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渝北區寶聖湖街道金石路社區,肖中芬(左)和同事正在金石小區周世平家中進行入户登記。
記者 羅斌 攝\??覺重慶
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啓動。一大早,肖中芬帶上紙筆和平板電腦出門了。
肖中芬是渝北區寶聖湖街道金石路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也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員,主要負責對金石路社區近百户居民户開展入户登記。
“我在2000年參加過第五次人口普查登記工作,那時我才32歲,後來又在2010年參加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記工作。”跨越二十年,前後三次參與全國人口普查登記的肖中芬説,她觀察並感受到三個變化。
肖中芬第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居民户住房面積變大了,居住條件更好了。
肖中芬回憶,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金石路社區還是一片農田,屬於渝北區回興鎮上灣村。當時在村委會從事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肖中芬,被選為普查員。“那是我第一次當普查員,就靠一雙腳在村裏泥巴路上來來回回走,挨家挨户上門登記。”肖中芬説,當時村民住房以自建磚牆房居多,還有部分泥瓦房和土坯房,房內沒有什麼裝修,只有電視機、沙發、衣櫃、桌椅等簡單陳設。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就不一樣了,居民的住房條件大為改善。”肖中芬説,2006年村鎮改街道,上灣村成為金石路社區,田坎路變成柏油路,村民們“農轉城”成為城裏人,住進了乾淨舒適的安置房小區,居民室內大多裝修過,歐式、中式裝修風格各異。而現在,街道社區居民的住房條件更是有了飛躍,既有上百平方米的商品房,轄區內還修建了一個個高品質生活小區,房屋類型也多樣化,躍層、洋房、別墅都有。
肖中芬眼中的第二個變化,是居民文化程度更高了、從業職業更多樣了。
“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我走到不少村民家門口,人家都不知道人口普查是怎麼回事,硬堵着門不讓進。”肖中芬説,那時候遇到年齡稍微大些的村民,只能由普查員幫忙代為填寫各類信息。她還記得,那時填報的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以小學、初中為主。
“到了第六次和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情況就好多了。”肖中芬説,這兩次入户調查時都能明顯感受到居民的熱情和通情達理,居民登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在高中以上,還有很多在大學本科以上。
另外,在普查“從事職業”填報欄中,肖中芬説,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記時,居民們填報的大多是醫生、教師、警察,以及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傳統職業。而今年,不僅出現了數據分析師、無人機飛手、健身教練等新職業,還有年輕人填報的密室設計師、寵物攝影師等,更是讓她聞所未聞。
普查預約的高效和普查登記方式的革新,是肖中芬眼中第三個變化。
肖中芬説,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別説手機,當時有電話的家庭都不多,由於擔心找不到人,她與普查同事往往要一早一晚分別蹲守在居民家門口。到了2010年,手機已經普及,上門普查只需提前挨家挨户打電話,跟居民約好時間,少了很多麻煩。到今年,大數據智能化讓普查預約流程變得更加簡單,在上門普查前,只要在小區業主微信羣裏通報一聲,居民們都會準時在家裏等候上門登記,省心省時。
“智能化應用,是人口普查登記方式最大的變化。”肖中芬説,在前兩次普查中她不知道用掉了多少支筆芯,因為此前的普查都是使用紙表登記,所有信息都得靠人工手寫記錄。而今年,改為使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進行信息登記,電子化操作不僅簡化了流程,信息採集準確率也提高了。
“在使用智能化普查工具方面,年輕人是比我們上手快。”肖中芬笑説,此次人口普查,與她同在寶聖湖街道從事社區工作的女兒華茜,也成為普查員,負責萬湖社區普查登記。工作之餘,母女倆時常交流心得,母親傳授女兒上門普查的溝通經驗,女兒則教母親如何使用智能化工具進行信息登記,相互取長補短。
來源:重慶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