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項車輛實驗/四大設計理念 長安CS75PLUS安全解析
易車訊 3月18日,長安CS75PLUS舉辦了安全解析活動,通過五項車輛實驗以及對四大安全設計理念的講解,讓大家對長安CS75PLUS的安全性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試驗一:整車高低温振動耐久試驗
在四門兩蓋的耐久試驗中,通過機械臂上千萬次的重複開合,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使用50年。保障日常使用中的閉合件耐久安全。
對車輛在用户所使用的環境、塵埃、光照等影響下,進行耐久模擬,從而對車輛的振動耐久進行評價。
試驗二:零部件高低温振動耐久試驗
該實驗通過零部件高低温振動耐久試驗,模擬座椅在車內受到不同方向的力,在承載駕駛員的情況下,產生姿態變化,測試座椅的耐久性。
除了座椅,通過多軸振動台可用來進行發動機懸置、油箱、HVAC系統、座椅、電器系統、電瓶架、儀表板、排氣系統等各個部分在周圍環境和部件振動時的耐久性測試。
試驗三:24通道道路模擬試驗
利用24通道道路模擬試驗,模擬汽車所受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載荷,通過輪心傳遞到汽車其它各個系統零部件;以準確模擬,達到車輛實際所受的多向應力狀態。
利用24通道道路模擬試驗,還可以在每個角對力和力矩進行六自由度控制,重現路試一階段所受的多向應力狀態,精確考核整車金屬結構件的疲勞強度。
試驗四:環境實驗室
在30平米的環境實驗室中,模擬地球上各種極端氣候,從南北極到撒哈拉沙漠,複核模擬高低温環境温、濕度、日照強度、風速、道路負荷阻力、坡度參數的綜合環境,可以對CS75PLUS極限環境下的性能和油耗進行測試。
試驗五:高速車輛穩定性試驗
長安汽車綜合試驗場,是西部第一個試車場,由長安汽車斥資13億建設。對車輛在高速行駛下的穩定性進行測試。
CS75PLUS安全設計理念 行人保護安全設計理念
總設計理念:通過造型、總佈置和結構設計,降低車輛對車外行人的頭部、大腿和小腿的傷害等。
頭部保護:吸能式前罩板(通過對前罩內板結構進行參數化設計,在保證剛度等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罩板的吸能特性,降低對行人頭部的傷害)、充足的頭部吸能空間(通過降低機艙內硬點的高度,增加前罩板的吸能空間,確保頭部撞擊前罩時不接觸到機艙內的部件,降低對行人頭部的傷害)。
腿部保護:平直的前臉造型以及充足的腿部吸能空間(平直的前臉造型,保證人體腿部在撞擊到保險槓時保持一定的平直度,降低韌帶拉傷和膝蓋破碎的程度,足夠的吸能空間保證行人腿部不會撞到防撞橫樑上,以免造成更大傷害)、腿部支撐結構(通過上支撐和下支撐的設計,保證人體腿部在撞擊到保險槓時保持一定的平直度,降低韌帶拉傷和膝蓋破碎的程度,下支撐可以同時防止行人被捲到車輛底部,造成二次傷害)。
約束系統安全設計理念
總設計理念:源於乘員減速度控制理論的碰撞設計理念,專注於為車內乘坐人員提供極致的全方位安全保護系統。
基於人體各部位損傷保護的精細化安全系統設計
穩定的預緊式安全帶+高效安全氣囊:氣囊滿足不同人體不同碰撞工況的頭胸保護;毫秒級的氣囊點爆調校設計;配備預緊安全帶,提前約束人體前傾;“氣囊+安全帶” 百餘次匹配模擬。
卓越的吸能式轉向管柱:有效降低胸部撞擊力;為駕駛員提供關鍵的生命空間。
內飾安全設計無盲區:地毯造型設計遵循安全與舒適同步;精心設計腳部吸能結構,緩解碰撞傷害。
關注後排乘坐人員碰撞保護:配備高效預緊完全帶,滿足不同人體使用需求,降低後排人員傷害;座椅設計中打造避免人體臀部過度前移的“防下潛”安全利器。
車內乘員安全設計應用案例
潰縮吸能式轉向管柱:依據設計標準進行轉向管柱內外柱筒選材;高精度加工工藝保障管柱正常潰縮吸能;精心設計管柱脱落塊斷裂閥值力。
護駕駛者寶貴的生命空間:計算仿真模擬碰撞中人體的整個運動過程,管柱設計預留足夠的吸能空間,降低人體與管柱碰撞風險;管柱、氣囊、安全帶的協同作用,有效吸收碰撞能量,減輕對頭部胸部的碰撞損傷。
