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首條古樹主題文化衚衕在東四三條落成,經過對古樹“體檢”和“開方抓藥”、設立路牌導視等,20株百餘年樹齡的國槐愈發枝繁葉茂,“老巷幽宅靜樹依”的衚衕畫卷愈加生動。(9月14日《北京日報》)
一株古樹,幾多春秋。古樹名木是公認的綠色文物和化石,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遺產,是城市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為了強化對古樹及其生境整體的保護,北京從去年開始不斷嘗試和探索保護新模式,建設20處古樹公園、古樹小區、古樹社區等一批保護試點。如今,北京又建成了首條古樹主題文化衚衕,這既是衚衕文化建設發展成果的一個縮影,也標誌着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向前邁出了新步伐。
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綠色發展是長久之計。北京有着4萬餘株古樹名木,是全世界古樹最多的城市。近年來,北京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實施“一樹一方案”,建立“一樹一檔”,推進古樹名木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多措並舉護佑古樹“青春永駐”,勠力同心守護自然瑰寶,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增添了新活力,為廣大市民帶來了更多的綠色福祉,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
每一棵古樹都值得敬畏,每一棵古樹都彌足珍貴。作為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東四三條衚衕距今已有750多年曆史。衚衕兩旁林立着20株百餘年樹齡的國家二級古樹——國槐,樹冠相交,如一張張巨大的綠傘,成為東四三條的獨特風景。目前,古樹周圍設立了保護圍欄,樹幹上掛着“身份銘牌”,掃描銘牌上的二維碼,古樹的具體位置、年代、樹高、平均冠幅、生長習性等信息可清晰展現到公眾面前,下一步,還將在路牌導視上增加“聽”和“看”的二維碼,市民、遊客掃碼就能聽古樹故事,讓人們在“沉浸式”體驗衚衕風情和古樹歷史文化的同時,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文明和親和力。
事實表明,北京打造古樹主題文化衚衕,有利於喚醒社會愛綠護綠的熱情,增強人們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從持續推進古樹主題公園、保護小區、古樹社區、古樹街巷等整體保護試點建設,到建成古樹主題文化衚衕,北京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綠色地標”,對接着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樣的變化,正是古樹保護工作不斷進步的時代標識和城市綠色發展的生動註腳。
古樹保護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相關部門認真履職,壓緊壓實責任,強化擔當作為,創新模式路徑,不斷提升保護質效,還需廣泛凝聚企業、公眾等各方力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比如,開展古樹認養活動,滿足企業、市民等參與保護古樹的意願;組織共青團員、少先隊員開展保護古樹志願服務活動,宣傳古樹保護法律政策,弘揚護綠、愛綠文明風尚。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參與到保護古樹的行列中來,定能讓北京的古樹不斷髮新芽、綠滿枝,澤被後世。
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今後五年,北京要持續推動綠色發展,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期待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踐行綠色北京戰略,從保護好每一棵古樹做起,“積小勝為大勝”,以“盡精微”致廣大,奮力推動首都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讓城市更加和諧宜居,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文/威利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