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蹭特斯拉熱度?格力造車又有新動態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在造車上“低調”許久的董明珠和格力,有新的動態。

  今天(10月28日)一條“格力確認為特斯拉提供底盤”消息衝上熱搜。起因是,在昨天一場直播活動,財經作家吳曉波問格力電器( 000651)董明珠詢問是否為特斯拉提供底盤時,得到肯定答覆。

  底盤,在傳統油車領域,與車身、發動機、電氣並稱為汽車四大組成部分,即使到新能源汽車領域,加上動力總成系統、電驅動系統、充電系統等結構,依舊是一輛車最核心部分。做空調的格力,給站在新能源巔峯的特斯拉提供底盤。如果消息是真的,絕對是汽車圈一條爆炸性新聞。

  不過從消息引起的水花來看,事情有所偏差。消息還在百度熱搜榜上掛着,就有媒體對此發聲。財聯社報道,從格力電器方面確認了上述信息, 公司稱,格力是為特斯拉零部件製造提供裝備,並表示,珠海格力智能裝備公司(以下簡稱格力智能裝備)已向全球多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提供裝備支撐。

  將提供“製造零部件的生產設備”等同於提供“底盤”,相當於在和諧號上擰了一個螺絲,説造了一列高鐵。格力説法曖昧,因此相關新聞的評論區不乏質疑之聲,有網友懷疑,格力是想要進軍汽車產業,故意蹭特斯拉的熱度。

1
 
一波三折的造車之路

  在汽車圈,格力需要蹭特斯拉熱度嗎?放在幾年前,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2016年-2019年,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彼時馬斯克還沒有成為全球首富,特斯拉也不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頻頻被國外機構看空。彼時“鐵娘子”董明珠看上了珠海銀隆的鈦酸鋰技術,力主格力電器收購銀隆,因為前期收購以及後續高層之間的利益糾紛,那幾年格力與銀隆經常登上各類新聞頭條,成為汽車行業最大的談資。

  這個事出現了幾個“流量爆款”。一個是2016年董明珠計劃以130億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遭到格力董事會強烈反對,雙方激烈對抗,交易最終流產。一個是,同年董明珠高調宣佈,將以個人名義攜手萬達、京東等老朋友,共增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還有一個是,以董明珠為代表的格力系與銀隆創始人魏銀倉發生內鬥,最後後者被掃地出門,遠走他國。

  一波三折以後,最終董明珠一派大獲全勝。2021年8月,格力電器以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競得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的股權。連同董明珠個人持有的17.46%股權,董明珠及其執掌的格力電器合計控制銀隆新能源47.93%的表決權,銀隆新能源將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最終冠以創始人之名的珠海銀隆改名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鈦新能源)。企查查顯示,目前格力鈦新能源正在進行上市輔導。

  因為收購格力鈦新能源,格力正式成為汽車圈的一員。格力鈦新能源的核心產品鈦酸鋰電池本身是動力電池一大類別。此外格力鈦新能源全資控股的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廣通)是一家整車企業。

  格力在汽車領域形成兩大支柱,一個是電池板塊,業務涉及動力電池、儲能。另外一塊是整車,珠海廣通業務包括新能源客車、新能源專用車,其控股的珠海鵬宇汽車以及凌際汽車涉及醫療車、指揮通信車、車輛改裝等業務。

2
 
電池邊緣化 整車遭遇瓶頸

  相比入場時的風風火火,在股權糾紛中大獲全勝,真正進入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市場以後的格力反而變得十分低調。

  格力態度轉變與市場變化有莫大關係。

  格力入股格力鈦新能源之後,主營新能源客車的珠海廣通正好遇到了市場寒冬。由於市場空間有限且趨向飽和,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退坡後,新能源汽車客車市場應聲下滑。在這種背景下,因為股權糾紛等問題處於輿論風口的珠海廣通受到市場質疑,市場銷量下降幅度更加明顯。

 數據來源:乘聯會  製圖:太平洋汽車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到2021年,我國新能源客車上牌量從9.38萬輛下降到4.9萬輛,同步下滑47.76%。2018年,珠海廣通及其旗下成都廣通兩家企業新能源客車銷量達到6102輛,但是到2021年已經下降到1034輛。市場損失超過7成。

