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奧密克戎真有那麼可怕嗎?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綜合

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張曙霞

德爾塔(Delta)的警報還未解除,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Omicron)的突然出現,讓全球防控形勢再次緊張起來。

近日,世界衞生組織發佈聲明,將新冠病毒變異株B.1.1.529列為第五種“關切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並以希臘字母Omicron命名。聲明提到,初步研究表明,和其他關切變異株相比,該變異株導致人體再次感染病毒的風險增加。

該變異株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存在大量突變,其中有幾處突變可能對其傳播能力和致病程度產生影響。

為防止奧密克戎毒株擴散,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短時間內快速反應,相繼宣佈入境、旅行等限制措施,其中以色列、日本更是直接禁止所有外國旅客入境。

新毒株出現後,歐美股市也應聲大跌。世界衞生組織發聲明當天,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下跌,歐股收盤全線重挫,國際油價暴跌,歐美主要國家國債價格飆升。

這個新變異株是怎麼出現的,為何影響如此迅速,如此“令人擔憂”,它的實際威力到底有多大,果真如網傳的“住對門,開個門就傳染”?現有的疫苗、藥物等是否仍然有效,對我國的防疫工作會有什麼影響?

針對諸多疑問,結合世界衞生組織、國家衞健委、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傳染病專家等權威信息,《財經國家週刊》一一採訪梳理解惑。

第五種“關切變異株”

奧密克戎毒株首次被發現是在南非。

11月9日,南非從病例樣本中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B.1.1.529變異株,通過基因測序確認後,24日首次向世界衞生組織報告。

11月26日,世界衞生組織官網發佈信息稱,從流行病學上看,最近幾周南非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再次急劇上升,與檢測到B.1.1.529這一變異毒株的時間吻合。

世界衞生組織將其命名為Omicron(奧密克戎),並列為“關切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由此,奧密克戎成為繼Alpha(阿爾法)、Beta(貝塔)、Gamma(伽馬)和Delta(德爾塔)之後的第五種關切變異株。

需要説明的是,世界衞生組織將變異病毒分為三大類,分別是一般變異毒株、關注變異株 (Variants ofInterests, VOI)、關切變異株 (Variants of Concerns)

其中,關切變異株對全球疫情影響最大,可能導致以下一種或多種具有全球公共衞生意義的變化:

一是增加新冠肺炎的傳播性或有害性變化;二是毒力增加或臨牀疾病表現改變;三是降低公共衞生措施、社會措施或可用診斷、疫苗、治療的有效性。

對於奧密克戎被列為關切變異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分析,根據該毒株的變異位點,從兩個角度考慮:第一,它和人類細胞的結合力是不是加強了?如果結合力加強了,傳染性就加強了;第二,它逃避免疫打擊的能力是不是增強了?感染者產生的中和抗體能不能把它消滅掉?如果不能消滅掉,疫苗產生的效果就會有限。

截至11月28日,南非、以色列、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奧地利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都已監測到該變異株的輸入。我國其他省市尚未發現該變異株的輸入。

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25日發佈消息稱,基因組測序證實,香港的2例陽性病例感染了奧密克戎變異株。其中一例為日前從南非入境香港,另一例或在酒店隔離期間交叉感染。兩個病例住在酒店同一層、房間正好面對面,而首先確診的病例所佩戴的氣閥口罩無法有效過濾病毒,且該病例開門時有一半時間沒戴口罩,這可能導致了對面房間的隔離人員感染。

鑑於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南非的快速流行趨勢,包括美國、英國、歐盟、俄羅斯、以色列、我國台灣和香港等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紛紛限制來自非洲南部的旅客入境,或對來自該地區的人員實施新的隔離規定。

其中,最為嚴格的是以色列和日本。

11月27日,為防止疫情入侵,以色列宣佈將關閉邊境,禁止所有外國旅客入境,成為全球首個因“奧密克戎”毒株而封鎖國境的國家。以總理貝內特表示,這項禁令可能將持續14天,這種變異毒株“非常令人擔心”,以色列“在進入緊急狀態的邊緣”,所有人都要嚴陣以待。

日本緊隨其後。11月2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佈,從30日零時起暫停所有國家和地區外國人入境日本。

“令人擔憂”的突變

這個“奧密克戎”為何如此“令人擔憂”?

