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理想L9正式上市,同樣延續了之前的產品策略,僅有一款車型,售價45.98萬元。相比理想ONE,L9的定位高了不少,在車身尺寸、基礎硬件以及配置方面都擁有更高的規格。此次我們參加了“理想汽車安全駕駛學院”,實際上就是關於理想L9的場地試駕,來聊一聊L9這台車在諸多極端路況下的通過能力、底盤水準及智能化表現。
首先來介紹一下新車的基礎硬件表現,動力方面,新車搭載了理想新晨製造的1.5T四缸增程器,與前後雙電機和44.5kWh(實際可用39.2kWh)的三元鋰電池組共同組成了一套增程系統,前後雙電機提供了330千瓦的最大功率和620牛·米的最大扭矩,0-100公里/時加速時間為5.3秒,同時可實現智能四驅。
在底盤的硬件上,理想L9也展示出了旗艦該有的態度:新車標配了前雙叉臂懸架後五連桿懸架、空氣彈簧以及CDC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同時,理想L9前後載荷比做到了51:49,640mm的重心高度也增強了整車的穩定性。
針對這套硬件,理想L9採用了全自研的XCU中央域控制器,可以高速處理複雜的車輛信息,進行毫秒級的車輛控制。自研的空氣彈簧控制系統和CDC減振器控制系統針對車輛加速、制動、通過顛簸路段等多個場景的表現進行了優化。
標配的空氣彈簧可進行80毫米範圍內的高度調節,可在停車時更大幅度降低車高,為老人和孩子提供便捷上下車的體驗,後備廂裝載行李也更加輕鬆。
本次試駕分為三大科目,第一個科目是底盤動態及ESP標定的效果體驗;第二個科目是關於AEB主動剎車和激光雷達的測試,第三個科目則是越野相關內容,我們按照體驗順序依次聊一聊。
首先是底盤動態及ESP標定,第一個小場地為時速60km/h通過連續3條減速帶,考驗空氣懸掛+CDC的調校能力,用舒適和運動兩種模式分別體驗,二者區別比較明顯,舒適模式下車內衝擊小,運動模式下濾震更乾脆,車身晃動更小,但兩種模式都有比較強的吸收效果,車內衝擊相當可控,底盤厚實,舒適感是絕對主旋律!
然後是在濕地進行大麴率彎道的模擬體驗,考驗ESP標定,車速稍快會明顯推頭,但ESP工作也相當賣力,介入動作相當輕柔,車身會一下一下橫擺,但整體比較可控,橫向滑移有限,循跡性還不錯。
第三項為抓地力突變下的緊急變線,速度在60km/h以上,伴隨着緊急變線的同時,由瀝青路到水泥路再到瀝青路,抓地力突變並沒有明顯感知,説明ESP瞬間調整了制動力;同時也考驗了懸掛的支撐度,説實話是軟,但真沒網傳的那麼離譜,而且運動模式下支撐明顯強了不少。
在AEB測試環節,安排了2個場景,第1個是鬼探頭,60km/h多的速度正常行駛,前方假人模擬小孩從視野外突然躥出,成功剎停,未碰撞;第2個是ACC跟隨前車行駛,前車突然併線,再前方出現靜止車輛,成功識別並剎停,這裏不同的是,ACC先剎,制動力不足,AEB給補一腳重的。
感知能力方面,理想AD Max配備了1顆前向128線激光雷達,6顆800萬像素攝像頭和5顆200萬像素攝像頭,以及1顆前向毫米波雷達和12顆超聲波傳感器。算力方面,新車則搭載了雙英偉達Orin-X芯片,總算力達到508TOPS,雙處理器互為算力冗餘,以保證智能駕駛系統更加穩定地運行。
在輔助駕駛測試環節同樣安排了2個場景,水馬和事故車模擬,輔助駕駛進行遠距離識別,能用比較緩和的制動力將車慢慢剎停,體驗很妙!不是總説攝像頭無法識別靜止物體嗎,激光雷達融合進來的首功就是實現這類場景識別。
在越野項目中,分別體驗到涉水+側坡+交叉軸+大角度上下坡,場地不復雜,所以用低懸掛位(主要是降重心)順利通過;交叉軸時ESP稍顯狼狽,得“撓會兒”才能鎖住,但工作穩定性還不錯,輪流體驗整個下午也沒看見哪台車過熱保護之類的。
作為一款6座全尺寸SUV,理想L9長寬高尺寸達到了5218*1998*1800毫米、軸距3105毫米,旗艦定位不言而喻,在乘坐空間上的確具有不小的優勢。而“比大更大”的車身同樣帶來了對於駕乘體驗的挑戰,對於極其精準地指向家用的理想L9來説尤其如此,家用屬性將要求產品更多地考慮使用場景而非其它。
總結:雖然沒有開放道路駕駛,但對L9的動力、操控還是有了初步認識(這是第一次開L9),如果你是帶着理想ONE的印象去試駕L9,那簡直驚喜連連,底盤調校水準高了很多,柔和不笨重,對車輛的掌控感明顯更強,底盤動作在線,不該有的晃動也基本能抑制住,空懸+CDC也調出了基礎差異,比30萬級的空懸表現好些,當然別跟百萬級比,但還是那句話,進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