因為步槍槍身很長,在白刃戰裏有很大優勢。但是衝鋒槍槍身短,即便裝了刺刀,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白刃戰。
而且因為考慮拼刺等問題,百式衝鋒槍並沒有採用摺疊式槍托,其木製槍托讓槍身顯得過長,這樣就進一步增加了重量,也導致士兵們在實戰中非常痛苦。不僅戰術動作不好做,還憑空增加了士兵的負重。
傘兵們也不能把衝鋒槍掛到身上,而是要放到武器箱裏。於是衝鋒槍對傘兵們的意義也就更不存在了。落地後,他們還必須去找這些箱子才能有武器。如果沒找到,那就只能徒手衝鋒了。
結語
儘管日本後期針對這些問題,對百式衝鋒槍進行了修改。但是百式衝鋒槍的量產工作依舊遲緩,僅僅只生產了三萬多支各型百式衝鋒槍。
而同期美國光是昂貴的湯姆遜衝鋒槍就生產了足足150萬支。而有諸多毛病的百式衝鋒槍,也沒有成為日本翻盤的法寶,到最後無非是淪為了後人的笑談罷了。
參考文獻:《二戰日本陸軍單兵裝備》
《二戰軍事武器兵器書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