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天當中兩個時間段不宜打罵孩子,影響長高,還會使心理受傷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綜合

棍棒教育雖是立竿見影的,但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卻是天長日久的。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教育問題一直是受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很多父母偏偏喜歡用打罵的方式,俗話説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家長潛意識裏認為管教孩子打罵效果最佳,可謂是立竿見影,然而背後對娃造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案例

小王脾氣暴躁,小劉個性温和,夫妻倆一直是以嚴父慈母的形象教育孩子豆豆,某天小劉因為開早會提前走了,小王負責豆豆洗漱、上學,因為孩子起牀時有起牀氣,洗臉時又不小心打翻了水盆,小王上來就是一頓臭罵,豆豆委屈地抹着眼淚,一言不發地去了學校。

晚上班主任打電話述説情況:豆豆一整天心不在焉,哭喪着臉,平時積極活躍的他變得沉默寡言。後來,在媽媽小劉的耐心詢問下,才得知是因為早上爸爸的吼罵所致。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其實,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和成人一樣有情緒和自尊心,舉個例子,當你早上因遲到幾分鐘,被領導劈頭蓋臉一頓罵的時候,肯定是和豆豆一樣的狀態。

當孩子做錯事,父母打罵可以理解,但一定要顧忌孩子的情緒,教育孩子時要分場合和時間,一天當中兩個時間點不要打罵孩子,只會害了他。

一天當中兩個時間點不要打罵孩子

1、 早上上學前

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是開啓美好一天的開始,一大早被罵,擱誰都會心裏窩火,而且導致一天心情都很差,如果父母在早上批評孩子,這無疑會使孩子帶着壞心情進入學堂,繼而降低上課時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的領悟能力。

從運程上看,早上吵架是一件損耗家運的事情。

2、 晚上睡覺前

很多父母喜歡在晚上教育孩子,每次打罵完孩子,他們都會在哭泣中慢慢睡着,你以為孩子沒有隔夜仇,其實他們內心正在降低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度。

人在哭泣時,眼睛會發紅,哭乾的淚水易造成眼睛乾澀、紅腫、酸脹,第二天精神狀態會很差;並且當孩子帶着委屈、傷心、不安等負面心理入睡時,夜裏容易做噩夢、驚醒,嚴重影響到睡眠質量,深度睡眠時間大幅度減少,這會限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對身高發育不利。

當然,打罵孩子除了分時間,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循序漸進,以理服人,讓孩子明白被責罵的原因,具體做到以下三點。

打罵孩子要遵循的三個原則

1、瞭解事實,以理服人

教育孩子並不是用威嚴説服他,而是用道理説服他,教育孩子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搞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讓孩子意識到自身錯誤,甘願受罰。

2、情緒失控,轉移注意

脾氣暴躁的人在教育孩子時,非常容易情緒失控,不管是言語還是身體攻擊,都無法控制好尺度和力度,過激教育會對孩子身體和心理造成難以磨滅的損傷。

3、公正平等,對事不對人

打罵對改變孩子的現狀無濟於事,只不過是父母發泄情緒的手段而已,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在人格上與孩子平等,就事論事,針對錯誤進行指正,而不是把自己所謂的是非對錯強加在孩子身上。

棍棒教育的危害

“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許適用於過去,可是如今隨着時代的改變,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性格和心理缺陷。

當孩子闖禍、犯錯時,家長不問緣由就是一頓打,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其變得越來越皮,甚至嚴重的會在孩子內心埋下一顆仇恨的種子,等到自身有能力反擊時爆發出來。

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免不了犯錯,有些或許只是無心之過,如果父母不分青工皂白就對娃惡語相向、拳打腳踢,只是將孩子作為發泄自身憤怒的出氣筒而已,孩子並不能從內心意識到自身的不對,甚至增加犯錯次數。

總而言之,遇到育兒難題時,父母應該懂得換位思考,先搞清楚問題的根源所在,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打罵管教,讓其服從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