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離婚四年後,新婚徐志摩給張幼儀寫信,信裏滿是醋意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綜合

詩人徐志摩擅長寫詩作文,可他與原配妻子張幼儀結婚的7年裏,他竟未曾單獨寫過一封信給妻子。可在1926年,即他與張幼儀離婚四年後,他竟破天荒給張幼儀寫了第一封書信:

"我也悶得慌,破客棧裏困守着,還有什麼生活可言。"

很有意思的是,這封信被寫就的時間,竟然是徐志摩與第二任妻子陸小曼新婚兩個月之後。


數年前的徐志摩可不是這樣的,在他看來,不和張幼儀離婚,就沒有什麼生活可言。徐志摩最常對張幼儀説的一句話是:"你懂什麼,你能説什麼?"咄咄逼人,將張幼儀懟得一無是處。在飛往倫敦的飛機之上,張幼儀因為暈眩而嘔吐,徐志摩馬上嫌棄道:"你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徐志摩當張幼儀是個累贅,特別是後來追求林徽因的時候,徐志摩立刻要求和已經懷孕的張幼儀離婚。張幼儀在德國生下了二兒子彼得,身邊沒有一個人照顧,徐志摩一直追到了柏林,不是為了看兒子,而是追着張幼儀籤離婚協議書。

徐志摩用自己的愛情和自由來綁架張幼儀:"無

愛之婚姻忍無可忍,自由之償還自由。

"

張幼儀一生髮憤圖強,被很多人視為女性的逆襲者,她不止一次説過,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就是在德國,去德國之前,她任何事情都害怕,做什麼都畏手畏腳;去了德國之後,她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了,自然也就無所畏懼了。


(徐志摩、泰戈爾、林徽因合影)

徐志摩對張幼儀排斥和厭棄已經到了骨子裏,迫不及待想要和她斷絕一切關係。然而實現了離婚夢想的徐志摩,並沒有追求到自己理想的生活,林徽因拒絕了他。他情場失意,和好友的妻子陸小曼牽扯到一起。逼完前妻張幼儀離婚,他又聯手陸小曼逼陸小曼的丈夫王賡離婚。

1926年10月,徐志摩冒天下之大不韙迎娶了陸小曼,兩人的婚禮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結婚之後,徐志摩便第一時間帶着陸小曼回到了硤石老家,徐志摩父母對他們的婚姻也並未完全反對,他們甚至還在硤石老家專程給新婚夫妻兩準備了婚房。

在他們回家前,徐申如夫婦為兒子兒媳把一切都準備妥當了,他們的準備有多妥當呢,這麼説吧,就相當於:只等着他們"拎包入住"了。但是,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對於徐申如夫婦為他們準備的一切,陸小曼卻似乎並不滿意。這也難怪,多數情況下,老人和年輕人的想法總是存在區別,何況陸小曼與徐申如夫婦還一個西派一個偏封建。

陸小曼出身名門,又是陸家的獨生女,自小家境優渥,父母溺愛,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丈夫王賡是父母為她千挑萬選的優秀丈夫,結婚之後,她依舊過着大小姐的生活。

陸小曼的性子,在她父母看來自然沒有什麼,同樣是大少爺的徐志摩也不覺得有什麼,但是在徐家父母看來,她就沒有那麼可愛了。徐申如夫婦一直和張幼儀生活,對孝順懂事的張幼儀向來歡喜。人都會有先入為主的意識,所以徐申如夫婦會不自主地拿陸小曼和張幼儀做比。

從外貌上來看,陸小曼確實比張幼儀好看,但在徐申如夫婦眼中,她的言行舉止和兒媳張幼儀真真差了十萬八千里。


張幼儀在徐家一直用心侍奉公婆,非常勤快,相比之下陸小曼就比較懶了。陸小曼來到了徐家,從來不做家務,每天都要睡到日上三竿才醒來。陸小曼還有個讓徐申如夫婦不能容忍的缺點就是吃零食,而且是一天到晚不停地吃。陸小曼零食吃多了也就沒有心思再吃正餐了。每次吃飯,陸小曼碗裏面都會有剩飯,徐申如夫婦看到就會心生不悦。陸小曼多少能看出公婆的不開心,她耍小聰明,在公婆面前對徐志摩撒嬌,在吃不完的時候對徐志摩説:"志摩,我吃不完了,你幫我吃。"徐志摩二話不説就把陸小曼的剩飯給吃了。

