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兩年,新勢力造車的確是要比傳統勢力會更加激進,一方面作為融資的需要,新勢力車企迫切需要產品去證明自己;另一方面,新勢力車企想要搶佔先機,在時間節點上打響品牌。
在傳統品牌中,大眾算是最早全面推出新能源產品的企業,從佈局、產品的下線,上市等角度來看,大眾依靠MEB的優勢做到了行業中的領先,而ID.3是大眾MEB平台下的首款產品。
日系車企中本田作為積極擁抱新技術的企業之一,畢竟本田技研,所以本田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帶來了旗下全新純電品牌e:N的首款車型——e:NS1,二者碰撞到底會有怎樣的火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新能源車一般都會設計得比較激進且追求科技感,力求達到大家想象中高科技車輛的樣子以區分燃油車。從外觀設計上來看,兩者同樣如此,也是奠定了這兩個品牌純電車未來幾年的設計元素。
從車身形制上來看,ID.3與高爾夫近似;而e:NS1則跟本田HR-V類似,從傳承性來講二者都有自家的影子。
兩車同樣使用近似溜背的設計,企圖讓車輛有一個更好的視覺效果,而兩車也不約而同使用黑色裝飾件以及類似“尾翼”的設計讓後排乘客頭部空間有保證,相信這是未來的潮流之一。
由於大眾MEB的長軸距優勢,大眾ID.3比e:NS1軸距足足長了155mm,不過e:NS1有SUV的體型,相信在空間上有一定的彌補,再加上本田的MM理念,二者的空間表現理應不俗。
從內飾的角度來看,兩車不約而同使用雙屏聯動的形式,從圖片上就能看出,本田e:NS1的中央屏幕會更大,大量軟質材料和Alcantara材料的包裹讓車輛檔次感和高級感有明顯提升。
ID.3一如既往保持大眾家族風格,不過內部配色會更加跳脱一些,除了有深色的中控台以外,還能選裝淺色的風格,個人認為淺色且搭配跳脱顏色的內飾設計更具年輕味道。
在屏幕尺寸上,ID.3略微遜色,e:NS1使用10.25英寸+15.2英寸的形式,並且搭載e:N OS系統,該系統還融入了Honda SENSING系統,除了有基本的L2級駕駛輔助以外,還有駕駛員狀態感知系統等高新技術。
ID.3雖然尺寸上略微落後,但是整體的功能性以及易用程度同樣出色,如果您曾經使用過大眾最新車機,基本上可以在ID.3上無縫切換,同時還有要AR-HUD、ID.LiGht等智能交互功能,在配置層面,二者不相上下。
空間的角度來看,跟前文預估的一樣,兩車後排同樣能全平,在這種尺寸的車型上,純平的地台會直接影響後排乘坐體驗。得益於本田在空間利用率方面的優勢,即便放置了大電池,整體乘坐體驗並沒有受到影響。
ID.3就不用多説了,MEB平台出身的它將電池放置在車輛中央,再加上誇張的軸距數據,車輛後排乘坐體驗在同級別來説是中上游水準。
其實,純電動車的絕對動力不用有多懷疑,相較於內燃機,電動機提升動力要簡單得多,再加上電動機的輸出特性,再加上這是兩個一線大廠出品,整體的品質以及體驗感絕不會差。
從數據上來看,e:NS1有兩個版本,最大輸出分別為134kW和150kW,大眾ID.3則只有一款125kW的後置電機可選。
關於電機佈局,由於兩車定位的不同以及車廠設計不同,ID.3會使用後驅的佈局,不過這種設計需要犧牲部分後備廂隱藏空間。e:NS1則保留了燃油車的傳統,將電驅系統放在前艙,後備廂依舊有不錯的表現,這裏無法評判兩者的優劣,只能説兩個車廠分別有自己的考慮。
續航方面,兩車同樣使用三元鋰電池作為儲能,e:NS1的續航里程分別有420km和510km兩個版本,ID.3依靠57.3kWh電池實現430km續航。
目前,ID.3的價格為15.99-17.39萬元,從新能源車成本來看,相信本田e:NS1的價格大約在15-18萬之間。值得一提的是,明年國家對於純電動車的補貼會進一步退坡,也許明年車輛價格會進一步上漲。
所以,如果您已經看好或者準備購買某款新能源車,可以儘快入手,畢竟明年的不確定因素會更多。
以上就是兩車大概的產品力情況,本田e:NS1與大眾ID.3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從車輛硬實力表現來看,不負傳統車廠之名,同時還有新能源車應該有的智能與前衞,足夠的續航、優秀的三電管理系統同時,至於e:NS1定價如何等到明年我們才能知分曉。
網友評論:
網友1:本田那個真像海外的新繽智!
網友2:還是喜歡ID.3,畢竟是傳統出來的東西
網友3:不如選ID.4
網友4:講真,這兩個都不如特斯拉
網友5:特斯拉什麼時候出個15萬的車,再掃一波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