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HUD前裝搭載同比增長41%,紅旗/蔚來/吉利領跑自主品牌

上半年HUD前裝搭載同比增長41%,紅旗/蔚來/吉利領跑自主品牌
HUD最早於1988年出現在通用汽車旗下車型,迄今發展歷史已有30餘年。按照HUD的安裝方式及顯示內容分類,HUD已從傳統的C-HUD,到W-HUD(市場主流)再到未來的AR-HUD的演變。

C-HUD已經是一個標準件,主要採用一個半透明的樹脂板來反射出虛像,憑藉其安裝便利、成本低廉的優勢,早期曾在後裝市場上風行一時。

不過,弊端亦較為明顯,主要呈現在兩個方面:1)成像區域小、顯示內容有限;2)成像距離近,位置較低。也正因為此,C-HUD形態在前裝市場逐步被邊緣化。

W-HUD則直接使用擋風玻璃反射成像,可支持更大的成像區域、更遠的投影距離。因顯示性能更優、體驗更好,目前成為市場主流。

但由於擋風玻璃一般為曲面玻璃,因此W-HUD一定要根據擋風玻璃的尺寸和曲率去適配,故其成本相對更高。

AR-HUD同樣投射於擋風玻璃上,不過相較W-HUD而言,成像區域更大、投射距離更遠,成像上也更為生動直觀。

未來,AR-HUD還會與ADAS功能深度整合,以實現更高級的效果和功能,更滿足用户的真正需求。

一、前裝市場發展情況如何

HUD的興起從顯示車輛主要行駛數據、導航開始,隨着ADAS提供更多的車道信息及預警系統,其輸出展示的最好空間就是在前擋風玻璃上,這給了市場巨大的想象空間。

單從提升駕駛安全性和提升科技感這兩個角度來看,HUD有成為智能汽車標準配件的潛力。但由於諸多原因,HUD並沒有如想象一樣快速成長起來,行業進入了較長蟄伏期。

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在售新車(自主及合資品牌)HUD的前裝(標配)搭載上險量25.4萬台,搭載率為3.38%。

上半年HUD前裝搭載同比增長41%,紅旗/蔚來/吉利領跑自主品牌
數據來源:2019-2020年H1新車上險量、品牌廠商官方車型配置(標配,不含選裝及精品件)及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調研及統計。單位:輛,合資品牌不含進口車。

在搭載HUD類型方面,《2020上半年自主及合資品牌前裝HUD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新車標配搭載W-HUD上險量為21.6萬台,佔比(搭載HUD上險總量)85%,較上年同期略有增長。

上半年,搭載W-HUD上險搭載量排名前二十的車型中,豐田凱美瑞領先優勢仍非常明顯,紅旗HS5排名次席。

上半年HUD前裝搭載同比增長41%,紅旗/蔚來/吉利領跑自主品牌
由於目前前裝W-HUD成本仍然較高,不少品牌(尤其是BBA)都只是提供選裝,價格從數千元到萬元不等。

二、自主品牌加速突破

從搭載品牌派系來看,2020年上半年,合資品牌整體裝配車型依然佔據主要份額,豐田、別克、寶馬、本田、馬自達排名前列。

在自主品牌中,紅旗、吉利、蔚來等排名前列,同時也出現了更多自主品牌跟進,比如啓辰、賽力斯。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前裝(標配)搭載HUD的上險量排名前二十品牌榜單中,豐田以87211台排名榜首,和第二名別克的領先優勢正在縮小。

上半年HUD前裝搭載同比增長41%,紅旗/蔚來/吉利領跑自主品牌
三、廠商配套率明顯提升

由於國內供應商進入時間短,加上HUD技術難度大,研發週期長、成本高,目前國內外從事此項技術生產的企業屈指可數,當前國內HUD市場可以説仍被國際巨頭握在手中。

從數據來看,2020年上半年,國內自主及合資品牌車型HUD供應商排名前五的分別是電裝、日本精機、台灣怡利、大陸集團和江蘇澤景,市場份額合計超過90%。

上半年HUD前裝搭載同比增長41%,紅旗/蔚來/吉利領跑自主品牌
從不同車型價位滲透率來看,2020年上半年,50萬以上車型滲透率在40%左右,20萬以上車型滲透率在9%左右;