  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客車上牌量只有2.7萬輛,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長,但依舊處於近幾年歷史低位。珠海廣通行情與市場整體接近,2022前1-9月累計銷售910輛,較去年同期累計增長43%,但是不敵巔峯時期的五分之一。

數據來源:乘聯會  製圖:太平洋汽車

  格力在新能源整車領域遇到困難,同時在電池板塊也遭遇瓶頸。

  鈦酸鋰被董明珠視為"長期埋沒在沙漠裏的金子",在其入股銀隆的那年,在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爭中還有一席之地。但是隨着市場發展,已經漸漸淪為市場邊緣之地。

  鈦酸鋰電池在安全性、循環壽命、充電市場以及耐寬温等方面具備優勢,同時存在能量密度第、造價高等瓶頸。在動力電池抉擇上,目前三元和磷酸鐵鋰是兩大主流,鈦酸鋰市場僅適用於少部分新能源客車市場,市場空間狹窄。

  今年前三季,鈦酸鋰是唯一負增長的動力電池類型。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據1-9月,我國鈦酸鋰裝車量是61.7MWH,累計同比下降12.8%。作為比較,另外三種動力電池類型磷酸鐵鋰、三元、錳酸鋰裝車量分別上漲了159.8%、63.9%、38.3%。

  因為在技術路線上,站在與主流相背的分支上,格力鈦新能源舉步維艱。格力電器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格力鈦新能源營收11.67億元,淨利潤虧損6.58億元,與平泉格力鈦新能源,成為格力電器主要子公司中唯二虧損的企業。

3
 
從儲能和智能裝備尋找突破口

  在“老本行”空調市場,格力被認為是當之無愧的“老大”。雖然在疫情影響市場整體下滑的背景下,格力今年前三季度保持增長,但是依然面臨不小挑戰。

  格力電器在半年報中指出,因為“隨着房住不炒政策的施行,城市化進程變緩和人口老齡化,空調行業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期。”格力擔心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將擠壓公司盈利和生存空間。

  數據顯示,格力電器上半年營業收入952.22億元,同比增長4.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4.66億元,同比增長21.25%。

  格力需要新的增長點和新鮮“血液”。譽為“工業明珠”的汽車產業,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動下,成為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較早進入市場,但是遭遇了技術路線以及新能源客車市場下滑兩大挫折的格力,繼續尋找新的突破口。

  立足鈦酸鋰的格力鈦新能源嘗試發展新的技術路線。從一份內部文件可知,早幾年公司就曾驗證過磷酸鐵鋰和三元兩大主流路線,最終選擇了前者。一位格力員工在網絡上披露,格力鈦新能源的磷酸鐵鋰電池已經生產,其中天津工廠生產的電池用於動力電池,成都工廠的用於儲能。

  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格力的磷酸鐵鋰還未得到國內主流市場的認可。因為進入磷酸鐵鋰領域時間較短,且國內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格力的磷酸鐵鋰暫時未能打入動力電池領域。

  工信部發布的新車公示顯示,在近幾批公告中,珠海廣通新能源客車大多采用磷酸鐵鋰電池,但是配套企業不是母公司格力鈦新能源的產品,而是“友商”寧德時代、湖北億緯動力、中航鋰電、蕪湖天弋等。

  在電池領域,目前格力將一大重心放在了儲能領域。據格力電器官方披露,其磷酸鐵鋰電池已經獲得國內 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電力系統等領域頭部客户訂單。據查,2021年,格力鈦新能源獲得四川通信公司基站改造、通訊響應、綜合能源等的訂單。

  此外智能裝備也是格力曲線進入汽車產業的方式之一。2015年,格力電器成立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據瞭解,該公司主要從事數控機牀、工業機器人、智慧物流倉儲、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研發、生產等服務。產品應用於家電、新能源汽車、3C 等領域。

  今年上半年,格力智能裝備位於珠海香洲三溪的智慧產業園正式投產,項目總佔地 17.2 萬平米,總投資 10.8 億元。據格力電器披露,目前格力智能裝備在“數控機牀”業務上,已經獲得多個高端汽車供應鏈零部件加工交鑰匙項目。與今天“格力確認為特斯拉提供底盤”熱搜問題上,回覆媒體採訪一致。

  從高調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到低調蟄伏發育,再到如今“碰瓷”特斯拉,再染市場熱點。格力正以多種方式積極融入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