於是,在他們圍着桌子吃飯的當口,徐申如父母瞪着大眼,看着兒子扒拉着兒媳吃剩的飯菜。那心情,對於一直把兒子當成寶貝寵着的父母而言,真真是複雜無比。

陸小曼的"作"還沒有完,她和徐志摩都自詡為新派人,講究的是羅曼蒂克和自由。但無論小夫妻多麼親暱,在長輩面前也是要收斂的。陸小曼什麼事情都吩咐徐志摩去做,好好的徐家少爺,成了陸小曼指使的傭人。每次吃完飯之後,陸小曼不走回房間,而是嬌滴滴讓徐志摩抱着她上樓。


陸小曼好好一個人,有手有腳,卻當自己是個嬰兒一樣,凡事都要徐志摩照顧。徐申如夫妻真的不明白,陸小曼為什麼要用這種露骨的方式來表達和徐志摩之間的愛意。況且他們辛苦將兒子養大成人,是希望他有出息的,就算不被女人服侍,也不能淪落到服侍女人吧。

徐申如夫妻雖然也算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父母,也樂於將兒子送到海外去培養,但他們畢竟是傳統的長輩,接受不了這樣的夫妻相處模式。況且陸小曼也沒有纏足,上個樓都要徐志摩抱上去,真心是給人看了笑話,成何體統。

徐志摩是被徐申如夫婦慣着長大的,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平時徐志摩給父母倒杯水的機會都少,日日這般伺候陸小曼,徐申如夫婦真有一種"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的悲涼感覺。

和陸小曼相處時間越久,徐申如夫婦就越想念曾經和張幼儀在一起生活的場景。當年徐志摩揹着他們和張幼儀離婚,已經讓他們十分氣憤,現在更是後悔不迭。


後來,因為實在看不慣陸小曼的奢侈和做作,徐志摩父母最終竟在兩人婚後一個月離家出走了。而他們這次離家出走後北上的目的地竟是張幼儀處,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徐志摩父母都和張幼儀一起生活。

兩位老人非常精明,他們知道徐志摩這輩子估計都靠不上了,徐家的孫子也是母親張幼儀撫養。他們決定認張幼儀為養女,並且將財產分成了三份,老夫妻兩留下一份,徐志摩和陸小曼留一份,張幼儀和阿歡留下一份。徐志摩放棄了家族的責任,張幼儀成了實際上的徐家掌門人。

徐志摩父母離家出走後,徐志摩和陸小曼只得被迫回到上海,因為失去了父親的經濟援助,此時的兩人顯得很有些落魄。在找到小旅館暫時安頓好後,徐志摩就懷着很複雜的心情給前妻寫下了這第一封信:

幼儀:"爸爸來,知道你們都好,尤其是歡進步得很快、欣慰得很。你們那一家雖是新組織,聽來倒是熱鬧而且有精神,我們避難人聽了十分羨慕。幼儀,媽在你那裏各事都舒適,比在家裏還好些。"


"我們在上海的生活是無可説的,第一是曼同母親行後就病,直到今天還不見好,我也悶得慌,破客棧裏困守着,還有什麼生活可言。"

張幼儀在收到這封信後立馬給徐志摩打了一個電話,一方面她解釋了徐志摩父母北上來找她與她無關的事實,另一方面,她也對徐志摩目前的生活表示了同情。隨後不久,她還給徐志摩寄了一筆錢。

誰也沒想到的是,張幼儀收到信後給徐志摩寄錢,竟是她在此後以徐志摩父母名義給他寄錢的開端。此後一直到徐志摩過世,張幼儀一直在接濟徐志摩,而為了不讓與陸小曼結婚後經常經濟困窘的徐志摩感到難堪,她還經常以徐志摩父親的名義寄錢。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的人生是從離開張幼儀後開始變得艱難的,而張幼儀的人生卻恰恰是從被離婚、離開徐志摩後開始被展開的。

離婚後的張幼儀後來從國外留學歸國後做過大學老師,她還出任過中華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副行長。晚年的張幼儀還在已成才的兒子的支持下,找到了一生摯愛即醫生蘇紀之,他們一直相伴到終了,死後,張幼儀的墓碑上刻着的是"蘇張幼儀"四字。


張幼儀在結婚之前,母親給了她兩個忠告:

第一:進了徐家的門,絕對不可以説"不",只能説"是";

第二:不管小夫妻關係如何,對公婆的態度永遠如一。

母親的忠告讓張幼儀成為了徐志摩心中死板而無用的女人,卻塑造了公婆心中的標準兒媳。人生送給張幼儀一個糟糕的丈夫,卻給了她一對明事理的公婆,給了她一個殷實的孃家,讓她足以在人生之中翻盤。當婚姻的大門為她關閉,事業的窗口卻為她敞開。

1996年,張幼儀的侄女張邦梅出版了英文版的《小腳和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在書中記錄了張幼儀曾經説過的一句話:"我要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脱,變成另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