從已有的病毒特點研究和個別地區早期流行情況看,最主要的擔憂來源於該變種的傳播力。

一方面,該毒株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突變。

新冠病毒數據庫GISAID目前共享的信息顯示,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突變位點數量明顯多於近2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變異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變較多。

▲ Delta(德爾塔)毒株與Omicron(奧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突變對比圖。圖/意大利羅馬兒童醫院科研團隊

刺突蛋白是病毒進入人體的關鍵,新冠病毒通過其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結合後進入細胞並造成感染,其與病毒的免疫逃逸及傳播能力密切相關。

另一方面,在南非地區,該變異毒株引發的病例正在迅速增多。根據南非當地衞生官員對早期檢測結果的彙報,24日豪登省出現的約1100例新增病例中,90%都是由這種新變種病毒引發,遠超德爾塔等變異株同期傳播水平。

不過,僅憑這些非常有限的早期證據,就認定該毒株傳播力更強,略顯草率。

世界衞生組織明確表示,目前尚不確定奧密克戎比其他變異株具有更強的傳播力,雖然南非地區該毒株的病例數量有增長,但還需要進一步的流行病學研究來確定病例增長是這一毒株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

“由於突變點數量遠超已經發現的所有變種,預計應該是在宿主體內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進化後形成。”上海市新冠肺炎臨牀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其個人社交賬號就這一毒株進行了分析。

張文宏認為,因為新冠病毒引起的是急性感染,難以在免疫功能正常者體內長時間生存與進化,也沒有像流感病毒那樣的基因重配發現,目前多數認為該變種可能是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體內,經過長時間的攜帶,最終進化而成。形成新變體後,又經過偶然的機會經過傳播,並迅速超越了已有的病毒傳播能力,成為南非近期所記錄的病毒株中的優勢株(佔比90%以上)。

對於奧密克戎變異株,國家衞健委組織中國疾控中心專家進行了解答。根據專家推測,奧密克戎的出現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在體內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進化累積了大量突變,通過偶然機會傳播;

二是某種動物羣體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動物羣體傳播過程中發生適應性進化,突變速率高於人類,隨後溢出傳染到人類;

三是該變異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組變異監測落後的國家或地區持續流行了很長時間,由於監測能力不足,其進化的中間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時發現。

不過,中國疾控中心專家指出,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南非首先被發現和報道,不代表這個病毒是在南非演變形成的,變異株的發現地不一定是起源地。

除了傳播力,該毒株的致病性也備受關注。

“目前沒有信息表明,奧密克戎毒株感染者出現的相關症狀和感染其他變異毒株產生的症狀有所不同。”世界衞生組織表示,最初報告的感染病例是大學生,年輕羣體一般症狀較為輕微,要真正弄清楚該毒株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的病症,還需要幾天乃至數週的時間。

此外,初步的數據顯示,在南非地區,住院率在上升,但這可能和總體感染病例的數量增加有關,而非是奧密克戎感染直接導致的。

目前,在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系統研究數據出來之前,各方不可掉以輕心。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注意到,世界衞生組織官網於當地時間11月28日發佈的一份技術簡報稱,鑑於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存在免疫逃逸潛力和可能導致傳染性增加,奧密克戎毒株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很高,未來可能會出現新冠肺炎病例激增,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將奧密克戎毒株的全球總體風險評估為“非常高”。

現有疫苗效力是否會削弱

對防疫部門和民眾而言,更關心的是:在奧密克戎的威脅之下,現有的疫苗是否仍然有效?

