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茫茫戈壁到雪域高原,從深邃太空到湛藍深海,從國之干城到民之衞士,都鐫刻着206所的強軍使命,都訴説着206所的強國夢想。這就是導彈發射和發射控制技術的引領者——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
篳路藍縷啓新篇
1970年7月15日,為滿足我國武器裝備研製發展需要,當時的第七機械工業部決定組建地面設備研究所——二院206所。
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在上級單位、二院的堅強領導下,在軍方及兄弟單位的鼎力支持下,一代代幹部職工接續奮鬥,從當初條件簡陋、基礎薄弱、靠吃“返銷糧”的艱難起航,歷經初創奠基、改革振興、全面發展、轉型升級四大發展階段,206所逐步成長為覆蓋“四大體系、九個系列”導彈武器系統的地、艦、潛、空、天基裝備總體所。
高歌猛進,砥礪前行。206所從最初只有117名員工發展到現在1600多名員工;從單一任務研製發展到多項任務研製、生產並舉;從跟蹤仿製發展到研發和自主創新驅動;從單一軍品研製發展到軍品、民品協同發展;從單一國內市場發展到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兼顧;從以軍為主發展到肩負“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頂梁之責。
目前,206所用於研發製造的總面積突破30萬平方米,擁有佔地千畝的國家級技術驗證試驗場和2個省部級專業技術中心、3個集團級前沿技術平台、30餘個國內一流試驗室。該所以北京本部為中心,構建保定分部生產保障中心、山東航天威能新能源產業基地、南京航天極創物聯網研究院;推動產業優勢佈局,先後成立洛陽、成都、深圳、西安(籌)等多個協同研發中心,成功構建“1 3 N”內涵式多維實體佈局。如今,不斷超越的206所已擁有雄厚的企業技術實力,並且核心能力突出、發展動能強勁。
科技強軍擔首責
秉承“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忠實履行“科技強軍、航天報國”使命,50年來,206所快速成長為國防裝備建設的重要力量,從奮力開拓三大裝備研製任務,壯大為以發射和發射控制為核心技術的高科技、創新型航天裝備企業,以“能打仗、打勝仗”為首要目標,形成“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製一代、生產一代”的跨領域、多型號並舉、協調快速發展的良好格局。
作為國家認定的重點保軍單位及軍委科技委、軍委裝備發展部專業組副組長單位,206所擁有以發射系統總體、發射、發射控制、液壓傳動與控制、伺服控制、電源及電力電子、裝填轉載與運輸七大技術為核心的國內領先專業技術體系。該所構建以多條高水平專業生產線為支撐,以“三類製造”為牽引的地面設備、彈上舵機及空間機電先進生產製造體系,圓滿完成數十個型號的預研、研製、批產及保障等科研生產任務,為各軍兵種主要用户提供了眾多地(艦)面作戰、保障以及彈上舵機等產品。 206所先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7項,其他各類成果獎140餘項,多項技術創舉填補領域空白,牽引裝備建設升級換代。該所研製生產的10餘型裝備先後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35週年、50週年、60週年閲兵儀式,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慶祝建軍90週年以及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閲兵等6次閲兵儀式。
民品創業獲佳績
為響應“面向經濟建設,大力開拓民用產業,加速航天技術成果轉化”的號召,206所從1988年實行軍民品分線管理,1993年邁出民用產業“一次創業”步伐。該所先後開發了膠囊機、壓片機、充填機和垃圾轉運站等七大類40多種民用產品,民用產業上規模、出效益,獲得了豐碩的技術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秉承“大防務、大安全”的理念,206所以“三創新”為抓手,積極推進民用產業“二次創業”,在反無人機裝備體系、消防救援體系、智能傳感器體系、環境健康產品體系和新能源汽車體系取得突破。
該所成功研發中國首枚“民用導彈”——“天網”低慢小攔截系統。此外,還研製瞭解決世界高層樓宇滅火難題的投彈式高層建築乾粉消防車、“航天衞士”空氣凝膠、環視全景智能監控系統、新能源“三電”等為代表的民用產品,填補多項國內空白。多項產品獲得國防科技發明獎、中國十大原創技術獎、中國專利優秀獎、國家發明創新獎等榮譽。藉助獨到的技術優勢,206所圓滿完成了以國慶閲兵、杭州G20峯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南京青奧會、廣州亞運會等為代表的重大活動安保防護工作。
創新驅動迎未來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50年來,創新始終是206所快速發展的核心要素。該所圍繞裝備發展需求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以技術發展路線圖為藍本搭建專業體系;依託CBB平台建設,聚焦地面、空中、水中三大裝備建設領域,推進核心技術關鍵產品落地,加快通用平台建設。
