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點,父母越能“忍”,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更易成功

教育家蒙台梭利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但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這三點,父母越能“忍”,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更易成功

作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有自律能力,但很多孩子卻難以做到自律,如果在這三件事,父母能忍住,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孩子長大後更易成功。

一、父母控制情緒,忍住脾氣。

尹建莉説:

教育孩子,一發脾氣你就輸了。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經常控制不住脾氣。孩子不聽話,或不自律時,父母對孩子吼叫、打罵,發脾氣,也許父母是想通過這些方式,來讓孩子改正。

但是,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

從講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間的距離可能很遠。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這三點,父母越能“忍”,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更易成功

而父母發脾氣,孩子在父母的負面情緒影響下,要麼反抗,要麼害怕、驚恐,情緒不好的情況下,父母的話語,對孩子不起一點作用。

思想家盧梭説過,世上最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而父母忍住脾氣,給孩子做出自律的榜樣,更有利於孩子自律能力的養成。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説:

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自我完善。

父母要想孩子不玩手機,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拿着手機,父母希望孩子在學習上自律,自己也要多學習。父母用自己的自律行為影響孩子,讓孩子養成自律。

這三點,父母越能“忍”,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更易成功

二、父母忍住嘮叨。

李玫瑾教授認為: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都是垃圾。

但是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不按時做作業,不認真聽課,或者整天拿着手機,就忍不住嘮叨,“你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辦?”""你沒有一點自律,就知道玩手機?”

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説,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嘮叨他,他也許會聽的進去,但如果孩子大了,你不管怎樣嘮叨,起的作用也不大。

而且,父母嘮叨多了,還會有副作用,就是超限作用,即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父母不停地嘮叨,還會讓孩子不耐煩、反抗。

父母忍住嘮叨,給孩子信任和理解,孩子會更容易養成自律。

這三點,父母越能“忍”,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更易成功

《恰如其分的自尊》一書中提到:

一個人的自律性來自於他的自尊水平,一個人的自尊水平越高,他的自律性越強。

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給予的信任和理解,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孩子的自尊水平提高了,他的自律性也會提高。

三、父母忍住包辦。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峯説:

“如果養育者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距離孩子太近,過度包辦代替,過度控制,過度指責,就構成了對孩子自我功能的剝奪。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有很多人格不獨立的表現,好像一定要有人補救性地幫他做點什麼,他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這三點,父母越能“忍”,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更易成功

父母對孩子事事包辦,他的個性、他的能力容易受到限制,只會助長孩子依賴別人的習慣,削弱孩子的自立與自律能力。

父母忍住包辦,讓孩子承擔責任,更易培養出孩子的自律。

讓孩子在實踐中,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和自主意識,承擔責任,更容易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自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自律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承擔責任,而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只有在父母不包辦,放手讓孩子去面對自己的事情,才能培養出來孩子的責任心,責任心培養好了,就更容易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這三點,父母越能“忍”,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更易成功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指出:父母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指路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忍住脾氣、忍住嘮叨、忍住包辦,父母做出自律的榜樣,給予孩子信任和理解和尊重,讓孩子養成自律,從而孩子更易獲得成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7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三點,父母越能“忍”,培養出來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更易成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