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在路邊看到過那些整個車身長滿雜草還佈滿灰塵的汽車,它們日復一日的經歷着風吹雨打,在某個角落裏或是空地上,等待着它主人的歸來,亦或是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報廢廠。
不管他們背後擁有着怎樣的故事,但是命運總是無情,汽車也是如此。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殭屍車”是如何出現的以及這種現象背後的隱情。
處理成本高於報廢收益
這個因素可以説是佔據了所有“殭屍車”現象的大多數,根據2018年的報廢標準,在一線城市中1.3升排量以上車型在達到使用年限之前報廢,可領取18000元的補貼,但是普通的三四線城市是沒有補貼的,即使達到報廢標準的車輛是無法申請補貼。而且各地區的報廢補助標準也不盡相同,索性許多人就把車直接丟在哪個角落。還有一些車主在發生汽車事故後,由於汽車維修費用高昂(特別是一些豪華品牌),不如將其擱置一旁,這種做法真的是“破罐子破摔”啊。
車主不方便處理
這個因素就比較好理解了,當車主發生財務糾紛被迫跑路,以及車主發生刑事案件被拘留後,都無法即使處理自己的愛車。還有當車主出國時,以及車主離家多年,沒有空閒的時間進行處理,其愛車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了殭屍車。
違法車輛失去利用價值
有些“殭屍車”中存在着盜搶或者走私車輛,由於無法銷贓獲利,當然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在馬路上行駛,對於犯罪分子來説這樣的車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也只好將其丟棄。而且這種因素在前些年是非常普遍的,近幾年隨着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公安部門的“天眼”計劃落位導致犯罪分子不敢輕易的頂風作案。
車主粗心遺忘車輛
説起這種因素就有些讓人哭笑不得了,有些車輛年限比較久,車主本人不經常使用,加之購買了新的車輛,不經意之間停在某個地方時間一長車主也想不起來了。當然這種因素在所有“殭屍車”中所佔有的比例是極小的,心生感嘆:“心要多大,才能把自己的汽車忘掉啊”。
其實説了這麼多,隨着時代的發展“殭屍車”的現象肯定是越來越少。但是前提是報廢機制的完善、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有關部門出台整治“殭屍車”的相關政策。畢竟“殭屍車”不僅不利於美化周邊環境,而且還佔用了公共的停車行車資源,這樣的現象發生在我們身邊越少才越是件好事。