近年來,206所善用政策舉措,打造創新特區,持續加強基礎性、前瞻性、顛覆性的技術拓展與產品研發,以微系統、人體機能增強等前沿技術為抓手,加快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快成果轉化、培育發展新動能,搶佔戰略性新領域佈局,成功研發多領域、多模態微系統應用、多用途腦控外骨骼及守護失能羣體、重塑“神經之樞”的康復機器人。206所承擔載人航天環控生保關鍵子系統研製任務,創新開展貨物返回艙關鍵子系統、空間衞星平台姿控飛輪、高比衝微電推進系統等空間項目研究,瞄準國家重大工程專項任務及商業航天精準發力,以創新驅動前沿科技探索,累計獲得國際專利21項、國家專利900餘項,形成自主知識產權近千項。 206所創新打造“原點創客”產業孵化平台,釋放創新活力,深耕“雙創”沃土,賦能“雙創”主體,孵化項目成長,試行“知本”運作,探索許可授權等“一品一策”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平台青年創客獲點贊,其成果斬獲央企“熠星”創新創意大賽優秀獎、中國國防郵電職工協會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該創客創立的中央企業首個雙創項目小微公司——南京航天極創,入選“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百佳案例”。
管理改革助升級發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火車頭”。50年來,從建所之初“國家派任務、上級給費用”模式到實施深化改革、變軌轉型,擁抱市場、直面競爭,206所積極破冰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體制,逐步從單一的科研型研究所發展成為科研生產經營管理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企業。
一直以來,該所着眼戰略發展,深化全面績效管理,着力夯實項目管控能力基礎;全面改革組織機構,強化核心能力建設、市場開拓、產業發展,藉助社會優勢產業資源,加大創新成果變現力度;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的責任意識,聚焦“精品工程”建設,推進系統性、基礎性的質量提升工程;建立並持續完善工藝管理體系,強化工藝的技術保障作用和生產主導作用。
近年來,206所內強基礎,外拓市場,一以貫之抓軍品競爭成功、抓民品產業落地、抓創新成果轉化、抓基礎能力提升,並建設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機制。運用新思路、新技術、新手段,206所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管理改革成果豐碩,累計獲得10項國家級、省部級管理創新成果獎項,榮獲第十六屆全國質量獎、第三屆中國航天質量獎,歷年營業收入屢創新高,全員勞動生產率位居集團公司同類企業前列,發展質量與經濟規模同步增長,價值創造能力持續增強。
人才強企葆長青
奮進的旗幟鼓舞人,偉大的事業磨礪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寶貴財富,206所始終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構建可提升員工價值創造能力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體系,探索航天人才培養和管理新模式,利用承擔重大工程、重大自主創新項目、重點型號項目的實踐過程,加快學習型、創新型、能力型、增值型領軍人才的培養。
從多渠道引進高素質人才,優化任職資格和考核評價體系,實現崗位有序“上、下、進、退”,建立基於實際績效的“7M”薪酬激勵機制,從崗位歷練、創新實踐等方面實施人才隊伍建設工程,206所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思想好、作風硬、素質優、技術精的人才隊伍。
206所現有員工隊伍中,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407人,博士及碩士612人。該所是國家教委認定的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培養點;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9人,集團級、院級專家37人次;擁有總師1人、副總師20人。9位專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7位專家榮獲一等獎。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項的專家565人次;擁有省市級以上勞動模範9人,特級技師2人,高級技師14人,科研生產隊伍學歷層次高、技術實力紮實、創新能力突出、工程經驗豐富。
五十載櫛風沐雨,鑄造神弓佑中華。五十載矢志不渝,共圓強國強軍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關鍵的機遇期和窗口期,206所幹部職工接過老一輩航天人的奮進旗幟,迎難而上、直面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胸懷強國之志、履行強軍首責,全面開啓高質量發展新徵程,為鑄造護國神弓、放飛和平神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 蘇立羣 趙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