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聞中的陳芊芊》實火。
從開播到大結局,熱搜上了無數次。
此劇一開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女尊設定。
在花垣城,女子當家,女子為官,女子作城主。
男子地位卑微,生不出個女兒來,就要受惡婆婆的氣。
社會階層按士、農、工、商、男依次遞減。
各種「男子無才便是德」、「蕩漢羞辱」的梗兒玩到飛起。
不過,編劇無意於深入嚴肅地討論性別議題。
剝開男女倒置的外殼,它的內裏還是一部沙雕甜寵劇。
撒糖撒到嗨,磕就完事了!
在陳芊芊熱播的同時,另一部國產老片悄然登上熱搜。
聚焦了現實中女子當家做主的「女兒國」摩梭。
有人説,這裏堪稱世外桃源——
《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
雖然這部紀錄片看過的人不多,但是豆瓣評分高達9.1。
摩梭,位於雲南省麗江地區寧蒗縣永寧鄉。
背靠山川秀麗、風景如畫的滬沽湖。
那裏有着中國唯一現存的「母系社會」。
母親是摩梭人生活的軸心,在家族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主宰着財產分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宜。
摩梭擁有着一種獨特的婚姻方式——走婚。
走婚在摩梭語中唸作「色色」,意為「走來走去」。
形象地表明瞭他們的相處模式——
如果男女情投意合,兩人會在白天相約,讓男子在半夜時分,爬窗而入女子的「花樓」(成年女子的閨房)。
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示意他人不要干擾。
一夜纏綿之後,男子需在天未亮時由正門離開。
如此每夜循環往復,直到兩人沒有感情,即可自然分手。
值得注意的是,男女雙方並未組建成一個小家庭。
他們依然屬於自己原有的母系大家庭。
男方晚上到女方家過夜,白天回自己的母親家幹活。
所生下的小孩,歸女方家生養,男方不需負擔。
他們只需要在孩子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即可(主要是為了防止亂倫)。
這樣獨特的家庭模式,有着現實方面的益處。
不像我們傳統的「4 2 1」家庭模式。
獨生子女結合為夫妻,上有雙方父母,下有一個孩子,經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摩梭人一般有着二十人左右的大家庭。
在母親的分配下,有人負責帶孩子,有人負責幹活養家,共同了分擔家庭的重擔。
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更為人稱道的是他們的「婚戀觀」。
結不結婚,是你的自由
現代青年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處對象,逢年過節一定會被三姑六婆催婚。
「隔壁的王阿姨都快要抱孫子了,你怎麼連男/女朋友都沒帶回來過?」
「找個差不多的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別讓父母的面兒掛不住。」
「實在不行可以先結婚,後面再慢慢培養感情,錯過這個年齡以後就不好找了...」
最後,還要美其名曰「還不都是為你好」,真叫人氣不打一處來。
為了結婚而結婚,反而會產生許多不幸福的婚姻。
在這一點上,摩梭人看得很開。
他們把婚姻的自主權交給晚輩,讓晚輩自己做抉擇。
「想走婚就走婚,不想走婚就不走婚」。
只要自己過得開心,就會得到家裏人的支持。
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紀還是一個光棍,也不會遭到周圍人的嫌棄。
因為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制,基本能夠保障每個老年單身人士得到照顧。
沒有「處女」概念
在一部分現代人的心中,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
如果女友/新婚妻子不是處女之身,就會被當作不自愛的表現。
甚至遭到蕩婦羞辱。
但是,摩梭人沒有「處女」這個概念。
他們認為有過婚前性行為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
不會對此指指點點,更不會扣上道德帽子。
看人不能這麼看,
對女人要很尊重。
不尊重婦女,
等於不尊重自己的母親。
婚姻不是交易
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
可是把婚姻和金錢綁定關係,很容易導致包辦婚姻、買賣婚姻的問題。
它曾經一度被勒令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
如今依然有人把鉅額彩禮、臨時加價,當作檢測求婚真誠度的試金石。
結果常常導致婚禮談崩、婚後財產分割糾紛、情侶感情破裂等令人惋惜的後果。
片中,一個摩梭大叔的女兒嫁給了異鄉的漢族人。
按照漢族的禮儀,男方要給女方結婚彩禮。
但摩梭大叔堅決不肯收下,並且對這個習俗感到很困惑。
婚姻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的,而不是金錢。
我不是賣女兒。
如果你們有共同的生活,你們高興的話,
你們就成一家。
但我的女兒,還是我的女兒。
男女平等,都要重視
在許多經濟落後的地區,不少人依然秉持重男輕女的觀念。
認為只有生男孩才能傳宗接代、養老送終。
尤其在嚴重超生超育的地區,不少家庭是一直生到有兒子為止。
在非法診所,也會大量出現女胎被流產的情形。
片中有一個摩梭人,叫作達史拉措。
生完孩子躺了一會兒,朋友打電話來問她,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
她這才猛然想起來,剛才忘記看了!