目前全球範圍內,都在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在我國,截至11月29日,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24億9981.3萬劑次,完成全程接種的人數超過11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近日在一次公開論壇上表示,到今年年底,我國接種率將超80%,為建立羣體免疫打下了基礎。

在奧密克戎變異株面前,我們建立的免疫防線能守住嗎?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現K417N、E484A或N501Y突變,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強;而奧密克戎變異株同時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變;此外,奧密克戎變異株還存在其他多個可能降低部分單克隆抗體中和活性的突變。突變的疊加可能降低部分抗體藥物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保護效力,對現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進一步監測研究。

“疫苗會不會有效?有效,但可能會打折扣。”吳尊友表示,打加強針、抗體滴度高的時候,對於變異的毒株是有效的。如果沒有完全接種疫苗,或者接種一段時間後尚未打加強針,對抗變異的毒株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會出現疫苗突破病例。

張文宏認為,奧密克戎是否會對目前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羣免疫構成威脅,需要兩週左右的觀察時間。因為現在全球的流行病學數據以及病毒中和試驗數據,在兩週到數週內都會出結果。

他還表示,一旦明確這個病毒株可以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那就意味着我們必須對已有的所有疫苗體系做調整,開始進入流感疫苗接種模式,也就是説,每年要根據病毒變異情況,迅速構建新的疫苗。

當前,雖然變異株對現有疫苗的實際影響還未可知,國內外多家疫苗廠商已紛紛表態,正在收集和分析相關的信息,測定該毒株是否會削弱疫苗的保護效果,並開始針對新突變株研發候選疫苗。

例如,全球範圍內廣泛使用的mRNA疫苗的研發製造商輝瑞/BioNTech表示,公司已經開始調查奧密克戎毒株,預計在兩週內可以得到更多實驗室的數據,判斷是否需要改進現有疫苗的配方。如有需要,可以最快在6周內設計改良版疫苗,並在100天內運送第一批產品。

國內大規模接種的滅活疫苗廠家科興生物相關人士回應《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説,已啓動通過全球合作伙伴網絡積極收集並獲取新變異株相關信息及樣本,將盡快開展評估和研究以瞭解奧密克戎毒株對現有新冠滅活疫苗的影響及研製變異株疫苗的必要性。如有需要,公司可快速推進新疫苗的研製和大規模生產工作,並有能力保障疫苗需求。

目前對中國還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新冠病毒再變,還是新冠病毒。”

張文宏認為,奧密克戎對中國目前還不會產生大的影響,我國目前的快速響應與動態清零策略可以應對各種類型的新冠變種。中國目前處於動態清零策略所贏得的戰略機遇期內,正在加速構建下階段應對常態化抗疫所需要的科學支撐,包括形成足以支撐世界開放的有效疫苗與藥物儲備,以及公共衞生及醫療資源儲備。基於科學與團結,中國可以應對德爾塔,也能應對奧密克戎。

吳尊友也表示,對奧密克戎不必過於擔心,它剛剛出來,真實面貌怎麼樣,還不能完全認識。而它會不會超越德爾塔成為全球的主要流行株,不僅僅取決於其生物特性,還取決於感染者的社會特性。

在他看來,如果該毒株在一個地方流行,這個地方和社會的交往很有限的話,就很難成為全球主流的流行毒株。人和人的交往是傳染病流行的最主要方式,交往密切的同時傳染性強,才可能成為全球的主導毒株。如果是相對封閉的,不和社會交流或交流很有限的情況下,很難成為全球的主導毒株。

吳尊友認為,如果發現這種毒株後,實施的防控策略有效,把它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也不可能成為全球的主導毒株。而在我國,只要堅持常態化防控的措施,就能夠防止奧密克戎毒株的流行。

此外,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目前已知的是,所有變異株都可能導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預防病毒傳播始終是關鍵。

據介紹,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建立了特異性核酸檢測方法,並持續針對可能的輸入病例開展病毒基因組監測。上述措施將有利於及時發現可能輸入我國的奧密克戎變異株。

在預防病毒傳播方面,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個人採取的有效預防感染措施包括公共場所至少保持1米距離、佩戴口罩、開窗通風、保持手清潔、對着肘部或紙巾咳嗽或打噴嚏、接種疫苗等,同時避免去通風不良或擁擠的地方。

也就是説,不管病毒怎麼變異,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手衞生等這些公共衞生措施,對所有變異的毒株都是有效的。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