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抉擇 微型純電動車該何去何從

今年4月8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對外發布了《微型電動汽車專項評價規程》,主要測評對象是車身長度小於4米的純電動乘用車,預計將於2022年7月1日實施。消息一出,再次將微型純電動車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有的媒體在報道中用到了“滅頂之災”這樣的極端詞彙。就現階段的微型純電動車而言,特別是國產微型純電動車,“便宜”似乎成為了最大的優勢,對於品質高低反而容易被忽視。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微型純電動車就做不到高品質?

拼價格打開市場 品質問題逐步凸顯

在價格方面具有絕對優勢的A00級純電動汽車是能夠快速打開市場的利器,同時也可以緩解車企“雙積分”壓力,這也是為何眾多傳統車企不遺餘力地在該級別市場發力的重要原因,這一點通過銷量數據也可以得到印證。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4月,純電動市場中A00級(微型車)批發銷量34.2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62.1%,成為拉動純電動汽車市場增長的中堅力量。不過,在日益龐大的市場體量下,微型純電動車在產品質量和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也逐步浮出水面。

十字路口的抉擇 微型純電動車該何去何從

據車質網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純電動微型車的投訴量呈現出逐年遞增趨勢,於2021年達到頂峯,投訴量較2020年大漲約1.4倍。而從2022年1-4月的投訴數據來看,已經達到了751宗,接近2020年全年的投訴量。不難發現,隨着微型純電動車市場體量不斷增加,所暴露出的質量和服務問題也與日俱增。

十字路口的抉擇 微型純電動車該何去何從

據車質網統計,2018年-2022年4月期間,微型純電動車的單純質量問題投訴佔比超過了五成,其中“動力電池故障”和“充電故障”是投訴最為集中的兩類故障問題,在同期質量問題投訴總量中的佔比分別達到了21%和11.4%。作為純電動車型,這兩類故障問題直接影響到了用户的日常使用,引發不少車主的不滿。反觀微型純電動車的服務問題,投訴量同樣出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投訴總量已突破千宗,其中車主抱怨大多集中售前服務中,如“提不到車”和“變相收費”,多與車輛購買有關,側面也反映出相關企業在處理車主訴求時重視程度和應對策略還有待提升。

市場增速放緩 發展阻力漸顯

十字路口的抉擇 微型純電動車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現階段微型純電動車的發展除了在質量和服務問題上面臨壓力外,同樣還要面對原材料漲價以及現階段新能源積分“供大於求”,積分交易價格縮水所帶來的影響。

一方面,面對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讓本就“薄利多銷”的微型純電動車企業雪上加霜。以五菱宏光MINI EV為例,根據市場零部件供應商公開的成本預估,除去運營費用後,利潤率大概在2-3%。此前也曾有媒體報道過,稱五菱宏光MINI EV某一階段賣一輛車的利潤僅為89元。暫且不論這樣的數據是否真實可信,但微型純電車利潤偏低是不爭的事實。

另一方面,根據近期工信部對外公示的2021年度乘用車企業雙積分情況顯示,2021年中國乘用車企業共產生的油耗正負積分分別約為1553萬和614萬;而新能源汽車正負積分分別約為677萬和81萬。通過對比可以發現,2021年“正積分”要遠多於“負積分”。受此影響,新能源積分交易價格驟降,長城汽車歐拉品牌CEO董玉東年初時曾表示,2021年單個積分的價格大約為2500元,但隨着2021年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了160%,積分交易價格在2022年年初已下調至500-800元。這對於本就成本吃緊的微型純電動車企業來説無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而這部分積分收益的缺失,無奈只能轉嫁到車輛的售價上。

受此雙向阻力影響,純電動汽車上調售價的消息頻繁見諸報端,五菱宏光MINIEV、奔奔E-Star等熱銷車型紛紛於今年上半年上調售價,調節幅度普遍在3000-4000元左右。對於本就主打低價的微型純電動車而言,這樣的價格漲幅已經相當之大。而在消費端,意向購車人羣購車成本增加、車輛交付週期長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部分人羣選擇了觀望,從而導致市場銷量出現明顯波動。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微型純電動車銷量為7.8萬輛,環比下降34.4%,年內第二次出現負增長。

面對十字路口 品質提升成關鍵

十字路口的抉擇 微型純電動車該何去何從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雖然當前微型純電動車依舊處於銷量快速增長階段,但面對已經出現的重重阻力,整個行業亟需轉型應對,以保證市場的良性運轉。

一直以來,國內消費者而言對於廉價的產品都帶固有印象,那就是這些產品品質低,出現問題很正常,對於微型純電動車亦是如此。此前某國外電視台曾對海外和中國品牌兩款尺寸相近的微型純電動車做過對比拆解,結果發現中國品牌的車型在成本方面控制的好,價格僅為海外對比車型的1/3。但正因為成本不斷壓縮,導致該中國品牌車型很多配件沒有采用車規級產品,而是普通商用產品,在耐用度上有所欠缺。其實,這也從側面體現出當前國內微型純電動車的現狀——車企利潤低,車輛耐用度低,容易出小毛病。

那麼,如果從產品和服務入手,通過提升產品品質,從而實現車企獲得更多利潤空間,消費者得到高品質產品的雙贏局面,這樣是否可行?以SMART為例,這款定位為微型車的德系小車,售價區間在10萬-20萬之間,在進入國內市場的二十多年中,不僅市場表現頗有建樹,更是憑藉出色的產品力和性能收穫了眾多忠實擁躉。據車質網數據顯示,在2012-2021年十年間,累計受理SMART投訴僅123宗,質量口碑表現相當穩定。儘管後來由於種種原因,SMART告別了中國市場,但其高品質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到這裏,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有業內人士認為,微型純電動車產品應逐步由功能型產品向精品型產品發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這樣的趨勢和此前傳統燃油車的發展路徑是一致的。在微型純電動車面臨多重壓力的當下,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不失為企業的一種應對策略。一方面通過提高質量和性能來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關注;另一方面,在售前/售後服務質量和滿意度上也要下功夫,為消費者提供高附加值產品,從而提升產品利潤空間。

總結:

對於當前微型純電動汽車市場而言,在種種壓力下,已經到了求變的十字路口。如何保障車企良性運轉,市場有序發展,產品轉型無疑是一條必經之路。通過打造高品質車型來帶動整個微型純電動車市場“向上”發展,擺脱廉價、低質的固有印象,帶給消費者更好的用車體驗。至於消費者會不會為高品質買單,市場會給出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0 字。

轉載請註明: 十字路口的抉擇 微型純電動車該何去何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