只注意看了看手和腳怎麼樣,
沒有注意孩子是男的還是女的,
健康最重要,性別不重要。
可能會有人誤解,「母系社會」想必是女人的地位很高,男人的地位很低。
但實際上,這裏是「重女不輕男」。
雖然家庭以母親為單位,但提供支撐力量的是所有的兒孫子女們。
家裏沒有父親的概念,男性長輩都被稱呼為舅舅。
後輩們也都十分尊重舅舅。
從那裏的一句俗語,便可看出舅舅在他們心中的分量:
天上的玉皇大帝,地下的摩梭舅舅。
男性或女性,都是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都共同出力,自然也同等重要。
夫妻雙方是獨立的個體
許多人在婚後逐漸失去自我。
犧牲自己事業,放棄自己的愛好,只為了成為一個賢內助。
妻子成為了丈夫的附屬,雖然投入了大量精力維持家庭,卻往往被輕視。
最終成為婚姻中的被動者,遭到拋棄的時候措手不及。
摩梭人的感情觀非常豁達。
他們認為,夫妻二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彼此的附屬品。
兩個人之所以在一起,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聽到別人説我是誰的老婆,
我覺得特別不舒服。
我不是他的,他不是我的。
怎麼能説我是他的什麼,他是我的什麼。
我是我,他是他。
最多我會告訴別人,他是孩子的爸爸。
更令人稱奇的是。
他們沒有「忠貞」的概念,而是追求一種開放式的性關係。
阮苦達度,一個84歲的摩梭奶奶,在片中回憶自己的一生。
在看喇嘛跳舞的時候,認識了第一個男人。
他們的戀愛十分甜蜜,但男人在勞改的時候死在了異鄉。
在捕魚的時候,認識了第二個男人。
雖然她懷了他的孩子,但他們之間的激情漸漸冷卻,後來不太來往了。
在村裏勞動的時候,認識了第三個男人。
他們的感情堅如磐石,彼此相伴數十年,那個男人直到前年才去世。
有些人和很多人走婚。
有些人只和一個人走婚。
有些人從來不走婚。
這都是很正常的。
以前儘管今晚走一個,明晚再走一個。
誰也不會説,誰也不會問,
對方以前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此刻雙方之間的感情。
所以很多人説,走婚體現了「先行者的智慧」。
夫妻二人朝夕相處,日子久了難免生出摩擦。
但摩梭人每天都是小別勝新婚,給彼此更多的新鮮感。
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感情的粘合度和持久度。
更重要的是,人們獲得了精神上的富足和情感上的自由。
不會把所有的感情,全部寄託到某個人身上。
合得來就合,合不來就分,不強求天長地久,一切順其自然。
從來不會發生為情自殺或者情殺這樣極端的事情。
不過這個看似美好的烏托邦,是建立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上的。
為了改善生活條件,近些年當地開始發展旅遊業。
雖然旅遊業讓他們的經濟狀況變得更好,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令原本寧靜祥和的生活漸漸遠去。
有些遊客慕名「走婚」而來。
打着和當地姑娘走婚的名義,實際上是趁機揩油。
如果他們只是隨便説一兩句,而不是強力要求的話。
我們就會客氣地拒絕他。
可是有個廣東男人,他堅決要走婚,還讓我們開個價。
氣得我打了他一個耳光。
告訴他,不要以為有錢什麼都能買得到。
以前摩梭人的門,都是不上鎖的木門。
搞起旅遊業之後,家家户户都裝上了鐵門。
找朋友特別困難,
關上門不知道他在不在,
敲門又怕吵醒別人。
感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遠了。
還有很多摩梭人離開當地,外出打工。
令母系社會的大家庭制,漸漸分崩離析。
我擔心她在外面被人騙。
怕她迷路,怕她吃不飽,怕她不開心。
還怕越走越遠,我就見不到她了。
在村子裏她不用擔心什麼。
有難處我們一起分擔。
摩梭人的母系社會還能留存多久?
我們不知道。
但通過這部紀錄片,我們可以看到另一種生活的方式。
以及一種平等、自由、開放的婚戀觀念。
他們強調自強自立,無論男女都不依附於他人而活。
他們沒有捆綁和束縛,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情感自由。
他們卸下了道德枷鎖,迴歸本真又純粹的心理狀態。
看似古老傳統的走婚,卻最接近人們心目中的烏托邦。
生活和愛情的樣貌,從來就不只有社會既定的一種形態。
怎樣才能活得更加精彩,選擇權就在你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