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為何止步於東歐, 而沒能挺進更為富裕的西歐?
文|小河對岸
13世紀初,蒙古人迅速崛起,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席捲了近乎整個歐亞大陸,而創造了大陸霸權的歷史疆域巔峯。但作為歷史上最強的大陸霸權,其西征的兵鋒最遠僅及中歐地區(今波蘭、德國邊境附近,南至匈牙利等地)。而西歐、南歐才是當時歐洲文明的中心,也遠比中歐、東歐更為富裕,且又沒有天然的地理阻斷,為何蒙古人沒有繼續向西挺進呢?筆者以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蒙古人發源於蒙古高原,其經營的重心也一直在東亞。故而,蒙古軍雖戰奪力強悍,但其西征軍畢竟僅為分支力量,在人數上很是劣勢,致使蒙古西征軍後勁不足。再則,其時的蒙古本部勢力(蒙元)還沒能攻下南宋,也不能全力支持西征。而待忽必烈奪取汗位之後,蒙古的各藩王部早已脱離了蒙古本部的統治,而有了各自的勢力範圍,使得蒙古西征勢力更為孤立。
其二,蒙古西征軍攻至中歐已為強弩之末,雖有斬獲但也損失慘重。蒙古軍以有限兵力西征,雖一路所向披靡,但損失在所難免,且又系深入歐洲腹裏,陷入歐洲各國的反抗泥沼,又得不到力量補充。故而,蒙古西征軍已無力再向西挺進。
其三,相比較為落後的東歐地區,中歐、西歐的各地城堡更多,更不易被攻克。而蒙古又是遊牧民族,利於野戰,而不利強攻堅城。可是,中歐、西歐之地堅固的要塞、城堡卻數不勝數、攻不勝攻,更令蒙古西征軍頭痛不已。
其四,歐洲各國處於封建狀態,雖使得自身力量分散,而不利集中力量抵抗蒙古西征。但各地都有比較完備的領導中樞,故能各自為戰,就使得歐洲更難以被征服。在中世紀時期,就有西方學者比較法蘭西(封建形式)與奧斯曼帝國(集權帝制)的政治孰優孰劣?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要擊敗法蘭西比較容易,但征服法蘭西卻很難。而擊敗奧斯曼帝國很難,但征服它就很容易。
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雖可集中力量抵禦強敵,但一旦其領導中樞遭受重擊,就很容易致使全國都陷入癱瘓狀態,而很難再組織有效的抵抗力量。而封建制的國家,卻是“多核”領導中樞,即便中央領導中樞遭受重擊,但地方上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力量。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為何“帝都”一旦被敵軍攻克,就基本上意味着“改朝換代”的原因所在。
而西方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有時候擊潰其“中央領導中樞”,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為糟糕。這就使得蒙古人並不能直接統治歐洲,而必須找尋“代理人”以間接統治(如莫斯科公國,就是蒙古人在羅斯地區的代理人)。歐洲的封建狀態,使得蒙古人很難征服歐洲。而“代理人”統治,就使得歐洲各地(羅斯諸國)舊有的社會統治結構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不但能從根本上抑制了蒙古人勢力與歐洲當地勢力的融合,還會逐漸成為蒙古人的勁敵。故而,就使得蒙古西征軍止步於東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