20萬以下車型中除了凱美瑞、紅旗HS5、馬自達CX-5、馬自達CX-5外,其他車型搭載量均較小。

對標2019年同期數據來看,滲透率增長幅度最大的依然是價格在50萬以上車型,今年上半年較同期增長了20%;20萬以下的中低配車型也開始出現增長苗頭。

四、技術難點

AR-HUD是下一步的大趨勢,圖像的呈現效果會比W-HUD好很多,也更具實用性。儘管AR-HUD前景向好,但在其量產化道路上還存在諸多難點。

從技術角度看,AR-HUD技術上面相對比W-HUD目前還不是很成熟,除了投影本身,AR要比W多感知、識別和融合三個環節。

因此,AR-HUD需要解決眩暈、環境融合度等問題,光學成像和投影技術及系統算力等因素也限制了顯示效果和體驗,加上光學模塊和硬件體積龐大,不利於在汽車內的設計和佈置。

同時,AR-HUD相比傳統HUD,與道路實時數據融合度更高,這對於導航精度、圖像識別的準確度與速度,以及AR算法靈敏度等都有極高的要求。

此外,包括高精地圖在內的自動駕駛相關配套設施目前還處於研發測試階段,這也極大程度制約了AR HUD的成熟落地。

AR HUD需要與視覺和毫米波雷達(ADAS),GPS定位,地圖導航,以及眾多車身傳感器結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會進一步提升AR HUD的用户體驗。但目前高精度地圖發展尚未成熟,所以目前主要還是依賴普通的ADAS,GPS等數據融合。

從之前的量產經驗來看,在真正銷售的時候,由於HUD的零部件成本遠超傳統標準件,消費者並不願意買單,導致多數車廠對於量產處於觀望期間。

根據一些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反映,現在普遍並不看好傳統HUD,消費者也並不買賬。原因主要有三點:一,不是必需品。二,性價比太低。三,不夠好用。

同時一些消費者反饋,在試駕搭載HUD的新款車型時,發現實際效果並沒有商家宣傳得那麼好。主要問題集中於投射畫面存在重影的問題,駕駛中易出現眩暈感。

HUD是集光學設計、結構設計、ECU設計以及軟件算法等技術於一體的複雜部件,技術門檻較高。產品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圖像清晰度低:無論C-HUD還是W-HUD 普遍會存在一定角度的強光照射下,HUD 的清晰度會受到影響,從而使駕駛員看不清楚HUD 上顯示的內容。

2)顯示尺寸較小:當前HUD 限於技術、體積的限制,視場角做得較小,成像距離較近,導致顯示效果不夠好。

3)顯示內容少:HUD大部分的產品顯示內容過於單調,僅僅是簡單的導航和基本的行車狀態等少量信息。

五、市場長期向好

不過,近兩年車企對W/AR-HUD的重視度日漸提升。除了寶馬、奔馳等豪華品牌外,不少在開發的中低端車型亦有計劃配置。

高工智能汽車認為,汽車智能化、消費需求和主機廠意願是推動HUD發展的三大核心要素。

作為ADAS功能人機交互的一個重要窗口,除了在擋風玻璃上直觀呈現儀表及中控屏相關信息外,AR-HUD還可以把一些報警和輔助駕駛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駕駛員,這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智能汽車的交互體驗提升。

此外,智能化、數字化浪潮中,AR-HUD所呈現的炫酷效果,亦契合了數字化時代下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在此背景下,消費者對於相關產品的接受度亦不斷提升。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共有19款上市新車裝配W-HUD,而2019年同期僅有10款。今年上半年搭載量為25.4萬台,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41%。

未來兩年,長城汽車、廣汽乘用車、長安汽車等頭部自主品牌也在規劃量產搭載HUD的新車。 按照目前的項目SOP進度,HUD市場將會在2020下半年或2021年上半年迎來一波上市高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43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半年HUD前裝搭載同比增長41%,紅旗/蔚來/吉利領跑自主品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