正面碰撞安全設計理念
低速碰撞設計理念、技術支撐
設計理念:通過車身結構和空間佈置的精細化設計,實現吸能效率最大化,降低低速碰撞過程中,車輛的損傷程度,降低車輛財產損失。
技術支撐:通過參數化優化手段,自動匹配出前碰橫樑、前吸能最優盒截面,提升低速碰撞時吸能效果,讓必損件“物盡其材”;同時優化佈置,合理規避,對高價值件局部進行加強,從而讓高價值件“毫髮無損”,達到降低低速碰撞時維修費用的總體目標。
高速碰撞設計理念、技術支撐
設計理念:車身結構按照緩衝吸能區和乘員保護區進行設計,通過吸能區設計將碰撞能量進行卸載,通過乘員保護區設計為車內乘員提供完整的生存空間。
技術支撐:通過增加傳力通道、優化各傳力路徑結構、對關鍵的乘員保護區域不計成本的加強、超大面積採用高強鋼以上材料,能實現駕駛倉外充分變形吸能、駕駛倉內對乘員盔甲級般保護的安全理念,也才造就了CS75PLUS“鋼筋鐵骨”般的“明日安全”。
頂部碰撞設計理念、技術支撐
設計理念:通過B柱和頂蓋橫樑等結構的加強設計,確保車輛在翻滾狀態下依然能夠為車內乘員提供足夠的保護。
技術支撐:通過對AB柱的無限制加強,可以為乘員提供近於三倍的法規保護要求。
側面碰撞安全設計理念
總設計理念:堅固的乘員艙設計抵抗任何角度的撞擊,保證乘員艙完整性,乘員無拋出或者被擠壓風險。內飾採用柔性PP材質,內飾不發生斷裂產生尖鋭物,並協助吸收撞擊能力,全方位氣囊保護,減少乘員與車內發生碰撞造成重大傷亡。
設計思路:堅固的A柱和門檻是側圍支撐的基礎,通過合理的剛度匹配,把側碰撞擊能量儘量通過乘員盆骨以下區域的局部變形吸收,減少乘員軀幹和頭部受到的衝擊傷害,在乘員接觸區域通過側面氣囊提供有效保護,氣囊的剛度通過生物仿真度較高的碰撞假人進行標定,保證氣囊內部壓力不會過硬導致乘員承受過大推動力。也不會過軟導致氣囊被擊穿導致乘員受到較大沖擊。
充分考慮來自側面碰撞的各種工況,不論是1.3噸的轎車側碰壁障,或者1.4噸的城市SUV側碰壁障,還是1.5噸的皮卡側碰壁障,或者27°斜角度碰撞。還是車輛打滑和電線杆或樹木發生撞擊。都進行了充分的仿真優化設計和試驗驗證。保證乘員艙在各種撞擊的情況下都能擁有充足的生存空間,不會被側面結構擠壓在車裏。車身通過B柱,門檻橫樑,車門防撞橫樑,B柱上邊梁,地板橫樑,頂蓋橫樑進行支撐傳力。可承受25噸的側面撞擊力。
技術支撐:
B柱作為主力承載力,把側碰受力傳遞到門檻橫樑和B柱上邊梁,要求B柱能承受10KN*m以上的抗彎能力,B柱採用1500MPa的雙層熱成型(對於超高強鋼無法衝壓成型通過加熱後軟化後成型)補丁板結構,再通過780MPa雙層高強鋼進行加強。為防止B柱和門檻斷裂,B柱內板和門檻採用三明治結構,B柱外板採用兩排焊接與門檻連接。
門檻採用1400MPa輥壓成型(對於超高強鋼無法衝壓成型通過連續的小輥輪變形成型),對於門檻內部採用封閉“幾”字形吸能盒和“L”型抗防撞支架進一步提升門檻承載力,門檻要求到達30KN*m的抗彎能力。
座椅橫樑採用雙橫樑設計,座椅橫樑均採用780MPa高強鋼設計,並同時設計了地板上橫樑和地板下橫樑互相扣合,進一步提升地板承載力達到15噸承載力的設計水平。
車門防撞橫樑採用1500MPa熱車型封閉管梁設計,單車門可承受4噸擠壓力。
側面安全氣簾達42L體積,完全覆蓋前後車窗,在碰撞瞬間0.02S可展開到位,可產生2個大氣壓的氣體,有效保護乘員頭部防止和車內外硬物接觸,其氣袋經過一體成型技術和硅膠塗層地工藝處理可保持長久的保護效果,在翻滾中為乘員提供持續的保護。
側面安全氣囊可充分覆蓋乘員的肩、胸、腹、盆提供完整的保護,在設計中綜合考慮了較大尺寸的75kg男性假人和較小尺寸的45kg女性假人以及兒童的保護。
內飾採用更易變形吸能的PP材質,配合內飾結構弱化設計,防止內飾破損產生鋒利的邊對乘員造成傷害,研究扶手高度和凸出,既能滿足舒適的人機功能,在碰撞發生的時候又能有效避讓乘員的肋骨,減少骨折的發生。
為保障在側碰發生時保證車門不會因為撞擊被甩開,採用了車門鎖慣性抗解鎖功能、門拉手防變形結構設計、冗餘解鎖線束長度、行車落鎖多重保障,並在碰後發出車門解鎖信號,方便救援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