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類父母,難以教出有出息的孩子

這5類父母,難以教出有出息的孩子

文:超媽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父母決定着孩子的一生。

為人父母,雖然深諳自己在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性,但由於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所致,根本無心去想,應該如何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

更不會花時間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誤,是否會給孩子帶來哪些消極的影響。

那麼什麼樣的父母,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呢?

請對比以下5種類型,有相似行為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請及時糾正。

1、挑撥離間型

很多父母,深受家庭矛盾以及各種工作、生活瑣事所困擾,常常拿孩子作為發泄對象。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在孩子面前説他人的不是:

“你爸總是藉口工作忙,都不願陪你”

“你們班主任真多事,別理他那麼多”

“你爺爺奶奶都不疼你,只有媽媽最愛你”

......

習慣性對孩子“傾訴”自己糟心事的父母,最容易扭曲孩子的價值觀。

孩子小,三觀的形成很多時候都需要父母去引導,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説他人的不是,那麼就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會自然而然的對身邊人失去信任感,在人際交往上會變得畏手畏腳,不願也不敢去與人交流,害怕遇見父母口中的“壞人”。

這5類父母,難以教出有出息的孩子

2、過於依賴性

孩子依賴父母,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卻相反,選擇依賴自己的孩子。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爸媽後半生幸福就靠你了”

“你一定要努力呀,爸媽還指望你過上好生活呢”

.......

我們知道,家庭是心靈的港灣,親人之間相互依賴,是情感的粘合劑,更是家庭和諧的基石。

但是過分的依賴,只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枷鎖,給孩子造成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嚴重者,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心理學家有言:用親情“綁架”來平衡自己的付出,久而久之,孩子不敢再接受有砝碼的愛,不斷壓抑自己的需求,進而造成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所以,請不要在無形中給孩子的成長增添壓力,加上“枷鎖”。

3、抱怨發泄型

父母對待事物的態度,影響着孩子對待事物的態度。

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我們會抱怨,會發泄,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在孩子面前抱怨會有哪些後果?

“要不是為了你,我至於這麼累嗎?”

“你看看你,花錢大手大腳,我累死累活都不夠你花”

“為了你,我放棄了我最愛的事業,你怎麼對得起我?”

習慣對孩子抱怨的家長,養不出積極樂觀的孩子。

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消極的情緒裏,不僅難以感受到快樂,更會在無形中學習模仿父母抱怨的樣子,開始抱怨周圍的事情。

小小年紀抱怨作業太多,抱怨同學不好,甚至抱怨父母的不是.....

如果你想擁有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最起碼自己要能做到情緒穩定,不要總在孩子面前抱怨這抱怨那。

4、惡語相向型

父母對孩子最直接的傷害,不是責罰,而是惡語相向。

“你怎麼這麼笨,要腦子有什麼用?”

“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笨的孩子”

“這點事都做不好,你怎麼好意思”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而那些從父母口中説出的難聽話語,對處於成長敏感期的孩子而言,是致命的打擊。

都説父母的惡語相向比打罵更具有殺傷力。

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打擊,更容易變得自卑、不合羣,甚至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父母的語氣,去傷害身邊人。

消極悲觀,性格偏激是這一類父母給孩子帶來的最直接影響。

這5類父母,難以教出有出息的孩子

5、強加包袱型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總是負重前行,誰都希望可以輕裝上陣。

但是很多孩子從一出生,就被給予厚望,被強加包袱。

“孩子,爸媽沒啥本事,你可要爭氣呀!”

“爸媽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但是你一定要有出息”

“爸媽砸鍋賣鐵為了你,你一定要努力有出息”

......

總有一些父母,習慣性在孩子面前顯示自己的弱勢,把自己未完成或無法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去完成。

那些父母未實現的抱負,對孩子來説就是一種成長的包袱。

給孩子帶來無盡壓力的同時,也磨滅了孩子對未來的期待,令孩子失去了對未來生活本該有期許。

遵循父母期望成長,無法活出自我,對於孩子來説,就是一種折磨與束縛。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與空間,父母過度的干預與過高的期許,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所以,為了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希望廣大父母能夠反思自我,利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去培養孩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9 字。

轉載請註明: 這5類父母,難以教出有出息的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